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9缺貨背後的手機供應鏈真相

文 |觀察者網 陳興華   編輯|莊怡

小米9的供貨問題進一步發酵。3月14日晚間,小米商城發佈道歉信,稱因備貨不足,嚴重影響用戶消費體驗,將取消15日上午小米9 SE及小米9 透明尊享版的開售並改至19日上午10點。這是小米9自發布以來,首次取消開售。

此前,在2月20日的小米9北京發佈會上,小米創始人雷軍現場豪擲“現貨”兩字,並稱小米9從1月開始生產,由高管親自監工,保障前方生產。不過,自2月26日開啓的數輪銷售中,幾乎無一例外僅支撐了“一分鐘”。

雷軍和小米其他高管不再津津樂道於新旗艦在短時間內銷售一空,近來他們展現出來的更多是焦慮和歉意。實際上,自小米成立以來,其供應鏈歷經周光平和郭俊共管、雷軍親管、再到林斌負責,其智能手機缺貨及供應鏈相關問題一直未曾解決。轉型中的小米,面臨其嚴峻挑戰。

如此熟悉,再次斷貨

3月14日晚間,小米商城官方在微博發道歉信稱——“因備貨不足,我們決定將明天上午小米9 SE及小米9 透明尊享版的開售取消。小米生產線上的全體員工,在盡最大努力進行備貨。”此後,該消息迅速傳播開來。

對於這一突發事件,小米公關部總經理回應稱,“開放購買秒售罄是對用戶體驗的巨大傷害,無論如何都不應該,對此我們深刻反省並誠懇致歉。貨不夠,寧可不開賣。小米中國區做出了這樣的決定,積累更多貨量再開賣。”

3月15日,雷軍轉發了小米商城售賣米家螺絲刀的微博並表示:“我先買一把。如果小米9系列首月供貨不能超過百萬臺,我立刻到工廠擰螺絲!” 下週二看小米的備貨。不過,該微博被媒體質疑爲由“小米9”變成“小米9系列”供貨百萬臺。

實際上,近兩週以來,雷軍及小米高層不斷圍繞小米9缺貨問題表態。

3月9日,小米總裁林斌通過微博發文表示,“小米還有很多地方做得不好,包括現在大家吐槽比較多的缺貨,本質上還是小米在內部的流程和管理上缺乏經驗造成的。”小米在年前啓動了週末內部培訓會,以提高團隊核心能力。

對此,雷軍稱,小米進入了創業的第二階段,全面提升系統性管理能力和增強幹部個人的能力,都是小米當務之急!

作爲年度旗艦,小米9承擔了小米公司扭轉頹勢及重振市場的重任。IDC數據顯示,2018年,小米手機出貨量同比下滑5.6%,跌幅較另一家下滑的vivo更大。其中2018年四季度,小米手機國內出貨量同比下降約35%。

爲此,小米不遺餘力在配置上打造今年的旗艦機小米9。該機配備了國內首發的驍龍855處理器、索尼4800萬像素IMX586傳感器、三星AMOLED水滴屏,以及採用全息屏下指紋和全球首款20W無線充電技術等。而價格僅爲2999元起,性價比誠然較高。

然而,不出意外,小米9“十年如一日”的缺貨了。在經歷2月26日、3月5日小米9兩輪線上預售,以及3月1日小米9 SE、透明尊享版和3月12日的小米9少量預售中,數輪銷售幾乎無一例外很快被秒空。

在發佈之前,小米高管曾多次表示,此次小米9的備貨充足,準備大量現貨。2月20日,在北京舉辦的小米9發佈會上,雷軍承諾同樣“現貨”銷售,並信誓旦旦表示貨源充足。“小米9從1月開始生產,由高管親自監工,保障前方生產。”

但在2月26號上午10點開售後,還是在53秒後宣告無貨。隨後,小米公司官方微博發文解釋,這次小米9的備貨量其實很足,但由於兼顧線上和線下,所以導致了缺貨的狀況。兩日後,雷軍向網友證實新機缺貨一事,直言道“明天的供貨估計還是不夠,大家今晚先罵吧!”

