復星旅文扭虧爲盈,地產銷售佔收入比重超過兩成

澎湃新聞記者 陶寧寧

3月18日,復星旅文(復星旅遊文化集團,香港聯交所股份代碼:01992.HK)公佈了截至2018年12月31日年度之全年業績。這一次,長期因多年虧損而深受質疑的復星旅文終於扭虧爲盈了。

業績顯示,報告期內,復星旅文的總收入爲162.7億元,同比增長37.9%。與此同時,復星旅文成功扭虧,2018年全年錄得淨利潤人民幣3.89億元,母公司擁有人應占利潤爲人民幣3.08億元,而2017年則是虧損人民幣2.95億元。

值得注意的是,作爲一家旅遊文化公司,房地產銷售業務卻爲復星旅文貢獻了相當一部分收入。

業績公告顯示,2018年,復星旅文的旅遊目的地業務中,旅遊地產銷售及其他建造服務貢獻了超過33.93億元的收入,佔所有收入比重高達20.9%;度假村業務中,旅遊地產銷售及建造服務收入達到5063.3萬元,佔收入比重爲0.3%。

也就是說,2018年,復星旅文旅遊地產銷售及建造服務整體爲公司貢獻了高達21.2%的收入。而在2017年,旅遊地產銷售及建造服務整體爲復星旅文帶來的收入僅爲4.92億元,佔比僅4.2%。

而反觀復星旅文的主營業務度假村運營業務,2018年營業收入爲96.96億元,2017年則爲90.82億元,增長並不明顯。

由此可見,復星旅文2018年營收大幅增長並實現扭虧爲盈,地產銷售可謂功不可沒。

旅遊地產銷售及建造服務對於復星旅文毛利的貢獻更爲明顯,業績公告顯示,2018年復星旅文旅遊地產銷售及建造服務毛利約爲20.11億元,毛利率高達58.4%;而其度假村及旅遊目的地營運毛利約爲29.22億元,毛利率爲28%。

從成本上來看,旅遊地產銷售及建造服務收入成本的佔比僅13%,遠低於復星旅文其他業務。度假村旅遊及目的地營運收入成本佔比高達68.3%;基於度假場景的服務及解決方案收入成本佔比也達到了18.7%。

在復星旅文的地產項目中,2018年位於海南三亞的亞特蘭蒂斯地產項目爲公司帶來了不菲的收入。

業績公告中提到:三亞亞特蘭蒂斯包括1004個可售度假物業單位,名爲棠岸項目,包括197間別墅和807套度假公寓。棠岸項目位於海棠灣沿海地區,總建築面積約爲16.1082萬平方米。截至2018年12月31日,已訂立出售966個單位的購買協議,包括197間別墅中的183間及807套公寓中的783套,其中,復星旅文於2018年將764套公寓轉讓予客戶,對應人民幣33.933億元的合同負債於2018年確認爲收益。

而在未來複星旅文的其他度假村項目中,地產銷售也將成爲其不可或缺的收入模式。

有媒體報道稱,在3月18日復星旅遊文化集團在香港召開2018年度業績會上,復星旅文首席財務官王文平就該公司旗下麗江項目的資本籌措問題回應稱,公司已經對項目未來3-5年有相關安排。短期內會使用銀行短期貸款支持建設,策略是在政策允許範圍內儘早實現可售部分的預售,通過預售資金來支持項目發展。

而早在2018年12月復星旅文集團董事長兼CEO錢建農在接受澎湃新聞等媒體採訪時就曾明確表示,未來,復星旅文在麗江和太倉的項目也會採取類似於亞特蘭蒂斯項目的模式,通過銷售地產項目來先回收一部分資金,買房者再回租給復星旅文方面管理,並出租給遊客。

(本文來自於澎湃新聞)

責任編輯:劉萬里 SF014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