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地對高考狀元的獎勵,而且有的金額較大,這就從一個側面推動了教育的功利化和市場化,個人認爲,總有一點不妥。

但是話說回來,高考狀元的成績是靠自己努力獲得來的,各學校都有針對學習優秀的學生的獎學金(專門基金)。一方面獎勵成績優秀的學生,可以對其他學生起到很好的勉勵作用,有利於人才培養;另一方面能提高學校的知名度,有利於吸引更優秀的學子報考該校,實現學校生源的良性發展。不過,除了畢業學校稍微好理解外,錄取院校也發獎金,隱隱覺得有點像不正當競爭似的。

各省高考狀元,教育部規定嚴禁宣傳,重金獎勵更不合適

在古代,狀元同樣得到鉅額獎賞,許以高頭大馬,誇官三日,而且連皇帝都要親見,有時一高興就賜與高官厚祿等。由此看見,自古至今,人們對狀元的追捧一直有這。而且從朝廷到平民百姓,人們對狀元往往都給予充分肯定,還往往也寄託了些許厚望,希望他們莫初心,心存感恩,繼續努力,多爲人民着想,爲國家出力。從這些上講,對高考狀元的獎勵,又是可以接受的。

但個人覺得,獎金可以有,尤其是貧困家族,但學校和當地政府還是少參合爲妙,想想也知道,學校和當地政府的獎金要麼是藉機“衆籌”的,要麼是攤派的,這操作過程大家都懂的。近年來,國家嚴禁各地宣傳高考狀元,估計目的也有此意。至於企業贊助,天下沒有免費的午餐,也一定有商業炒作成分。

各省高考狀元,教育部規定嚴禁宣傳,重金獎勵更不合適

2018年江蘇的黃奕陳,自己所得百萬資金:其中30萬來自母校、30萬來自晉江政府、還有30萬來自企業贊助、另還有10萬來自親朋好友的賀禮等。

個人認爲學校更應該獎勵那些在背後默默辛勤鑽研教學的老師們,同樣對當地部門而言,將錢投入教育發展而不是投到對狀元的獎勵上,會有利於培養更多的狀元式優秀人才的產出。

好在黃奕陳同學並沒有被鉅額獎金衝昏頭腦,她最終果斷選擇將百萬獎金一分也不留的交給父母,並聲稱自己依然會在大學裏勤工儉學,多參與社會生活,鍛鍊自己的生活能力,不會亂花這些錢,並努力搞好學習,真正幹出一番成績來回報人們對她的厚望。

廣西有個“高考瘋子”,從2000-2014的14年間共參加了10次高考,考上了中山、北師大、北大也不去讀,最終進了清華——他哪來的強有力的經濟作後盾?還不是有類似獎賞金。我猜測,他這10次高考,復讀學校獎勵最多,除去復讀開支(或許復讀全免費),還能淨賺50~100萬。

各省高考狀元,教育部規定嚴禁宣傳,重金獎勵更不合適

但這樣的獎勵實在是不應該有的,我特別要說的是那些復讀的人——印象中四川曾經也有個類似的奇人,被媒體稱作“高考奇人”“高考釘子戶”“考霸”“高考專業戶”。三次參加高考,一次考上北大,一次考上清華,同樣獲獎不菲。每一次復讀都佔用一該省一個好名額,其實對應屆生很不公平。如此說來,他們不但不能獎,從某種意義上講還要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