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妈说我七个月大的时候就来过北京,我其实一点儿印象都没有。她后来告诉我,是我在她肚子里七个月的时候。

一个怀着七个月胎的女孩满皇城蹦跶,爬长城逛故宫,坐的观光电缆车突然出了故障,停滞在半空中。我问她什么心情,她说可能太害怕了所以忘记了,真是个酷到不行的女生。

可能是因为我在七个月大的时候就看完了旅游景点,再来的时候,钻进曲径通幽的巷道,看大爷们扣着茶碗下棋,穿着校服的高中生摇着车铃从旁边呼啸而过,感觉这个城市会更真实。

人在北平|胡同下午四点半的斜阳 把风剪成了树叶的形状

坐二号线到和平门,因为看不懂导航,所以拐了好几条巷子最后把街都逛完了才看到街牌。这里叫杨梅竹斜街,皇城的街道一般横平竖直,如果不是正东正西、正南正北走向的道路,就会在名字里面加一个斜字。

人在北平|胡同下午四点半的斜阳 把风剪成了树叶的形状

人在北平|胡同下午四点半的斜阳 把风剪成了树叶的形状

这条街其实很短,走一走就到了头。但很奇妙,无论是店面还是住宅家,门口都种满了花。下午三四点的光,和正茂盛的植物相得益彰。这其实是一家水吧的招牌,大门是铜锈的,还要穿过一条暗道,偶尔有几个人走出来,看起来有一些幽暗,名字却文艺的不行,叫似曾相识。

人在北平|胡同下午四点半的斜阳 把风剪成了树叶的形状

看书上说,沈从文先生初到北京时就住在这里,冬季没有火炉,睡觉时把全部能盖的东西都盖在身上,他在这里写出了《边城》《长河》。逛的时候我在想,住在清冷的北平胡同里,街坊邻里笑声里都像带着儿化音,先生在这样一个环境里,是如何怀念起茶峒清澈见底的流水,写下那个坐在白塔下听心上人唱歌的翠翠。

或许,一个人只拥有此生此世是不够的,他还应该要有诗意的生活。

人在北平|胡同下午四点半的斜阳 把风剪成了树叶的形状

济安斋书店,这是一对老爷爷和老奶奶打理的咖啡馆,食物和茶的分量都很足,奶奶很自豪地说都是家里做的,而爷爷是个很尽职的服务员,总是笑着看自家老板娘和顾客聊天。这里很安静,即使坐一下午也不会有人赶。我觉得,这个城市的节奏很快,但钻进了胡同,时间好像凝固了。

人在北平|胡同下午四点半的斜阳 把风剪成了树叶的形状

人在北平|胡同下午四点半的斜阳 把风剪成了树叶的形状

31号是一家叫做模范书局的店,因为不允许拍照,所以进去后我乖乖收起了相机。店主是一个很酷的中年男人,低着头看自己的书有客人进来也不抬眼。店里是日式的木质旧地板,脚一踩就嘎吱作响。藏书涉及的种类很广,既有《私密信件博物馆》、《京都街道》风雅读物,也有《北京俏皮话》之类的杂书。店里还陈列着古风扇、雕塑之类的复古藏品,后来我才知道,那个很酷的中年大叔叫姜寻,是个不折不扣的艺术家、诗人以及收藏家。

人在北平|胡同下午四点半的斜阳 把风剪成了树叶的形状

在民国时期,很多著名的书局都开设在斜街上。那时候还没有网上购书,学者约稿、交稿,都要亲自跑出版社,很多书局都设在杨梅竹斜街上,出版了大量的进步书刊、科技读物、外文书籍,也成为了当时领风气之先的地方。很凑巧的是,我出门的时候见到来书局送报的邮差。

PS.门口那个拉风大摩托是店主酷大叔的。

人在北平|胡同下午四点半的斜阳 把风剪成了树叶的形状

人在北平|胡同下午四点半的斜阳 把风剪成了树叶的形状

兔儿爷是北京非物质文化遗产“北京泥彩塑,听说在北京,现在会做兔儿爷的手艺人不超过20人。藏在杨梅竹斜街里的这家兔儿爷泥雕店很窄,像一条小胡同,店主是一位面相看起来很慈祥的阿姨,她摘下眼镜,看我挂着相机,笑着说没关系,你可以拍。

人在北平|胡同下午四点半的斜阳 把风剪成了树叶的形状

店里的人很少,阿姨停下手中的活儿和我闲聊,她问是不是别家店都不让拍,我点点头。她笑着说,别人家都怕偷师,我们不怕,倒希望有人来学别让手艺失传了,只可惜啊,你们年轻人都不喜欢。

人在北平|胡同下午四点半的斜阳 把风剪成了树叶的形状

我在店里待了很久,外面来往的人很多却很少有人进来坐坐。店里面除了传统的兔儿爷和大公鸡造型,还有龙猫和松鼠塑像,穿上吊绳和铃铛,努力迎合现代的审美。手绘的兔儿爷每个都不会完全一样,传统手艺弥足珍贵,每一件都是“定制款”,可能是我们真的太年轻了,体会不到那其中的趣味。

人在北平|胡同下午四点半的斜阳 把风剪成了树叶的形状

人在北平|胡同下午四点半的斜阳 把风剪成了树叶的形状

铃木食堂,藏在巷道里一家餐馆,有着黄色木栅板的外墙。铃木食堂的招牌是各种酱汁的肉饼,因为还没到饭点,我在石板道上闲逛,刚下过一场阵雨,两墙中间伸出来的绿枝,让人嗅到了清新的夏天味道。很像日剧里的路边小馆,温馨得只想让人舒舒服服地吃顿饭。

人在北平|胡同下午四点半的斜阳 把风剪成了树叶的形状

很多颗小黄花被雨水打落在地上,后来我跟丹丹逛公园的时候又遇见,丹丹说这是槐树的花,通常长在北方,也难怪我没见过了。只不过这张图的色调被我P得有些奇怪,过。

人在北平|胡同下午四点半的斜阳 把风剪成了树叶的形状

人在北平|胡同下午四点半的斜阳 把风剪成了树叶的形状

胡同的墙上都是这种壁画,应该是老北京的民俗。一整条街都画满了,像是幼时看过的连环画,逛完胡同,会有一种时空的错乱感,但却又充满了童趣。

人在北平|胡同下午四点半的斜阳 把风剪成了树叶的形状

遇到了京城最小剧场,木牌上用毛笔写的演出告示。门口的大爷抽着烟呷着茶,不吆喝有客人进来就直接开演。一副爱来不来的皇城老炮儿模样,酷毙了。

人在北平|胡同下午四点半的斜阳 把风剪成了树叶的形状

人在北平|胡同下午四点半的斜阳 把风剪成了树叶的形状

这是我第一次喝北京酸奶,一种喝完后要把玻璃瓶还回去的酸奶。要怎么形容它的滋味呢,只能说北京的姑娘应该很能吃醋吧,我的一排牙都快倒了。不过拍照的时候,夕阳配合得刚刚好,适合和这条街道说再见。

—— END ——

人在北平|胡同下午四点半的斜阳 把风剪成了树叶的形状

走吧少年,走过熙熙攘攘川流不息的城市街头,走过黄昏里最美的云彩,去穿过一万条街道,麋鹿在月光下追随不老泉,鲸群追逐夏夜南半球夜空中那颗最亮的星,跟我走吧。

人在北平|胡同下午四点半的斜阳 把风剪成了树叶的形状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