匈奴是古代中国,生活在蒙古大漠和草原上的一只强大游牧民族,历史上主要活跃在我国的战国-秦-汉这几个时期,大概在公元前7世纪-公元前1世纪,直到汉朝大将霍去病北击匈奴,彻底摧毁匈奴大军,并一路追赶至今天蒙古国的肯特山,至此,匈奴就消失在我国的历史舞台上,不在出现强盛和统一的政权。

早在五帝时代,黄帝就曾“北逐荤粥”。殷商时,武丁曾出击鬼方,商军经过三年才战胜了鬼方。周人与戎狄关系更为密切,太王亶父时期周人曾被戎狄驱赶到岐山(今宝鸡东北),文王时攻伐畎夷,武王时将戎夷放逐到“泾、洛之北,以时入贡,名曰荒服”,一度征服了戎狄。但是周穆王在位之时,戎狄和周人开始交战,穆王虽然攻打西戎胜利,获得四白狼、四白鹿以归,但周人与戎狄之间的盟友关系也彻底告终。

春秋初期,戎狄一度对中原诸国咄咄逼人,山戎曾越过燕国攻打齐国,齐釐公率军在首都郊区才将其击退。四十四年之后,山戎又攻打燕国,燕国向齐国求救,齐桓公率军北伐山戎才将其击退。又过了二十余年,戎狄居然兵临东周首都洛邑(今河南洛阳),攻打周襄王,将襄王驱逐到郑国。戎狄还拥立了襄王的异母弟弟王子带为天子,夺取了陆浑(今洛阳伊川),势力范围向东渗透到卫国。四年后,在晋文公出兵相助之下,戎狄才被赶走,王子带被诛杀,襄王之子得以继位。据《左传》记载,自闵公到宣公(公元前七世纪中叶到公元前六世纪初)七十年间,戎狄曾两次攻破成周,一度灭亡邢国、卫国、温国,多次侵入晋国、齐国、鲁国、郑国。

这是中国史书第一次正式的记载这个民族,而此后的历代史书,包括《汉书》,几乎都照搬这一段记载。因此,在中国的官修正史里,有关匈奴人的记载,一直沿用着司马迁的记载,也就是说,他们和汉人本来是一支,只不过近千年的畜牧生活让他们变得与汉人势不两立了。

匈奴人第一次进攻汉地,就是著名的“烽火戏诸侯”。他们的一支——犬戎,在汉人的带领下长驱直入,杀掉了周幽王并且俘虏了褒姒,要不是秦襄公救了周王室一命,可能五胡乱华要提前一千年。

第二种观点认为,匈奴本身就是生活在,现今外蒙古及西伯利亚的游牧名族,经过几百年的发展,形成了一定规模,后各部落间相互兼并,并逐步进攻和夺取中原河套地区,对中原文明产生了极大的威胁,秦始皇统一中国后,派蒙恬率30万大军,北击匈奴,收复河套,驻军榆林,却匈奴七百于里,在秦朝末年,由冒顿单于统一了北方,开创了匈奴史上最辉煌的帝国。

汉朝建立以后不久,冒顿单于就给了刘邦一记闷棍,差点就包了他的饺子。因而几十年后,汉武帝拼尽打光全部子弹,也要北击匈奴,把匈奴人赶走。

所以,综上所述,匈奴人到底是从哪里来的?这要真正去追朔的话,可能要从黄帝开始查了。既然历史文献有记载,我认为自然有它们存在的道理,只是有可能,他们所有的述说都存在一个关联性还没有打开而已。如果一旦打通了这个关联性,一切都会真相大白!我真心希望考古学家们能再次发现具有价值性的资料来解开这个谜团。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