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映第30余天,《新喜剧之王》登陆了四大网络视频平台,据媒体粗略统计,截止到目前,《新喜剧之王》已获得7.2亿的网播收入,超过了该片的院线票房6.24亿。

《新喜剧之王》或成首部网络付费收入超院线的电影

近日,已下映的《新喜剧之王》再次成为焦点,该片2月5日大年初一上映,在周星驰的巨大光环下,春节档前期一直维持在票房前三的位置,只是随着口碑的崩塌,该片票房在春节档的后期呈现下降趋势,最终票房落点在6亿,这与周星驰这个招牌确实有些不匹配。

但哪知道在该片下映院线上线视频网站的这几天里,再一次成为业内焦点,原因是《新喜剧之王》或许成为首部网络付费收入超过院线收入的电影。

上映第30余天,《新喜剧之王》登陆了四大网络视频平台,据媒体粗略统计,截止到目前,《新喜剧之王》已获得7.2亿的网播收入,超过了该片的院线票房6.24亿。

网络付费收入达7.2亿?

《新喜剧之王》或成首部网络付费收入超院线的电影

日前,周星驰新片《新喜剧之王》在上映仅30余天后就登上了优酷、爱奇艺、腾讯、芒果TV四大网络视频平台,其中VIP会员单片付费标价6元、非VIP会员单片付费标价12元,各平台的观看有效期则在48小时到一周时间不等。

此前有媒体曾按照付费单价6元每次,在线播放量1.2亿计算,推算出《新喜剧之王》已获得7.2亿的网播收入,甚至超过了该片的院线票房(6.24亿)。而据公众号网络大电影报道称,“《新喜剧之王》虽然专辑播放量高达1.2亿,但这里面包括了预告片、花絮等各种周边视频,正片播放量其实只有4576万,而且这只是前台播放量,并不代表付费用户人次。”

“在VIP会员免费观影的时候,转化率也只在8%左右,单片付费获取有效观影用户的难度更大,门槛更高,转化率只会比8%更低。根据以往各平台的转化率预估,《新喜剧之王》目前在四大平台的真实票房分账应该在7000万左右,相当于院线电影2.1亿票房的收入。

以上都只是媒体单方面的统计,并没有得到官方或者任何平台方的回应,这里需要说明的是,国产电影选择单片付费的网播模式并不常见,无论于平台还是片方而言,都是一次实验性的尝试。

根据以往院线电影采取的几大网播模式,大部分国产电影都选择了VIP会员免费观看模式,像《新喜剧之王》所采用的单片付费模式多出现于好莱坞大片。那么,是谁给了《新喜剧之王》这样单片付费的勇气?是周星驰在中国影坛几十年的良好口碑基础,是头部视频平台日益增长的付费会员数量,更是网络发行市场的巨大盈利空间。

当然一方面是网络视频付费已形成规模,另外一方面,穿越君觉得参考此前《新喜剧之王》发行公司联瑞影业发布声明正在向中影申请停止527个影厅(涉及70余家电影院)的《新喜剧之王》密钥。当时,片方怒撕电影院的行为就已经是内地影坛的先例了。另外只怕还有《新喜剧之王》片方所承受的巨大盈利压力,显然单纯的票房收入是远远不够的。

网络发行对于院线电影的吸引力是不容小觑的。片方的嗅觉总是很灵敏,3月7日,由宁浩执导,黄渤、沈腾领衔主演的《疯狂的外星人》宣布登录欢喜首映APP独家上线,单片售价9.9元,该片因此成为了今年春节档首部登上网络视频平台的院线电影,同时还实现了院网零窗口期。过去才不到一周时间,《神探蒲松龄》《新喜剧之王》两部影片也相继开启网播,其中《新喜剧之王》还破天荒地采用了在国产片中为数不多的单片付费模式。

而这件事之所以在这个时间点发生,或许和市场的关系更大。事实上,今年的“史上最强春节档”并不精彩。根据灯塔专业版此前的一份报告显示,2019年春节档最终以7天58.4亿的票房成绩收官,这一数字比去年同期57.71亿的纪录仅高出1.2%,远低于去年67%的增幅。除了大年初一打破了去年同期票房纪录以外,后几日均低于去年同期。

观影人次下降则更为明显,2019年春节档7天全国观影人次约1.31亿,较去年同期减少近1500万,这其中最主要的原因就是票价上涨。据悉,2019年春节档平均票房高达44.7元,相较去年同期上涨5元,处于历年最高水平。在前几年票补还未退出主流市场时,许多片方都运用9.9元、19.9元等低价票吸引观众,有了低价票的助推,春节全家观影一度成为过年新潮流之一。然而对于大部分普通观众而言,看电影只是娱乐休闲方式之一,一旦票价超出心理预期,更多观众会选择更换娱乐方式,而非坚持观影。

院线收益不佳,片方自然会寻找新的发行渠道——网络视频平台。在过去,许多票房成绩不佳的院线电影都会选择缩短窗口期提前登录视频平台,其中也不乏靠网络“咸鱼翻身”的。2016年,毕赣执导的《路边野餐》院线上映10天总票房仅有647.6万,而后该片选择了零窗口期独家上线爱奇艺平台,采取付费播放,会员2.5元抢先观看的形式,只用2天就获得了400万的点击量,开创了国产文艺片的盈利新思路。

