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案例援引: 閬中市法院就受理了一起因發佈朋友圈引起的名譽侵權案件,王某與劉某原來系朋友關係,但兩人因瑣事產生了矛盾,兩人在微信交流中,王某使用了大量侮辱、辱罵的言語,並將這些言語截圖附上劉某的照片發到了自己的朋友圈,由於兩人的好友有大量交集。閬中市法院判令王某於判決生效後七日內刪除其朋友圈內的辱罵、侮辱性言論及所附上的張某照片。

在微信朋友圈侮辱他人可構成名譽侵權案

引言: 現如今,微信已經成了當下最主流的社交軟件,而微信的朋友圈功能則是我們和同學、朋友、同事、校友、老鄉保持親密的聯繫,瞭解他們的最新狀態;分享照片、視頻;、文章的在線社交場所。也正是他的公開性,所以在朋友圈我們更應該注意自己的言行,一旦不注意,也會產生不必要的糾紛。

在微信朋友圈侮辱他人可構成名譽侵權案

案例援引: 閬中市法院就受理了一起因發佈朋友圈引起的名譽侵權案件,王某與劉某原來系朋友關係,但兩人因瑣事產生了矛盾,兩人在微信交流中,王某使用了大量侮辱、辱罵的言語,並將這些言語截圖附上劉某的照片發到了自己的朋友圈,由於兩人的好友有大量交集。給劉某的生活、工作帶來了巨大壓力。後經幾番協商均未果,劉某忍無可忍將王某起訴至法院。閬中市法院判令王某於判決生效後七日內刪除其朋友圈內的辱罵、侮辱性言論及所附上的張某照片;在其朋友圈內發佈向張某的道歉函,發佈天數不低於三天;並賠償張某精神損害撫慰金5000元的判決。後劉某不服提起上訴,南充中院以名譽侵權維持了閬中市法院的判決。

在微信朋友圈侮辱他人可構成名譽侵權案

陽剛釋法:網絡並不是法外之地,朋友圈同樣適用網絡侵權責任和侵害名譽權侵權責任。微信聊天記錄、朋友圈發佈內容的都是具有證據效力的。而我們作爲社交參與者,都應該文明有度發表言論,你說對嗎。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