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昭王重新复国,他在位第三十三年时,把王位传给惠王,之后惠王又传给武成王,武成王又传给了孝王。孝王在位第三年,传给燕王喜。他即位后把他的儿子丹立为太子。燕王喜即位的第四年,也就是秦昭襄王五十六年。这一年,赵国平原君去世,任用廉颇做丞相,封为信平君。

燕王喜因为燕赵两国接壤,所以派丞相栗腹前往赵国为平原君吊丧,同时送五百金给赵王作为酒资,希望和赵王作为兄弟相处。栗腹并非正人君子,非常希望赵王能给他丰厚的贿赂,没想到赵王只按一般的礼节接待了他。粟腹心里感到很不高兴,回到燕国,向燕王报告说:“赵国自长平一战失败后,青壮年差不多都死了。他们的遗孤年纪还都很小。现在平原君刚刚去世,廉颇又老了,如果现在出兵赵国,就能够把赵国灭掉。”燕王不敢轻信栗腹的话,就把昌国君乐闲召来,询问他有什么想法。

乐闲回答说:“赵国东边和燕国相邻,西边和秦国相接,南有韩国、魏国,北方连着胡、貊,因为受着四方的威胁,赵国人经常演习武艺以防身卫国,所以我们不能轻易出兵进攻赵国。”燕王说:“假如我们用三倍于赵军的力量去进攻怎么样?”乐闲说“不行。”燕王说:“如果用五倍的力量呢?”乐闲没作回答。

燕王大怒,说:“你是不是因为你父亲的坟墓在赵国,所以不想去攻打赵国啊?”乐闲说:“大王如果不相信我的话,我请求带兵去试一试。”群臣都奉承燕王说:“天下哪有五个人打不过一个人的道理?”只有大夫将渠站出来劝燕王说:“请大王不要单单想到人数的多与少,先要想到这样做是否合乎道理。不久之前您希望与赵国和好,送五百金给赵王。现在使者回来一报告,您就要起兵进攻赵国。如此不讲信用,不讲义气,出兵一定不会取得成的。”燕王根本听不进这些话,马上派栗腹为大将,乐闲作为辅佐,率兵十万进攻鄗城;派庆秦为副将,乐闲作为铺佐,率兵十万进攻代城;燕王亲自带领十万军卒作为中军,在后面接应。

燕王刚要乘车出发,将渠用手抓住车前缓带,垂泪说道:“请大王不要亲自进攻赵国,这样会让大家感到震惊和不安。”燕王大怒,用脚去踢将渠。将渠又抱住燕王的脚,哭着说:“为臣劝大王留下是片忠心啊。大王如果不听臣的劝告,燕国的灾祸就要来了。”燕王更加恼怒,喝叫左右把将渠关进狱里,等到凯旋归来的时候再杀他的头。

接着三路大军分头进发,一时旌旗蔽野,杀气腾腾。燕王满心希望此去踏平赵国,大大拓展燕国的疆土。

赵王听说燕国兵马快要到了,赶快召集群臣商议抵抗的办法。廉颇奏道:“燕国认为我们刚刚战败不久,又新丧丞相,军中缺少土卒。如果我们让全国十五岁以上的人都拿起兵器去助战,我们的声威一振,燕国的斗志自然就会消失;加上栗腹是个好大喜功之人,原本没有什么带兵征战的本领和谋略,庆秦更是个无名之辈,乐闲、乐乘因昌国君乐毅之事,常常来往于燕国与赵国之间,不会去尽心尽力攻打我们,所以燕国的军队很快就会被打败。”接着廉颇推荐李牧,请赵王委以重任。赵王派廉颇为大将,带兵五万到鄗城去迎击栗腹,派李牧做副将,带兵五万到代城迎击庆秦。

廉颇的军队到了房子城,知道栗腹正在攻打鄗城,就将军中精壮之士都隐藏在铁山,只用老弱之兵扎好营。栗腹探得赵兵都是些老人和小孩,不屑一顾地说道:“我早就知道赵国的军队不堪一击,一定没错。”于是他便率领燕军加紧攻打鄗城。鄗城人知道自己救兵已到,信心大増,栗腹一连攻打了十五天仍然攻不下来。

廉颇先派出几千老弱士卒去挑战。栗腹留下乐乘攻城,自己亲自出阵。双方交手只一个回合,赵兵抵挡不住,大败而逃。粟腹求胜心切,指挥燕军紧追不舍,追出七里路时,突然赵国伏兵四起,当先一员大将,骑马而来,大叫:“廉颇在此!来将赶快下马投降!”栗腹挥刀相迎。廉颇武艺远在粟腹之上,所帯的也都是精壮士卒,一人可抵百人。结果燕军大败,栗腹也被廉颇活捉。

乐乘听说栗腹被擒,正想突围逃走,廉颇派人前来招降,乐乘趁势归顺了赵国。此时李牧率兵去救援代城也获大胜,斩了庆秦,前来报捷。乐闲带着剩下的燕军退守清凉山。廉颇要乐乘写了一封信送给乐闲,劝乐闲也不要再为燕王效力。乐闲看信后也归降了赵国。

燕王得知左右两路兵马已经覆没,只得连夜奔回中都。廉颇率军长驱直入,在中都城四周筑起长围,将燕军死死困在城中。后来,燕王终于支撑不住了,只好派出使节与赵军讲和。乐闲对廉颇说:“原来鼓动进攻的是栗腹。大夫将渠有先见之明,苦苦劝说燕王,但燕王不听,反把将渠关在狱中。如果我们同意与燕国讲和,一定要燕王任命将渠做丞相,并派他到赵国来送赔款。”

廉颇采纳了乐闲的意见。燕王只好一一照办。他来到狱中面见将渠,把相印交给他。将渠推辞不受,说:“事情不幸而被为臣言中,我怎么可以趁国家战败之机为自己谋利益呢。”燕王说:“当初我不听你的劝告,换来今天的屈辱。现在要达成同赵国的和议,除你而外没人能办到。”将渠听罢,这才接下相印。将渠对燕王说:“乐乘、乐闲虽然投降了赵国,但他们的祖上对燕国是有过大功的,大王应当将他们的妻子和孩子送去,使他们不忘燕国对他们的恩德,这样同赵国的和议也可以很快达成。”燕王点头同意。将渠来到赵军军营,并把乐乘、乐闲的家属一同送来,替燕王向赵国谢罪。廉颇答应同燕国议和,将栗腹斩首,连同庆秦的尸体一并归还燕国,然后班师还赵。

赵王封乐乘为武襄君,委派李牧做代郡太守。乐闲仍和以前一样称作昌国君。当时剧辛正为燕王驻守蓟州。燕王想到剧辛曾经和乐毅共同辅佐过燕昭王,让剧辛写信劝说乐乘、乐闲回到燕国来。乐乘、乐闲对燕王已经失去信心,便留在了赵国。将渠虽然做了燕国丞相,可那并非出于燕王自己的本意,所以过了不到半年,将渠就托病辞去了相职。燕王起用剧辛代替将渠做了燕国丞相。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