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媽說我七個月大的時候就來過北京,我其實一點兒印象都沒有。她後來告訴我,是我在她肚子裏七個月的時候。

一個懷着七個月胎的女孩滿皇城蹦躂,爬長城逛故宮,坐的觀光電纜車突然出了故障,停滯在半空中。我問她什麼心情,她說可能太害怕了所以忘記了,真是個酷到不行的女生。

可能是因爲我在七個月大的時候就看完了旅遊景點,再來的時候,鑽進曲徑通幽的巷道,看大爺們扣着茶碗下棋,穿着校服的高中生搖着車鈴從旁邊呼嘯而過,感覺這個城市會更真實。

人在北平|衚衕下午四點半的斜陽 把風剪成了樹葉的形狀

坐二號線到和平門,因爲看不懂導航,所以拐了好幾條巷子最後把街都逛完了纔看到街牌。這裏叫楊梅竹斜街,皇城的街道一般橫平豎直,如果不是正東正西、正南正北走向的道路,就會在名字裏面加一個斜字。

人在北平|衚衕下午四點半的斜陽 把風剪成了樹葉的形狀

人在北平|衚衕下午四點半的斜陽 把風剪成了樹葉的形狀

這條街其實很短,走一走就到了頭。但很奇妙,無論是店面還是住宅家,門口都種滿了花。下午三四點的光,和正茂盛的植物相得益彰。這其實是一家水吧的招牌,大門是銅鏽的,還要穿過一條暗道,偶爾有幾個人走出來,看起來有一些幽暗,名字卻文藝的不行,叫似曾相識。

人在北平|衚衕下午四點半的斜陽 把風剪成了樹葉的形狀

看書上說,沈從文先生初到北京時就住在這裏,冬季沒有火爐,睡覺時把全部能蓋的東西都蓋在身上,他在這裏寫出了《邊城》《長河》。逛的時候我在想,住在清冷的北平胡同裏,街坊鄰里笑聲裏都像帶着兒化音,先生在這樣一個環境裏,是如何懷念起茶峒清澈見底的流水,寫下那個坐在白塔下聽心上人唱歌的翠翠。

或許,一個人只擁有此生此世是不夠的,他還應該要有詩意的生活。

人在北平|衚衕下午四點半的斜陽 把風剪成了樹葉的形狀

濟安齋書店,這是一對老爺爺和老奶奶打理的咖啡館,食物和茶的分量都很足,奶奶很自豪地說都是家裏做的,而爺爺是個很盡職的服務員,總是笑着看自家老闆娘和顧客聊天。這裏很安靜,即使坐一下午也不會有人趕。我覺得,這個城市的節奏很快,但鑽進了衚衕,時間好像凝固了。

人在北平|衚衕下午四點半的斜陽 把風剪成了樹葉的形狀

人在北平|衚衕下午四點半的斜陽 把風剪成了樹葉的形狀

31號是一家叫做模範書局的店,因爲不允許拍照,所以進去後我乖乖收起了相機。店主是一個很酷的中年男人,低着頭看自己的書有客人進來也不抬眼。店裏是日式的木質舊地板,腳一踩就嘎吱作響。藏書涉及的種類很廣,既有《私密信件博物館》、《京都街道》風雅讀物,也有《北京俏皮話》之類的雜書。店裏還陳列着古風扇、雕塑之類的復古藏品,後來我才知道,那個很酷的中年大叔叫姜尋,是個不折不扣的藝術家、詩人以及收藏家。

人在北平|衚衕下午四點半的斜陽 把風剪成了樹葉的形狀

在民國時期,很多著名的書局都開設在斜街上。那時候還沒有網上購書,學者約稿、交稿,都要親自跑出版社,很多書局都設在楊梅竹斜街上,出版了大量的進步書刊、科技讀物、外文書籍,也成爲了當時領風氣之先的地方。很湊巧的是,我出門的時候見到來書局送報的郵差。

