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傲清冷,素服長刀。

丁白纓一出手就砍斷了沈煉的繡春刀。

戚家刀砍斷繡春刀!戚家刀法竟然源自日本?

錦衣衛標配的繡春刀,用“摺疊鍛打”的最高技藝,鎏金錯銀,堅實鋒利。一刀砍斷繡春刀的刀是什麼來頭?

沈煉一眼斷定:戚家刀!

戚家刀落,直刺人心。

戚家刀是什麼刀?怎麼看着像日本刀?

日本最早傳入中國是在宋朝,但當時只是當作收藏品。歐陽修寫有《日本刀歌》:“昆夷道遠不復通,世傳切玉誰能窮。寶刀近出日本國,越賈得之滄海東。”真正在中國用於實戰,則是從明朝戚繼光開始。

戚家刀是明末末年產生的重大的軍事變革產物。當時中國沿海的明軍與日本武士集團倭寇交戰時,兵器難以與倭寇的日本刀對抗。兩軍對敵,很多明軍直接被砍爲兩段,抗倭名將戚繼光對此大嘆。他便研究防治日本刀,加以改良爲己用,經過他的推廣,被明朝軍隊大量配備,後人稱作戚家刀。

戚繼光創造了著名的戰法“鴛鴦陣”,進攻防守兼宜,長短兵器兼用,屢敗倭寇。他編撰《紀效新書》,記載練兵理論,使戚家軍聞名於世。他與譚綸、俞大猷等抗倭名將共同浴血奮戰十餘年,基本蕩平東南沿海倭患。

戚家刀砍斷繡春刀!戚家刀法竟然源自日本?

丁白纓帶着的徒弟,丁翀用的是藤牌短刀,丁泰用的是狼筅衍生的狼牙棒。陸文昭帶了一羣火銃手,加上戚家刀,基本上戚家軍鴛鴦陣就齊了。

攻勢凌厲,直來直去,揮拔劈砍,一氣呵成。

丁白纓的刀不發則已,一發驚人。

前一秒風平浪靜,後一秒血濺五步,英姿颯爽中有着無比的凌厲。

有戚家刀,不能沒有戚家刀法。丁白纓雙手持刀,採用類似於歐洲十字重劍的劈砍,變換陰陽手和刀的方向來退敵,這是戚家刀法。

戚家刀砍斷繡春刀!戚家刀法竟然源自日本?

我們常說的日本刀,日本人稱之爲劍。

戚家刀法脫胎於日本劍術第一門派的陰流劍道,開山祖師愛州移香齋是日本“劍聖”上泉信綱的老師。陰流劍術兇狠毒辣,一擊必殺。後來在日本知名的新陰流(上泉信綱開創)、柳生新陰流(柳生石舟齋開創)等流派都是源自陰流。

戚家刀砍斷繡春刀!戚家刀法竟然源自日本?

愛州移香齋爲製造神祕,自稱劍術得白神猿所授,陰流劍道也被稱爲“猿之太刀”、"猿飛之術"。其實這種說法最早是起源中國,《吳越春秋》記載,有老翁自稱袁公,傳授越女劍法,事後化作白猿而去。後以“白猿公“指代擅長劍術的人,金庸據此故事寫有武俠小說《越女劍》。

家傳產業是海外貿易和水上掠奪的愛州氏,與倭寇的關係密不可分。嘉靖十四年,即辛酉年,戚繼光在戰場上繳獲了一本《陰流目錄》,記載的便是陰流劍道的劍術。他通過學習,將其改良成《辛酉刀法》,即是戚家刀法,後世又稱倭刀術。

戚家刀砍斷繡春刀!戚家刀法竟然源自日本?

戚繼光將改良後的刀法記載於《紀效新書》,戚家刀法粗狂、暴力、直接,依靠身體力量劈砍,通過手腕技巧變換陰陽手,在力量與速度上壓制敵人。

“師夷長技以制夷”,他將愛國的情懷,衛國的理想,英勇的膽魄灌注於戚家刀法,戚家軍成爲令倭人聞風喪膽的死神。

用源自於日本人的刀法,幹掉入侵的日本人,橫刀所向,不亦快哉!

戚家刀砍斷繡春刀!戚家刀法竟然源自日本?

簡單利落,沒有註腳,沒有猶豫。橫刀立馬,上陣殺敵,或縱躍或直削,每一招都帶着“倭寇不除,何以爲家”的氣勢。他們從不放棄,他們從不後退。‍‍‍

戚家刀砍斷繡春刀!戚家刀法竟然源自日本?

用什麼刀重要嗎?重要的是人心。

離開戰場的戚家軍後人,帶着豪情與理想遊走江湖,繼續征戰。

在那個瓦釜雷鳴的昏暗年代,最後一批戚家軍戰士,繼續爲信仰流血,爲保衛大明而揮刀。‍‍

戚家刀砍斷繡春刀!戚家刀法竟然源自日本?

刀光劍影,烈火灼心。

古龍說:“歌女的歌,舞者的舞,劍客的劍,文人的筆,英雄的鬥志,都是這樣子的,只要是不死,就不能放棄。”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