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爲什麼文帝要疏遠賈誼。大臣們不是反對賈誼,而是反對文帝的這一行爲。

爲何說賈誼不得志,被漢文帝疏遠,大臣們的誹謗不無道理?

文帝提議讓賈誼出任公卿,許多大臣貶責賈誼說:“這個洛陽人,太年輕,學問不深,極力要掌握大權,擾亂朝廷的大事。”於是,文帝以後也就疏遠賈誼,不採納他的意見,把他外放爲長沙王的太傅。

01賈誼的一生

賈誼,世稱賈太傅、賈長沙。《過秦論》當年背過,今天卻講不出幾句了。讓我們簡單看看他起起落落的一生。

漢高祖七年,賈誼生於洛陽。他師從荀子的學生張蒼,少有才名。高後五年,賈誼十八歲,“以誦《詩》屬《書》聞於郡中。”河南郡守吳公聽聞他很有才學,就召賈誼到官府中任職,對他很器重。

爲何說賈誼不得志,被漢文帝疏遠,大臣們的誹謗不無道理?

文帝即位,聽聞吳公治理河南郡政績卓著,爲全國第一。吳公又是秦丞相李斯的同鄉,曾向他學習過,文帝於是提拔他爲廷尉。吳公做了廷尉,便向文帝推薦了賈誼。賈誼因此被徵召爲博士,當時賈誼二十一歲。賈誼在博士中年紀最輕,見解獨到精闢,衆人一致認可他的才學。文帝十分欣賞他,一年之內,就破格提拔他爲太中大夫。

文帝元年,賈誼提議進行禮制改革,上《論定製度興禮樂疏》。文帝初即位,認爲時機未到,沒有采納賈誼的建議。文帝二年,經濟上,賈誼上《論積貯疏》,提出重農抑商的政策;政治上,賈誼提出“詔遣列侯各之國”的措施。

爲何說賈誼不得志,被漢文帝疏遠,大臣們的誹謗不無道理?

各項法令的更改和確定,諸侯必需到封國上任等事,都由賈誼制定。二年,文帝因此主張任命賈誼爲公卿,卻遭到大臣們的反對。文帝於是漸漸疏遠賈誼,四年,將賈誼流放長沙。

外放長沙,是賈誼人生的轉折點。

前半生的少年得志、意氣風發,與這位西漢名士漸行漸遠。謫居長沙三年,賈誼鬱鬱寡歡,卻並沒有沉落。周勃下獄時,他上疏《階級》,闡明君是臺,臣爲階。臺以階來烘托高度,階高則臺高,階低則臺低。《階級》的核心思想就是,君主的尊貴,是由大臣的尊貴來烘托的。所以賈誼建議文帝,對大臣以禮相待,犯罪也不施折辱的手段。

刑不上士大夫,是封建王朝內部的潛規則。《周禮》中早就有相關程序:統治階級內部有人獲罪,不會交給司法機構處置,而是根據級別和職位,以及獲罪的嚴重程度,交由君主私下裁決。如果是死罪,先勸這人自殺;如果不願,君主就會召他來“戮於朝”;如果不來,就會被“戮於野”。

爲何說賈誼不得志,被漢文帝疏遠,大臣們的誹謗不無道理?

所以我們看到,古代很多大臣,被皇帝責問就自殺了。不是腦子有坑,而是自己求一個體面。《周禮》中的這套東西,是賈誼重新撿起來的。從此,封建社會中這套潛規則一直流傳下去。

期間,賈誼還上《諫鑄錢疏》,指出私人鑄錢導致幣制混亂,建議文帝禁止。

三年後,文帝想念賈誼,徵召他入京。但文帝還是沒有對他委以重任,只讓他擔任梁懷王太傅。梁懷王墜馬而死後,賈誼深深自責,抑鬱而終。

死時僅有三十三歲。

02 大臣的非議

周勃、灌嬰等大臣的反對,是賈誼被疏遠直至貶謫長沙國的直接原因。他們極力反對的原因,就在於他們非議賈誼的話語。他們反對的理由,其實也不無道理。

年輕。文帝元年,二十二歲的賈誼爲博士,一年之內就超遷太中大夫。太中大夫是郎中令屬官,皇帝身邊的近臣顧問。文帝的寵臣鄧通,就是任太中大夫。上篇寫過的張釋之,作爲基層幹部騎郎,十年不得升遷,一番努力後才勉強升爲公車令。相比張釋之,賈誼一兩年的時間,就超過他十餘年爲官取得的成就。

爲何說賈誼不得志,被漢文帝疏遠,大臣們的誹謗不無道理?