3月3日下午,雷軍圍繞小米9供貨問題一連更新3條微博。“假如小米 9 首月供貨不足百萬臺,大家不用催了,我就去工廠擰螺絲!”隨後,雷軍又表示,爲了提升產能,小米9代工廠新增了比亞迪;小米9產能不足的部分原因是相機鏡頭和模組生產良率過低。

如此看來,對於小米9的缺貨問題,小米各官方層面給出瞭如下理由:兼顧線上和線下銷售;代工廠產能不足;相機鏡頭和模組生產良率過低,以及“本質上是內部的流程和管理上缺乏經驗造成”。但哪一個是真的?

是否擁有不斷貨的能力?

根據小米於2018年10月25日發佈的公告,預計10月底公司出貨量達到1億臺。以此計算,小米手機每月出貨量接近1千萬臺。然而,如今小米正“心急如焚”力爭旗艦機小米9首月供貨1百萬臺。小米9是真產不出貨,還是另有隱情?

據瞭解,聞泰與華勤是小米手機兩大主要代工廠商。IDC統計數據顯示,2018年第二季度,手機ODM廠商出貨量超過1000萬臺的有聞泰、華勤、中諾、龍旗四家,而聞泰和華勤往年單季度出貨量即超過了千萬臺。如此看來,聞泰、華勤,再加上比亞迪,產能不足似乎不足以讓人信服。

另外,在相機鏡頭和模組方面。供應鏈信息顯示,小米9前置2000萬像素的攝像頭模組由歐菲光、舜宇光學供應,而三星供應小米9系列4800萬像素、1300萬像素、1600萬的攝像頭模組。

數據顯示,2018年,舜宇光學手機鏡頭出貨量爲9.51億件,攝像頭模組出貨量爲4.23億件。而歐菲光去年上半年攝像頭模組出貨量達到2.45億顆,市場份額爲20%。小米9的鏡頭和模組供應商可謂由國內雙寡頭,以及國際巨頭三星構成。

上述三家供應商皆因其鏡頭和模組較高的良品率以及強大技術支持在行業中脫穎而出。然而,雷軍指出其生產的相機鏡頭和模組良率非常低,部分影響導致小米9缺貨。對此,有網友疑問:小米這樣說不怕得罪歐菲光等光學組件供應商?

不過,據第一財經記者瞭解,此次小米9手機發布,前有榮耀新品、後有vivo旗下iQOO手機待售,多廠商同時搶奪供貨本就不足的索尼4800萬像素攝像頭等元器件,小米9出現斷貨情況在情理之中。但值得注意的是,索尼IMX586是手機影像傳感器(CMOS)並非鏡頭。

近年來,由於互聯網紅利漸淡,線上市場受到榮耀擠壓及OV發力競爭,小米開始下沉線下市場。小米官方稱,小米9的備貨量其實很足,由於兼顧線下線上市場導致缺貨。如此看來,小米9如果不兼顧線下市場就不會缺貨?

有意思的是,3月1日晚,與小米9配置和外觀極爲相似且價格爲2998元的iQOO手機在深圳發佈,其狙擊意圖明顯。如此情境下,小米若堅持“缺貨”,便可能會流失一部分消費者轉向購買iQOO。

次日,雷軍在微博表示,小米之家開通小米9全款預售,七個工作日內到貨!“小米9及Redmi Note 7小米商城開放購買,特意爲上班族和學生加開了週末場”——3月2日(週六)中午12點和晚上8點。對此,有用戶留言稱——“小米缺貨的病只有友商能治好”。

業內人士分析稱,和華爲、OPPO、vivo 不同,小米沒有自己的生產工廠,處理短期內大量的訂單並沒有優勢。“小米公司在供應鏈的縱向並不深,使用的是和整個行業完全一致的供應鏈,如果要保證驍龍855的國內首發,那麼就必須在還沒有足夠備貨的時候發佈。”

