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要有危機意識,企業亦是。

日前,根據香港《南華早報》報道,華爲移動業務負責人餘承東在接受德國《世界報》採訪時表示,華爲已經爲智能手機和電腦開發了自己的操作系統,以防美國科技巨頭不再向其授權現有系統。

華爲已確認開發自有操作系統。

這一回應最終證實了坊間流傳了近7年的華爲自研操作系統真的存在。此前據熟知華爲公司的人士透露,早在2012年美國司法部對華爲和中興通訊進行調查後,華爲就開始着手構建自己的操作系統。

貿易戰昇華下的技術戰

華爲爲什麼會那麼早就開始自研操作系統?讓人不可否認的是,極具“狼性精神”的華爲一直擁有較強的危機意識。

而這一點從華爲創始人任正非在諸多場合的講話中就可見一斑。

“我們在價值平衡上,即使做成功了,(芯片)暫時沒有用,也還是要繼續做下去。一旦公司出現戰略性的漏洞,我們不是幾百億美金的損失,而是幾千億美金的損失。我們公司積累了這麼多的財富,這些財富可能就是因爲那一個點,讓別人卡住,最後死掉……這是公司的戰略旗幟,不能動掉的。”任正非曾在2012實驗室如是說。

而如今在中美貿易局勢愈發緊張的局面下,就互聯網領域而言,先有美國政府對中興通訊提出串謀非法出口、阻撓司法以及向聯邦調查人員做出虛假陳述的三項指控,引發美國商務部下達在未來 7 年內禁止中興通訊向美國企業購買敏感產品的“封殺令”,雖然後來經協商解禁,但其已爲我們敲響了“落後就要捱打”的警鐘;後有,美國司法部於今年年初正式對華爲及華爲首席財務官孟晚舟提出23項刑事訴訟。

而在本月初,華爲在深圳總部召開媒體發佈會,向世界公告,已找到美國入侵其服務器的證據,並向美國政府正式提起訴訟。

基於此,當前明面上看似中美的貿易戰,實際上早已無形之中昇華成兩國之間的高新技術戰。至於爭端的本源,不少業界人士將其解讀爲,中國與美國的 5G 之爭,即誰搶先爭奪下 5G 網絡的控制權,誰就會在經濟、情報和軍事上領先於他人。

美國雖有高通、思科等科技巨頭坐陣,但是華爲作爲全球的通信巨頭,無論是在通信網絡核心專利還是在市場規模上均更具優勢。

而相比之下,美國的競爭稍顯遜色,這讓美國總統特朗普也爲之焦慮,其日前於推特連發數條博文表示,“我希望美國儘可能快地發展 5G,甚至 6G 技術,那會比當前的標準更強、更快、更智能。美國公司必須加緊努力,否則就會落後。”

”在那些明顯代表未來的領域,我希望美國公司能夠通過競爭去獲勝,而不是靠封殺當下更先進的技術。不論在我們從事的哪個領域,美國都必須是領導者,尤其是在令人興奮的科技世界!”

華爲已確認開發自有操作系統。

整體而言,華爲不僅參與了 5G 標準的制定,還打造了屬於自己的 5G 生態系統,但這些也爲美國巨頭是否會從技術上截斷中國“無芯”、“無操作系統”的後路增加了一絲不確定。

華爲自研的操作系統不是爲了取代 Android 和 Windows!

如今放眼國內的操作系統市場,移動端,國產手機絕大多數還是在 Google 開源的 Android 基礎之上研發而成,而桌面端,還是以微軟的 Windows 爲主,並沒有真正一款屬於自己的操作系統。

此時華爲宣佈的自研操作系統實質上也並非爲了取代 Android 和 Windows 而存在。對此,華爲發言人也表示,“華爲的確擁有備用系統,但僅在必要情況下使用。說實話,我們並不想使用。我們全力支持合作伙伴的操作系統,我們也喜歡這些系統,客戶同樣很喜歡。Android 和 Windows 仍將是我們的首選。”

自研操作系統的難度與可行性?

相對於成熟的 Android、iOS、Windows 操作系統,自研國產操作系統並沒有想象中的那麼簡單,而它到底有難在了哪裏?對此,CSDN 特別採訪了國產開源實時操作系統 RT-Thread 的開發商上海睿賽德電子科技的 COO 鄒誠,其表示無論是移動、桌面還是物聯網操作系統,自研最大難度均是生態環境。

當前 Android 和 Windows,無論是在用戶、技術還是內容生態方面均已經比較完善。但是在國內如物聯網方面,在產業、芯片的主導性上還是遠遠不夠,主要還是使用的國外技術。而移動和 PC 操作系統自研的難度相對來說更大。

而華爲自研操作系統,實際上屬於情理之中。因爲其自研操作系統並不是爲了取代誰,好比華爲自制芯片,也並不意味着他所有的產品都會用自家的芯片,只是給自己留了條退路。

畢竟,「市場競爭,對手優化了,你不優化,留給你的就是死亡。」

喜歡就點擊“在看”吧!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