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週與中國A股疲弱狀態遙相呼應的恰恰是美股,兩個不同經濟體的資本市場,本週到底誰影響了誰,這並不重要,美股放出的巨量顯示華爾街的重量級專業投資機構開始賣股套現了,雖然美股沒有進入熊市,但下降趨勢明顯形成了。

  市場預期9月降息25基點概率爲96.5%

  美股在週三美聯儲的FOMC宣佈25個基點降息後,尾盤和週四均以巨震收跌。解讀美股週三以後的狀態非常重要。美股在7月30日因高估美聯儲FOMC降息意願而遭遇重挫,8月1日又遭到白宮升級對華關稅威脅的沉重打擊,引發美國資本市場強烈震盪。當天美股、原油價格雙雙同步暴跌。而美債等避險資產價格的迅速飆漲,顯示華爾街恐慌情緒升溫和對風險資產的驚恐。因爲在美聯儲貨幣政策會議結束、財報季接近尾聲時,市場對波動更爲敏感。從週五紐約聯儲公佈的GDP Nowcast模型顯示:週五預計美國第三季度GDP增速爲1.56%,而此前預測爲2.21%。對於機構投資者而言,就白宮對華經貿摩擦升級的批評聲不斷上升。本週美股大幅下跌,道指下跌2.6%;而標普500指數與納指本週分別下跌3.1%和3.9%,雙雙均錄得今年以來的最大周跌幅。恐慌情緒還導致大量資金湧入避險資產,黃金價格一度飆漲到2013年來最高。而資金迅速轉入美國國債市場導致收益率倒掛進一步加深。

  從週五的數據來看,美國6月的貿易赤字是552億美元,預期是546億美元,5月爲555億美元。最少從貿易摩擦開始以來,美國的貿易赤字沒有什麼好轉。而美國7月失業率維持在3.7%也是符合預期的。從美國6月份工廠訂單來看,雖然較5月增長了0.6%;但是低於預估的0.7%。這說明製造業新訂單增長和未完成訂單在萎縮,製造業顯示出了疲軟的早期跡象。5月份的數據同時也遭到下行修正。而6月份主要是機械和運輸設備訂單錄得增長。當然,除了製造業的疲軟,商業投資方面也面臨趨弱的跡象在顯現。密歇根大學的7月份消費者信心指數終值爲98.4,這與初值保持一致,且略高於6月份的98.2。預期指標略改善到90.5也是去年9月來最高。

  8月2日,美國勞工部公佈了最新數據顯示,美國7月專業商業服務、醫療業、金融行業就業人數都增加,過去三個月,平均新增非農就業人數爲14萬。美國7月非農就業人口增加16.4萬,基本符合華爾街大多數分析師的預期,6月非農就業人數修正至22.4萬,失業率持穩於3.7%,薪資年率上升至3.2%;美國就業人數已從去年非常強勁的水平開始略顯回落。而芝加哥CME聯邦基金利率暗示市場預計美聯儲9月降息概率快速上升。具體詳看,華爾街認爲FOMC在9月份的會議上繼續降息25基點概率爲96.5%,直接降息50基點概率爲0。如果9月如期降息25基點,在10月會議上再次降息的概率爲59.8%,如果10月沒降息,在12月會議上再度降息的概率則爲77.9%。

  就業數據顯然只能顯出勞動力市場的彈性,但最近貿易緊張局勢的升級,使未來發展的前景非常不明朗。更重要的薪資數據仍然支持經濟溫和擴張,很明顯此次非農數據給了美聯儲FOMC一些減息25個基點是否太少的喘息空間。因爲,在週三美聯儲主席鮑威爾的發佈會上,就業、薪資和保持經濟增長的數據雖然導致FOMC投票權輪值官員中有兩位持反對降息意見,但FOMC最終還是以少數服從多數通過了降息25個基點的決定,FOMC並沒有一票否決的制度。

  當然有華爾街同行認爲美聯儲在沒有太多證據表明美國經濟陷入困境,但全球經濟回落最終也必然會傳導給美國。這些數據與市場的發展,華爾街主流的期望是美聯儲繼續降息,因爲美國實際上需要經濟增長持續性保持在2%以上。而美國政府最新的對華加徵關稅的表態加大了貿易壁壘成爲常態化的可能。加徵關稅將加劇美國通脹是毫無疑問的事情,差別只是多高。而這必然造成降低居民可支配收入,衝擊消費並加劇企業特別是出口商的盈利壓力。因此,白宮在美聯儲降息問題上,特朗普總統對美聯儲的繼續降息保持極限施壓。在我看來,美聯儲的降息更多是因爲白宮的保護主義政策對經濟的影響,而不得不救市。但是,我認爲即使降息成爲現實,也不可能避免經貿摩擦對經濟增長本身帶來的損害。美國自2008年次貸危機後,通過槓桿走出衰退,已經保持歷史上連續最長的繁榮,如果一旦讓經濟增速的信心步入恐慌,那麼必然在繁榮10年後出現衰退和蕭條,這是經濟發展的規律使然,也是正常現象。

  軍民兩用產業業績超預期

  本週我們談談如果經濟步入滯漲或正常衰退時,什麼行業穩定性更高?那就是軍民兩用產業,全球今明兩年的國防開支上升的情緒讓美股的該行業預計今年下半年的走勢繼續優於大盤其他行業。美國軍工行業除了洛克希德·馬丁公司外,導彈產業鏈上的龍頭股包括雷神(RTN)公司、航母和軍用機制造商諾斯洛普公司均表現較好,趨勢向上。但也要看到軍民兩用航空航天巨擎,也是道指成分股的巨頭波音(BA)仍深陷737 Max的困局。

  國防軍民兩用產業鏈中,中小型的企業最近也比較凸顯強勢,例如直升機專業戶Heico (HEI)和國防科技公司Kratos Defense(KTOS)也已走向新高。華爾街的機構投資者認爲航空航天和國防股在國際局勢偏緊的時期普遍具有防禦性,相比其他工業股,受貿易摩擦和關稅問題影響較小。

  我們先看巨頭洛克希德·馬丁公司顯示其過去三年的平均盈利增長爲21%,但最近的五個季度中,單季增長率均超過了30%。4月23日該公司披露的盈利和營收增長均超預期,同時公司提高了全年的業績預測。市場認爲,2019年度,洛馬公司的盈利增長將放緩至13%,2020年將回升到20%,對於一家成熟的大型國防公司來說,這樣的數據顯示穩健而不冒進。

  洛克希德·馬丁公司的主營包括四個領域:航空、導彈火控、運營和任務系統(包括直升機和預警雷達)和空間系統。航空是其最大的業務部門,貢獻營收的40%。公司爲下一代航天系統打造的臭鼬工廠也十分值得關注。此外,公司在高超音速、激光系統、自主系統和人工智能等創新領域也走在了前列。4月,美國政府與洛馬公司簽訂了一份價值高達9.28億美元的合同,用於開發一種超音速常規打擊系統。這種新型對空可以以五倍於聲速的速度打擊任何防禦工事。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