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4年,冼星海报考巴黎音乐学院高级作曲班。谁知在考试当天,音乐学院门口的警卫因为看到冼星海穿得衣衫褴褛,竟然不让他进门。恰巧音乐学院著名的教授杜卡先生从外面进来看到了这一幕,于是立刻前来解围,冼星海才得以按时进入考场。冼星海不负众望,顺利考入了梦寐以求的巴黎音乐学院的高级作曲班。这一刻,冼星海强忍的泪水,终于在众人的掌声中,忍不住的流了下来。

冼星海为何拒绝巴黎音乐学院优越的工作,选择返回国内?

(冼星海在巴黎和同学)

面对这个衣着寒碜,情绪激动的学生,保罗·杜卡教授说:“按照学院的传统规定,你可以自己提出物质方面的要求。”冼星海想也没想,直接说出两个让人大跌眼镜的字:饭票!学校满足了冼星海的要求,这让冼星海在追求梦想的道路上终于安定了下来!

1935年春,冼星海以优异的成绩在巴黎音乐学院毕业了,由于表现出色,学校希望他留在学校任教。然而,他却断然拒绝了校方的安排,回到了中国。这是为什么呢?

冼星海为何拒绝巴黎音乐学院优越的工作,选择返回国内?

(冼星海)

早在1931年,九一八事变之后,日本开始一步一步蚕食中国的大好河山,中华民族处在生死存亡的危机关头。远在法国的冼星海,时常通过一些新闻影片了解祖国的情况,他经常为苦难的祖国而伤痛悲怆。希望能把自己的力量贡献给国家。

但由于那时冼星海还未毕业,他只能选择暂时完成学业。就在冼星海从巴黎音乐学院毕业的时候,一个同样是留法中国同学来向他辞行,说要回国参加抗战,冼星海再也忍不住了,他立刻决定,和这个同学一起回国!

冼星海为何拒绝巴黎音乐学院优越的工作,选择返回国内?

冼星海和盛家伦

冼星海拒绝了法国巴黎国立音乐学院的老师和同学们的热情挽留,只带着一把陪伴了他多年的小提琴,告别了他自己成为国际音乐大师的梦想,义无反顾的回到了上海,投入抗日救亡的滚滚洪流之中!1935年秋天,日军侵占我国东北后,又将侵略的战火燃向了华北。中华民族正面临着生死存亡的危难关头。刚刚回国的冼星海很快加入到了全民奋起的抗日救亡运动中。在共产党员田汉的介绍下,冼星海加入了南国社和上海的词曲作者联谊会。

冼星海为何拒绝巴黎音乐学院优越的工作,选择返回国内?

冼星海和田汉

在田汉等人的影响下,冼星海逐渐清晰了自己的社会责任。他在后来的回忆中写道:“我渐渐自觉了自己的任务,我毅然地加入救亡运动,专心写救亡歌曲。”为了能使歌曲能够更加贴近群众,冼星海四处寻找音乐的灵感,他到路边听歌女演唱、去码头听工人呐喊。

冼星海为何拒绝巴黎音乐学院优越的工作,选择返回国内?

冼星海

1935年,他创作了号称中国抗日救亡第一歌的《救国军歌》,这首歌曲在新生合唱团的首次演唱后,很快在群众中传播开来,成为当时最流行的抗战歌曲。

1936年,冼星海进入新华影业公司,开始为进步电影谱曲。在前后一年的时间里,冼星海为多部电影谱写了音乐与插曲。其中包括1937年拍摄的著名抗日救国电影《夜半歌声》,主题曲正是由冼星海创作的。

冼星海为何拒绝巴黎音乐学院优越的工作,选择返回国内?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