PS.門口那個拉風大摩托是店主酷大叔的。

人在北平|衚衕下午四點半的斜陽 把風剪成了樹葉的形狀

人在北平|衚衕下午四點半的斜陽 把風剪成了樹葉的形狀

兔兒爺是北京非物質文化遺產“北京泥彩塑,聽說在北京,現在會做兔兒爺的手藝人不超過20人。藏在楊梅竹斜街裏的這家兔兒爺泥雕店很窄,像一條小衚衕,店主是一位面相看起來很慈祥的阿姨,她摘下眼鏡,看我掛着相機,笑着說沒關係,你可以拍。

人在北平|衚衕下午四點半的斜陽 把風剪成了樹葉的形狀

店裏的人很少,阿姨停下手中的活兒和我閒聊,她問是不是別家店都不讓拍,我點點頭。她笑着說,別人家都怕偷師,我們不怕,倒希望有人來學別讓手藝失傳了,只可惜啊,你們年輕人都不喜歡。

人在北平|衚衕下午四點半的斜陽 把風剪成了樹葉的形狀

我在店裏待了很久,外面來往的人很多卻很少有人進來坐坐。店裏面除了傳統的兔兒爺和大公雞造型,還有龍貓和松鼠塑像,穿上吊繩和鈴鐺,努力迎合現代的審美。手繪的兔兒爺每個都不會完全一樣,傳統手藝彌足珍貴,每一件都是“定製款”,可能是我們真的太年輕了,體會不到那其中的趣味。

人在北平|衚衕下午四點半的斜陽 把風剪成了樹葉的形狀

人在北平|衚衕下午四點半的斜陽 把風剪成了樹葉的形狀

鈴木食堂,藏在巷道里一家餐館,有着黃色木柵板的外牆。鈴木食堂的招牌是各種醬汁的肉餅,因爲還沒到飯點,我在石板道上閒逛,剛下過一場陣雨,兩牆中間伸出來的綠枝,讓人嗅到了清新的夏天味道。很像日劇裏的路邊小館,溫馨得只想讓人舒舒服服地喫頓飯。

人在北平|衚衕下午四點半的斜陽 把風剪成了樹葉的形狀

很多顆小黃花被雨水打落在地上,後來我跟丹丹逛公園的時候又遇見,丹丹說這是槐樹的花,通常長在北方,也難怪我沒見過了。只不過這張圖的色調被我P得有些奇怪,過。

人在北平|衚衕下午四點半的斜陽 把風剪成了樹葉的形狀

人在北平|衚衕下午四點半的斜陽 把風剪成了樹葉的形狀

衚衕的牆上都是這種壁畫,應該是老北京的民俗。一整條街都畫滿了,像是幼時看過的連環畫,逛完衚衕,會有一種時空的錯亂感,但卻又充滿了童趣。

人在北平|衚衕下午四點半的斜陽 把風剪成了樹葉的形狀

遇到了京城最小劇場,木牌上用毛筆寫的演出告示。門口的大爺抽着煙呷着茶,不吆喝有客人進來就直接開演。一副愛來不來的皇城老炮兒模樣,酷斃了。

人在北平|衚衕下午四點半的斜陽 把風剪成了樹葉的形狀

人在北平|衚衕下午四點半的斜陽 把風剪成了樹葉的形狀

這是我第一次喝北京酸奶,一種喝完後要把玻璃瓶還回去的酸奶。要怎麼形容它的滋味呢,只能說北京的姑娘應該很能喫醋吧,我的一排牙都快倒了。不過拍照的時候,夕陽配合得剛剛好,適合和這條街道說再見。

—— END ——

人在北平|衚衕下午四點半的斜陽 把風剪成了樹葉的形狀

走吧少年,走過熙熙攘攘川流不息的城市街頭,走過黃昏裏最美的雲彩,去穿過一萬條街道,麋鹿在月光下追隨不老泉,鯨羣追逐夏夜南半球夜空中那顆最亮的星,跟我走吧。

人在北平|衚衕下午四點半的斜陽 把風剪成了樹葉的形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