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民政部今年全面推進婚俗改革

隨着我國經濟社會發展進步,羣衆物質生活有了極大改善,但一些地方婚嫁成本越來越高,成爲羣衆不堪重負的“面子工程”,2018年的中央一號文件提出,開展移風易俗行動,遏制大操大辦、人情攀比等陳規陋習。記者從民政部瞭解到,今年要全面推進婚俗改革,倡導簡約適當的婚俗禮儀。

目前,全國範圍內已經有多個省份開展了行動。比如,在河南省寧陵縣,專門成立了婚俗改革領導組,由縣委主要負責人任組長,13個部門、14個鄉鎮參與,縣、鄉、村三級層層簽訂目標責任書,嚴禁婚喪嫁娶大操大辦。團委、婦聯、民政等部門積極引導青年樹立“不要車、不要房、自己家業自己創”的新型婚戀觀。目前364個行政村,村村都制訂了村規民約,成立了紅白理事會,倡導婚俗改革。

又如江西省豐城市曲江鎮政府就在全國率先下發《婚事新辦實施細則》、《黨員幹部操辦婚喪嫁娶實施意見》等規定,讓原本屬於家事的婚事由政府來立規矩。各村在尊重村民意願的基礎上,通過村民大會統一婚車的數量、酒席的價格,並安排村民理事會成員現場監督。據統計,自2018年1月以來,全鎮共350多例紅白喜事,僅酒席一項就節約了650多萬元,婚俗改革措施惠及8萬多名村民。民政部表示,將利用農村基層組織和紅白理事會,倡導和組織舉辦集體婚禮、紀念婚禮、慈善婚禮等文明節儉的婚禮形式,並將婚禮流程、彩禮數額等通過村民公約的形式來固定下來。

民政部社會事務司司長王金華說:“下一步我們想把頒證儀式搞得更有意義,更富有人情味。婚姻登記機關可以邀請一些知名人士、勞模去給新郎新娘頒證,同時可以邀請新郎新娘雙方父母、親朋好友同時來參加頒證儀式,見證他們的百年之好,使頒證(儀式)有莊重感儀式感。”

民政部表示,彩禮等婚俗本來是私事,但是由於一些農村地區容易形成互相攀比的社會風氣,導致婚嫁成本越來越高,很多困難羣衆因此娶不起、嫁不起,已經成爲羣衆不堪重負的“面子工程”,尤其是一些地方因婚致貧或因婚返貧已成爲脫貧攻堅過程中不可忽視的社會問題。

“天價彩禮”的背後是攀比、虛榮的心理,助長了鋪張浪費的歪風。在山東省沂水縣,以前的婚禮,婚車要講究十全十美,老百姓結婚要租賃十多輛婚車,酒席要辦幾十桌,彩禮更是講究“萬里挑一”,有的地方的彩禮更是現金論斤稱。

民政部調查顯示,當前一些地方天價彩禮、奢侈浪費大操大辦、人情攀比、拜金盛行、道德滑坡等問題突出,不但成爲鄉村振興和脫貧攻堅的絆腳石,而且影響了羣衆的精神風貌和文明素養,影響婚姻家庭和諧與社會健康有序發展。

王金華說:“彩禮在農村地區有一定的普遍性、合理性,但是彩禮如果超出一定的範圍,應該說就走向反面了,就成爲一種陳規陋習,跟傳統的禮儀禮俗就背道而馳了。所以天價彩禮是必須要反對的,因爲天價彩禮使很多農村青年娶不起媳婦,嫁不起人。”

雖然舊的婚俗轉變起來很難,但是也已經有一些年輕人已經開始轉變觀念,選擇簡約婚禮、集體婚禮等新型婚禮。王金華表示,有條件的可以組織本單位青年,搞一些集體婚禮,搞一些有意義的活動,甚至一些年輕朋友也可以約好了,一塊到一些兒童福利機構,一些社會服務機構去參加志願服務。

文/北京青年報記者 蔣若靜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