两年多后,短窗口期、零窗口期不再是票房不佳的小体量电影的专属选择,大体量电影终究也走上了这条路。随着国内视频网站的发展,付费用户数量不断增多,网络发行前景愈发广阔,加上如今院线大环境并不乐观,缩短窗口期,转战网络发行,曾经的下策也变成了延长影片生命周期的最佳手段之一。

有了《新喜剧之王》的探路,想必未来选择单片付费模式网播的影片也会越来越多。相较动辄50元、60元的电影票价,在家动动手指,只需不足15元就可以在智能设备上观赏到同样的影片内容,观众何乐而不为。

同时,这也会带给选择纯网络发行的电影一个新的发展契机。一旦单片付费成为观众的常规观影模式,未来那些无力征战院线的中小体量影片大可选择直接“上网”,相较目前视频平台网络院线采取的分账模式,单片付费的盈利模式将更加高效、直接。

当然,这一模式能够推广应用的大前提是过硬的知名度。以现阶段国内市场的状况来看,也唯有《新喜剧之王》《疯狂的外星人》这样名导傍身、风格接地气、本身就具备一定票房号召力的影片能够勾起普通观众的单片付费欲望。

而对于那些导演知名度、IP知名度有限的中小体量电影而言,网播前的宣传营销是必不可少的,这和部分平台方此前在网络电影合作模式中强调重点项目的营销支持异曲同工。在互联网时代,精准有效的宣传营销能够为产品提供巨大加成,这是许多作品仅凭借好内容无法做到的。

窗口期正在被重新定义

《新喜剧之王》或成首部网络付费收入超院线的电影

观众越来越青睐于在流媒体上观看影片,同样受到视频平台性价比较高、手机观影体验越来越好等多重因素的影响,但其中一个不可忽视的行业变化则在于,流媒体上线院线电影的窗口期正在越来越短。

对于片方、流媒体和院线而言,窗口期的存在是彼此互相制衡、合作的某种边界。在好莱坞,电影的窗口期一般为三个月到半年,即电影登陆院线至少要90天后,片方才可开通视频点播、DVD等服务。此举的目的,正是为了防止观众出现“很快就能在流媒体看”的心态,而选择远离电影院。

《新喜剧之王》或成首部网络付费收入超院线的电影

但如今,窗口期的时间长度正在被重新定义。随着Netflix、亚马逊、Hulu等流媒体公司的强势介入,好莱坞的窗口期逐渐缩短,越来越多电影倾向于更早在流媒体上上线以获得更多网络分账。而在真实享受到流媒体带来的收入后,缩短窗口期也成了片方的诉求,近年来包括好莱坞六大制片商在内的片方,都在与院线公司协商此事,华纳甚至提出希望将窗口期缩短至30—45天的建议——而放在十年前,制片商绝对没有这样的胆量。

海外窗口期边界不断试探的同时,国内流媒体也在快速崛起, 电影作为流媒体平台拉新用户的主要内容品类,已成为平台纷纷抢夺的头部资源。以最快的速度拿到院线热门电影的新媒体版权,是当下平台竞争的着力点之一。

而行业大环境的变化,也在将很多电影“推向”流媒体。随着国内大档期竞争激烈,许多电影面对大片的竞争很难喘息,就连《新喜剧之王》都在春节档票房扑街,很多影片在票房上很难收回成本。于是,新媒体版权收入便成为了影片重要的收入版块,在院线的排片失去优势后,他们也会主动选择尽快在流媒体上线。事实上,目前能够守住30天以上窗口期的影片已经越来越少了,基本上都是好莱坞大片及头部国产片,很多中小成本国产片,窗口期甚至只有一两周。

此前,《引爆者》和《S4侠降魔记》在院线仅收获了5000万、600万票房,按照院线分账比例测算,片方能分得的票房分别仅有不到2000万、200万左右的收入,但登陆平台后,有公开资料显示,二者分账票房分别达到了约2000万和1400万。这还只是体量小热度低的影片,像《新喜剧之王》这样热度高的片子,片方在售卖版权阶段完全有机会要到更高的保底费用及分成比例。

此外,随着优爱腾出品电影的步伐加快,许多电影都会在融资码盘的后期选择搭配流媒体资源,这也给窗口期的提前提供了机会。

在这种趋势之下,院线和网络渠道的壁垒也在逐渐消失。现如今,许多电影在上映前就已将新媒体播放权售出,一旦院线表现不佳,片方便会在极短时间内转投互联网;而在不久的将来,或许一些电影并非一定要在影院上线,选择流媒体,也不失为一个更优的选择——毕竟影片跳过院线环节,能够节省一部分发行成本,还能使影片避免在于大片的竞争中被彻底埋没。

综合自:影投人(movieeye)作者:Fuki「 《新喜剧之王》网络付费收入或超院线,哪些电影更适合网络发行?」;毒眸(youhaoxiflim)作者:吴燕雨「《新喜剧之王》网络大卖 电影终将与网大走向一致?」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