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代新安沉船的出水,轟動建盞界。這是世界上現存最大且最有價值的中國古代商船,也是古時候“日本人從中國海淘奢侈品”的實例。

600多年前,日本人從中國海淘的奢侈品

自某寶商城崛起以及快遞行業的迅猛發展後,越來越多人看到了海淘的商機,國人熱衷於從海外淘奢侈品。然而在古代,情況卻相反。

600多年前,日本人從中國海淘的奢侈品

1975年,朝鮮半島西南部新安海域發現了一艘中國的元代沉船,造成轟動。該船被明確認定爲1323年從我國寧波港起航,開往日本的商貿船,被簡稱爲新安沉船。

600多年前,日本人從中國海淘的奢侈品

該沉船長34米,寬11米,重200噸,由8個船艙組成,船上出水大量宋元時期陶瓷器(含數十隻建盞)、大量銅錢、金屬製品及其他文物。是世界上現存最大、最有價值的中國古代貿易船,也是現存最古老的船隻之一。

▼新安沉船元代殘骸,據船體遺骸來看,推測爲福建地區所造“福船”。

600多年前,日本人從中國海淘的奢侈品

▼中韓雙方學者合作研究,福建漁輪廠製造的新安沉船復原船。

600多年前,日本人從中國海淘的奢侈品

“海上絲綢之路”上的宋代建盞

“海上絲綢之路”是古代中國經由海洋與外國進行商貿和文化交流的通道,是已知的最爲古老的海上航線又被稱作“陶瓷之路”。黃海曾是中國、朝鮮和日本之間頻繁進行國際貿易的場所。

從寧波港出發的中國船隻,常在夏季乘東南風過海貿易。這些船隻常常先駛往朝鮮半島西南端附近的島嶼,再從這裏向北駛往朝鮮海岸,或者往南穿過朝鮮海峽開向日本九州北部的博多港。博多港位於今日本福岡市,是日本平安時代以來日宋貿易的據點,元代沿用。

▼新安沉船航線示意圖

600多年前,日本人從中國海淘的奢侈品

船上出水的大量瓷器,許多都是出窯之後就裝運上船出海的全新瓷器。但是其中的建盞,包裝的方法、工藝特徵和使用痕跡都表明,它們不是新燒的,這一特殊情況,引起學者的注意和思考。

600年前的海淘奢侈品

新安沉船所載建盞,以束口、撇口的兔毫盞爲主。胎土、釉面兔毫結晶都具備典型的南宋建窯特徵,有的盞沿有缺損,有的盞沿特意鑲銅釦,多數碗底有使用過的劃痕(見下圖)。

▼新安沉船出水的一隻盞沿有缺的建盞,這隻盞曾於浙江省博物館展出。

600多年前,日本人從中國海淘的奢侈品


▼下圖爲該盞展出時的攝影。從照片上看,光線足夠的情況下,可以看到黑釉中浮現隱約的兔毫紋。

600多年前,日本人從中國海淘的奢侈品

▼另一隻在浙博展出的建盞

600多年前,日本人從中國海淘的奢侈品

▼新安沉船出水,有釦邊的建窯兔毫盞

600多年前,日本人從中國海淘的奢侈品

元代時,飲茶習俗改變,建窯黑釉盞也已停燒。據學者推測,這些盞在上船之前,就已經是舊物,年代應爲南宋。

推測是商賈應日本民衆需求,從民間收集來的舊盞,且盞被精心包裝過。

▼新安沉船出水建盞與木盒

600多年前,日本人從中國海淘的奢侈品

▼新安沉船出水建盞

600多年前,日本人從中國海淘的奢侈品

宋元時期,日本的皇室貴族對中國產的瓷器絲綢等商品求之若渴。他們稱這些來自中國的寶貝爲“唐物”,貴族都以擁有“唐物”爲榮。

600多年前,日本人從中國海淘的奢侈品

由宋至元,日方從中國進口奢侈品的需求有增無減,迫切尋求“唐物”的日本商人、僧侶來華的年均人數是南宋時期的好幾倍。新安沉船就是在這段繁榮時期出海,並遭遇意外而沉沒的。

至於該船服務的買主具體身份是什麼,根據船上出水的一些墨書木牌,可以看出一些端倪。這些木牌,寫着貨主的日本名、畫押、僧侶名、寺院名、貨物件數、裝船日期等。

▼新安沉船上墨書“東福寺”木簡。東福寺建立於1236年,是京都最大的臨濟宗禪寺。

600多年前,日本人從中國海淘的奢侈品

這些悉心蒐集的舊建盞,承載着日本貴族、僧侶等買主的殷殷期盼。只可惜盞還抵達日本海岸民間不幸沉沒在朝鮮。

600多年前,日本人從中國海淘的奢侈品

600多年前,日本人從中國海淘的奢侈品

600多年前,日本人從中國海淘的奢侈品

600多年前,日本人從中國海淘的奢侈品

600多年前,日本人從中國海淘的奢侈品

600多年前,日本人從中國海淘的奢侈品

新安沉船的發現,不僅對了解元代的海外貿易情況、瓷器的生產和輸出以及航線等,有重要的研究價值,也讓宋末逐漸淡出國人視野的建盞,以元代“出口奢侈品”的姿態出土。

該船所載這批宋元外銷瓷,其數量之多,窯系之全,裝飾之美,都是無與倫比的,反映了這一時期中國陶瓷外銷的盛況。

交流建盞、宋瓷知識,加筆者V:2970846335,暗號“玩盞”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