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丹的霧霾說沒錯:社會上的醜惡亂象,還是少知道點好

早上剛睜眼,就看到A噼噼啪啪扔下的一堆信息。其中一條,是某市上百少年,因爲一段舞蹈深夜拿着砍刀羣毆。由於我身份證是某市人,A便說,你哪天不會也來砍我吧。

一句玩笑,卻把地域黑加人身攻擊都囊括了!A哪裏來的優越感?我一下火了,盡了最大的努力,才壓住火委婉地懟了句:你沒那麼重要!

因爲寫社會新聞,便有意看一些相關的報道和評論。這樣的,你只要在平臺上搜索一次,之後機器人便沒完沒了地推送類似內容。

如果僅僅是扔還可以不理會,有時對方還加上一連串各種各樣的唏噓感慨,這樣,彷彿你不回幾句就不好了,人家也是重視你嘛,於是漸漸地,自己就成了他們發泄情緒的垃圾桶,並且名正言順。

雖然我在關注社會新聞,但並不是什麼都想知道,我也是有選擇的好吧。整天被別人扔過來的這些內容包圍,突然特別厭惡,很想說不要再扔了,可是又怕傷了和氣,就這麼一直忍着。

自從有了互聯網,一些負面的社會新聞,很容易就被放大。如果本身是做這個工作的,那麼如何在層出不窮的負面事件中,還能保持對美好事物的信仰,真的需要一點特異功能。

今天早上還看到一則新聞:一位女士兒子考上985,她就是這麼一個兒子啊,多驕傲的事情!迫不及待發到朋友圈,結果點贊者寥寥,這位女士怒了:平時就是發張自拍,都那麼多人來點贊,我兒子那麼大個喜訊,這些人怎麼那麼沒有人情?!

於是果斷撤回,寫文抨擊。

看到這我就笑了。

有人說,不要到處向人訴苦,因爲這除了增加別人的幸福感外,沒有多少好處。同樣地,網上發佈喜訊,你以爲你是皇帝,大家應該普天同慶嗎?錯!且不說那些高考落榜者的父母,看了會是什麼心情,就是同樣考上的,也有得一通攀比。大家都是一個孩子,憑什麼你家的就比我家的強,你這不是拿刀往人心窩子裏捅嗎?人家都被你傷得血淋淋的了,還要人家來點贊?

你要求別人的同理心,你自己有同理心嗎?

都說做人要低調,炫耀的時候適可而止,除非你跟朋友圈有仇。

以前沒有朋友圈的時候,真沒有現在那麼多事;現在就是發個朋友圈,都能把人性中的小心思暴露無遺。

最近一直在想一個問題,互聯網的發展,是讓我們進步了,還是讓我們變得更加醜陋消極?

無疑,微信淘寶等等各種互聯網工具,讓我們的生活變得方便,躺在牀上都能有人把外賣送到家,大門不出就能知道天下發生的所有事;僅僅網上的各種娛樂消遣,就讓你只有想不到沒有辦不到的,不管物質、文化、娛樂,均進入空前的發達階段。

可是我們的精神世界呢?以前一封書信要在路上跑幾天,這樣就有了咀嚼回味和發酵的空間,現在電話和視頻迅速同步,各種表白也變得赤裸裸,毫無美感可言,曾經的那種蕩氣迴腸的經世愛情,恐怕以後的年輕人將再難體會。

以前發生個事,如果不是大到有媒體集中介入的地步,大多數人都不會知道,這樣就可以專注於眼前的工作,也不需要知道太多跟自己無關的亂七八糟的事,這麼說可能會有人說我反動,是鼓勵無知,可是有些知道還真不如不知道的好。

以前要了解個事,很多人都會用腳去丈量,親自去證實,現在好了,資訊發達到以假亂真的程度,且問此時我們所瞭解到的,又有多少是不被扭曲的真相?這些對我們的思辨及獨立思考能力,又有多少好處呢?

與此同時,科技手段也更容易被利用,比如前面所說的少年羣毆事件,如果沒有網上的傳信集結,就不會出現這種荒唐之舉;如果沒有網紅濾鏡,就不會有網紅主播變大媽這種社會醜像;對於金錢的崇拜,也不會像今天這般令人髮指。

更可怕的是,消極的東西往往更容易被放大,容易污染空氣,讓我們被負面情緒包圍,甚至逃無可逃。

突然就想起于丹由於“霧霾說”被狂噴的事。

當年于丹如日中天的時候,曾經在網上發文:霧霾持續到了週末,天昏地暗一座北京城,能做的就是儘量不出門,不去跟它較勁。關上門窗,儘量不讓霧霾進到家裏;打開空氣淨化器,儘量不讓霧霾進到肺裏;如果這都沒用了,就只有憑自己的精神防護,不讓霧霾進到心裏。

沒曾想,一條簡單的信息,在網上掀起狂風巨浪。

老實說,我也不喜歡于丹,不喜歡她是因爲她把知識變成網紅經濟,但是關於霧霾的這句話,卻始終認爲公衆是有意曲解。有時候,人只接受自己願意的真相,自己願意的理解,于丹這句話的背後意思,其實還包含着一層:如果我們對霧霾無能爲力,那就只能採用精神勝利法,從而讓自己獲得一些愉悅感,這有什麼錯嗎?

同樣,對於當前互聯網環境下的各種奇葩異象,如果我們天天深陷其中,除了給自己找不痛快,還能有什麼益處呢?與其這樣,還不如不知道的好。

所以,從這一點上,我挺于丹沒錯!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