所以司馬遷寫賈誼用了“超遷”這個詞。博士到太中大夫,可以說是“超遷”,文帝接下來的提議,任命太中大夫賈誼爲公卿,更是“超遷”中的“超遷”。甘羅十二歲爲相,憑的是取得十幾座城池的功勞。二十四歲的賈誼又憑什麼躋身公卿行列呢?甘羅有對外的功勞,賈誼卻是想在內部進行改革。縱然賈誼有足夠的功勞,他仍然會遭到保守派的強烈反對。

賈誼年輕,卻不夠年輕。甘羅不管多麼聰慧,仍然是個少年,不能造成過大的威脅。賈誼不同,一個二十多歲的年輕人,已經有了權力的慾望,並且能夠對舊利益集團造成衝擊。這是大臣們對他充滿戒心的一個原因。

學問不深。說賈誼的學問不深,當然是誹謗。賈誼十八歲就能背誦《詩經》、《尚書》,通過他的上疏主張,大家很清楚的知道,這是一個非常有才華的人。不如換一個角度,“學問不深”說的不是讀書的學問,而是爲人處世、做官施政的學問。賈誼少年得志,他的人生可謂一路順風,就像沒經歷風雨的溫室植物——他比較孤傲,比較狂妄,比較經不起挫折。

爲何說賈誼不得志,被漢文帝疏遠,大臣們的誹謗不無道理?

過秦論 帖

賈誼爲博士時,有奇怪的一幕,文帝每次讓博士們發表意見,所有老先生都不說話,只有賈誼全都能答上來。太搶眼了,讓這些老前輩都沒機會說話,他們當然不及你賈誼了。賈誼初掌大權,要乾的事就是“悉更秦令”,漢初承秦制,爲的就是不想大動干戈,秉承“無爲而治”的國策,賈誼這個小年輕,一上臺就要把桌子掀翻重來。過猶不及,賈誼的作爲不是一個成熟的政治家的行爲。

極力掌握大權。話是罵賈誼的,指向的卻是文帝。賈誼光速升遷的背後,是文帝大力扶持己方勢力,增強自己權利的動機。賈誼極力掌握大權,實則就是文帝極力掌握大權。大臣們不是反對賈誼,而是反對文帝的這一行爲。畢竟文帝此時才繼位兩年,如此急切的想要撈取權利,實在讓人害怕。大臣們不願和文帝翻臉,也不願被一步步蠶食,只能讓賈誼成爲這個背鍋俠。

爲何說賈誼不得志,被漢文帝疏遠,大臣們的誹謗不無道理?

擾亂朝廷。同樣一部分指向文帝。文帝“超遷”賈誼,擾亂了正常的做官程序,意味着只要得到皇帝喜歡,就能很短時間內做上大官。一方面打擊了實幹型官員的積極性,一方面助長了朝廷內部媚上的風氣。敲打賈誼,就是意圖使朝政重回正軌,對文帝也是一個警告:不要越界。賈誼好比文帝的一杆,戰爭不能打的時候,槍不僅沒用,還會攤上擾亂社會治安的罪名。

03 文帝的疏遠

文帝喜歡賈誼,貶賈誼去長沙,更像是將他放到基層去歷練一番。幾年後,就召回賈誼,可見愛惜之意。可當大臣們反對時,他卻選擇疏遠了賈誼。

爲什麼文帝要疏遠賈誼?

試探失敗。提議賈誼爲公卿,是文帝往深淵裏投下的一顆石頭。“超遷”賈誼爲太中大夫,是文帝的第一次試探,他要看看自己的權威如何,會不會遭到反對,有沒有人敢出聲。第一次沒有,說明文帝的權利,在這個範圍內還是安全的,沒有人提出異議。但接下來的這次,問出來的路,卻不是那麼好走。文帝知道,這是大臣們不可容忍的界限了,他必須戰略性後撤。

爲何說賈誼不得志,被漢文帝疏遠,大臣們的誹謗不無道理?

漢文帝

迎合大臣。投石問路的結果,使文帝認識到功臣集團依然勢力龐大,不可動搖。面對他們統一的陣線,選擇站在對立面是不明智的。文帝疏遠賈誼,就是爲了表明已經放棄賈誼,他也會站在大臣們的陣線。選擇了統一陣線,文帝的權利根基才能得到保證。

爲何說賈誼不得志,被漢文帝疏遠,大臣們的誹謗不無道理?

隱藏野心。賈誼的政論、主張無疑是深得文帝之心的。大臣們痛斥賈誼極力掌握大權、擾亂朝廷,狠狠戳到了文帝心坎上。他的野心和賈誼是聯繫在一起的,明面上是賈誼被衆人攻擊,實際上他也很不好受。文帝疏遠賈誼,就是爲了暫時隱藏自己的野心。隱藏,然後逆襲。

小結

年少有爲未必全是好事。

恃才就會傲物,盛氣就會凌人。忘其所以,於是忘乎所以。賈誼被文帝疏遠,實則還被惦記着,但他爲何最終得不到重用?蘇軾的《賈誼論》說得很清楚:“若賈生者,非漢文之不能用生,生之不能用漢文也。”“夫謀之一不見用,則安知終不復用也?不知默默以待其變,而自殘至此。嗚呼!賈生志大而量小,纔有餘而識不足也。”

活的不夠久啊。也許這就是生命的長度更能決定高度吧。

看到這不簡單,點個關注吧!
1.您的點贊、分享、打賞,是作者判斷讀者是否喜歡的標準。作者會根據讀者的反饋,傾向性的寫內容。2.如果看到喜歡的文章不反饋,作者就不知道你喜歡什麼,以後可能再看不到同類型的文章哦。3.讀到喜歡的文章,一定要讓作者知道,這樣會有更多您喜歡的內容。可以根據個人情況,選擇點贊、分享、打賞支持作者~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