缺貨9年,爲何一直沒變

小米成立於2010年,在如今國產手機四大品牌中最爲年輕。2011年剛推出小米1時,新入局者面臨其困難:相比其他旗艦機僅約一半的價格、較爲驚豔的MIUI系統,加上資金相對短缺、供應鏈經驗不足,讓小米手機需求旺盛同時產能難以跟上,搶購成爲常態。

然而,如今小米的年出貨量已經達到億臺級別,位列全球智能手機廠商前五。缺貨的情況9年依然沒有改變,其理由已經很難再令人信服。小米“飢餓營銷”、“耍猴”等負面詞彙和信息逐漸在互聯網傳播開來。

2017年12月,雷軍接受央視財經採訪時表示:“飢餓營銷是很多用戶對我們巨大的誤解,沒有人敢生產一大堆產品存在庫裏說不賣的。飢餓營銷背後的核心是供貨能力不足。”小米過去兩年下了非常大的工夫梳理整個環節,到去年年底才學會用交付來替代供貨。

但顯而易見的是,於2018年5月31日發佈的小米8,五天之後全網發售依舊很快沒貨。

雷軍不止一次面臨缺貨的質問,曾有一次其表示:因爲小米銷售利潤率低,所以不能承受太大的庫存量,甚至小米會追求零庫存,所以缺貨就成了一種常態。

雷軍在接受印度媒體採訪時算過一筆賬,小米的營銷模式是把手機的利潤控制在 1% 到 2%,無法承擔貨物積壓導致的風險。“這不是在賭博,一旦小米數據預估有誤將導致公司陷入困境,如果資金週轉不開而小米又不願意出讓股票,那麼小米將面臨破產的損失,而小米目前所能承受的緩衝最多在 10% 至 12%。”

小米手機存貨量的確在逐年攀升。根據小米的招股書和財報顯示,其存貨已經從2016年底的83.7億元,激增到2017年底163.4億,2018年半年時間已經達到了217.4億元,佔小米總資產的19.2%。

實際上,2015年,由於小米4庫存積壓,小米Note的驍龍810處理器發熱等系列問題遭遇產線砍單,小米當年銷量僅同比增長2.8%至7000萬臺,與預計的1億臺銷量差了3000萬臺。財務數據顯示,小米2015年錄得鉅額虧損。事後覆盤,小米認爲很大一部分原因在於供應鏈上。

彼時小米供應鏈是由周光平、以及時任小米手機供應鏈副總裁的郭俊負責管理。2016年5月,雷軍發內部信稱——“手機研發和供應鏈管理團隊改向我本人直接彙報。”2018年,在小米集團經多次架構調整之後,小米供應鏈實際已由林斌負責。不過,歷經幾位負責人,小米的供應鏈似乎都沒有得到強化及解決供貨問題。

小米手機至今仍沒有走出“看需求定生產量”的後置模式,而且這個模式設置了最低安全線。2018年11月,在英國的小米8 Pro、紅米6A促銷活動中,因設置“售罄”代碼事件。小米被質疑“飢餓營銷”,聲譽在國際受損。如今,在手機市場競爭已更激烈情況下,小米9的缺貨情況再度愈演愈烈,且面臨新的輿論和競爭對手重壓。

值得注意的是,OPPO日前宣佈其全新產品Reno將於 4月10日發佈。OPPO副總裁沈義人表示,該機首銷時將有遠超一百萬接近兩百萬的現貨。儘管Reno手機到時是否“現貨”有待驗證,但一個新系列產品有如此備貨能力或值得小米震顫。

“小米利潤率過低,沒有經銷商願意降低成本把小米手機送到二三線城市乃至鄉鎮櫃檯上。同時小米渠道力量弱小,管理水平和人才培養體系都有待提升,且不能很好預測銷量、分散風險。二者構成相互影響。”科技行業觀察者孔炯日前對36氪表示。

雷軍去年2月爲小米定下目標——未來 10 個季度內重回國內市場第一。不過在今年初,其坦言小米即將在2019年面臨最嚴峻的挑戰,沒有一絲一毫盲目樂觀的餘地。小米手機的缺貨及供應鏈問題將是其發展的一大挑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