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孝孺是明初的大忠臣,卷入朱家皇位争斗被杀头,且被诛九族

方孝孺是明朝初年的名臣,他出生于1357年,他的父亲方克勤曾经担任山东济宁知府,后来冤死于朱元璋发动的空印案。洪武十五年,1382年,有人将25岁的饿方孝孺引荐给明太祖朱元璋,朱元璋对皇太子朱标说,这是个品行端正的人,等他老成一点可以使用,朱元璋为此将方孝孺礼送回乡。

十年后,又召见方孝孺,朱元璋说,还没有到用方孝孺的时候。后来,方孝孺被蜀王朱椿聘用到成都蜀王府担任蜀王世子的老师。朱元璋两次召见方孝孺,两次都没有用方孝孺,第一次召见,方孝孺25岁;第二次召见,方孝孺35岁。朱元璋为什么不用方孝孺?阅人无数的朱元璋可能认为方孝孺是方方正正的人,还不圆融,不够老成。

方孝孺是明初的大忠臣,卷入朱家皇位争斗被杀头,且被诛九族

朱元璋于1398年去世,建文帝朱允炆继位后,召方孝孺来朝廷,担任太祖实录的编修等工作。此时,方孝孺已经41岁。后来,在兵部尚书齐泰、翰林院学士黄子澄的支持下或是怂恿下,建文帝开始对自己那些封在外地的叔王下手,因为那些叔王被举报不法,要么杀人放火,要么是阴谋反叛。

建文帝对叔叔们自然还是有亲情的,一开始下不了手,但是齐泰、黄子澄们拿出西汉八王之乱、西晋七王之乱的故事反复讲给建文帝听,建文帝终于下了决心。上台两个月后把封在开封的周王削除了,随后又选出了齐、代、湘、岷四王,其中湘王朱柏全家自焚而死,不堪朝廷的羞辱和污蔑。

方孝孺是明初的大忠臣,卷入朱家皇位争斗被杀头,且被诛九族

接下来要削封在北平的燕王朱棣,朱棣是个有勇有谋的藩王,经过深思熟虑,他于1399年7月起兵造反,但是口号是“靖难”,清君侧,帮助皇帝清除身边的奸臣,不是反对皇帝,只是帮助皇帝清除奸臣。

经过三年的战争,朱棣终于带兵杀到了南京城下,负责守城谷王朱橞和曹国公李景隆打开了城门放朱棣大军入城,建文帝眼见大势已去,和皇后、太子自焚而亡。削藩没削成,把自己的皇位削没了,也把自己的身家性命削没了。方孝孺在建文帝削藩的过程中,起到的是辅助作用,起主要作用的是齐泰和黄子澄,方孝孺是后来参与出谋划策,讨伐燕王的诏书大多出自方孝孺之手,是个坚定支持削藩的大臣。

方孝孺是明初的大忠臣,卷入朱家皇位争斗被杀头,且被诛九族

根据《明史方孝孺传》记载,燕王朱棣进入南京后,众大臣和王室兄弟就劝进了,劝朱棣登基。朱棣招来方孝孺,请这位大才子起草登基诏书。这个朱棣,心太狠了,明明知道方孝孺是个刚直迂腐之人,怎么可能背叛建文帝替朱棣起草诏书呢?这个要求理所当然招到方孝孺抵制。

朱棣慰问方孝孺说:“先生不要多想,我原本只是打算仿效周公辅佐成王的方式,辅助建文。”方孝孺问:“成王在哪里呢?”朱棣答:“建文已经自焚而死。”方孝孺又问:“那为什么不立成王的儿子位新君?”朱棣说:“国家需要成年的君王。”方孝孺说:“为什么不立成王的弟弟呢,他们已经成年?”朱棣不耐烦地答道:“这是我们朱家的家事。”朱棣继续说道:“登基大事,这诏书由您写最好。”方孝孺把笔扔到地上:“要死就死,诏书绝不能写。”朱棣下令将方孝孺处死,并诛灭九族。野史说被诛灭十族。

方孝孺是明初的大忠臣,卷入朱家皇位争斗被杀头,且被诛九族

没有保护好建文帝,这事齐泰和黄子澄要负主要责任,方孝孺也要负责人。在削藩这件事上,他们算是一个集团,建文帝是主要领导,齐泰、黄子澄是主要吹鼓手,方孝孺也是骨干成员之一,建文帝率先自焚而死,其他人还有活下去的理由吗?

《明史方孝孺传》记载的朱棣和方孝孺的对话应该是真的,方孝孺为什么不早早自杀追随建文帝,我想他绝不是为了苟活于世,这种认死理的人是不会怕死的,他只是想当面质问朱棣,骂几句朱棣,然后慷慨赴死。别看看这短短的几句对话,他把朱棣篡位的阴谋揭露的清清楚楚,等于是将司马昭之心告知天下,免得世人和后世被朱棣的“靖难”“清君侧”蒙骗。

不管方孝孺起草不起草诏书,都会死,朱棣就算不杀他,他作为削藩的重要旗手,也没有办法活下去。既然选择了这条道路,那就必须走到底。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