自從改革開放後,正確的戰略政策使我國的經濟迅速發展,但是農村的經濟發展比較緩慢,農民還是較貧困。在農村,農民大多是以種植玉米、高粱等糧食作物和梨、蘋果、桃、棗等經濟作物爲生,但是農產品有年限,利潤低,還容易遭受到自然災害,一旦遇到了冰雹等自然災害,農民就可能顆粒無收,還會血本無歸,然而在城裏,農民的就業機會就多了,利潤也大,雖然農民大都沒什麼文化知識,只能做一些出賣勞力的工作,但還是工資優厚點,所以有許多的農民放棄了在家務農,轉而選擇去城市裏打工賺錢。

但由於農民的文化程度比較低,沒有一門專門的手藝,自身的競爭力弱,只能選擇一些沒有什麼技術難度的,以賣苦力爲主的工作,像在工地裏搬磚等的工作,但能掙到比農村裏更多的錢,又穩定,農民還是願意的。但是我國近年來,堅持環保立國,堅持科學發展觀和可持續發展戰略,便頒發了“停工令”,讓城市裏減少霧霾污染,保護城市的環境,保護城市居民的身體健康。

前幾天,國家發佈了《京津翼及周邊地區2018-2019年秋冬季大氣污染綜合攻堅行動方案》,規定了我國今年的停工時間是:2018年10月1日-2019年3月31日,此次停工令將歷時六個月,涉及了北京省,天津省,河北省石家莊,山西省太原,山東省濟南、淄博,河南省焦作等在內的共6省28個城市,範圍很大,有很多的農民會面臨下崗,所以要提前做好防範工作。

這次“停工令”共涉及了建材行業、煤炭行業、農資生產等三個行業,雖然這個方案將會對這些企業造成巨大的衝擊,但最受傷的還是農民。本來工資也不是很多,還有城市的房屋,水電費等,物價又高,農民的生活壓力很大,如果是對急需賺錢的農民說,沒有活幹,就等於在絕他們的後路。

現在都臨近十月了,環保整治行動就要開始了,一旦自企業被停工,那麼也就意味着自己會下崗,就沒有收入來源了,不能養活家人了,所以農民要提前做好準備工作。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