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克。貝松是我最欣賞的導演之一。他爲了夢想契而不捨,到電影廠裏當雜工,從底層一步步做起,最終拍出了處女作《最後決戰》,結果得到亞弗利亞茲科幻片的大獎,從此他真正步入了電影殿堂,愛着電影,改變着影史。他的身上少了些傳統法國導演的深沉、浪漫。卻擁有獨一無二的激情與創新精神。他曾說過自己只拍十部電影就夠了。他自己拍片,只是爲了某個坐在戲院角落裏的少年,"只要這小孩喜歡我的電影就夠了!《碧海藍天》、《這個殺手不太冷》、《第五元素》這些風格多變的影片的確時時的引導着我們這些學電影的少年。《這個殺手不太冷》這部影片可以說是呂克貝松的顛峯之作。就像雷德利斯科特之於《異形》、《銀翼殺手》的地位。《這個殺手不太冷》也同時是呂克貝松的第一部美國電影。從此呂克貝松憑着自己對電影的獨特見解,在大師雲集的好萊塢殺出了一席之地。經典電影推介《這個殺手不太冷》

影片導演用多變的筆觸爲我們講述了一個充滿懸念而又不失溫情的故事:里昂(讓雷諾飾)是一個孤獨的職業殺手,受僱於餐廳老闆東尼。一天里昂在家中一陣槍聲引起了他的注意,他從門縫裏看到了一羣殺手在隔壁鄰居家大開殺戒,這時鄰居家的小女孩馬蒂爾(娜塔莉波特曼飾)回來了,她顯然看到了這一切,知道回到家中也難逃一死,便無助的敲響了里昂的門。里昂猶豫了一下,但看到馬蒂爾身後的殺手,里昂善良的心驅使他打開了房門救了馬蒂爾一命。於是里昂擔負起了照顧馬蒂爾的責任,但他很矛盾。一方面里昂無法視這個失去家庭的女孩子而不顧,一方面他作爲一個殺手是要獨來獨往的。這時馬蒂爾也發現了里昂是一個殺手的事實,但她並沒有恐懼,而是鎮定的要拜里昂爲師成爲一個殺手,條件是她可以照顧里昂的起居並教里昂學習。原來馬蒂爾的父親是警察的眼線,因爲一通私下毒品生意造成矛盾,才招致惡警屠殺全家。馬蒂爾要成爲一個殺手爲全家報仇。里昂看到了這個小女孩出乎意料的成熟,堅毅的眼神,同意了馬蒂爾的要求......

經典電影推介《這個殺手不太冷》

里昂耐心的教着馬蒂爾,日復一日,年復一年。馬蒂爾對里昂始終懷有一種說不出的情愫,友情?愛情?誰也說不清楚,用馬蒂爾的話說就叫做初戀吧。而里昂對馬蒂爾卻總是不溫不火。一天,在里昂出去後,馬蒂爾獨自來到了警局找仇人報仇,結果使自己身處險境。不久里昂闖進了警局大開殺戒救出了馬蒂爾,警方大爲動怒,派出特種部隊拘捕里昂,真正的危險卻還在等待着他們。

看完全片有種說不出的壓抑,導演爲我們展示了什麼。人性的展現以及個體和現實的抗爭。人之初,性本善,每個人的心裏都有善良的一面,都有一個烏托邦式的幻想,正因爲如此,里昂纔會打開了門救馬蒂爾一命。加里奧德曼扮演的惡警纔會不忍心殺了前來複仇的馬蒂爾。里昂的槍纔會從熟睡的馬蒂爾頭上滑下,恪守他不殺女人和孩子的信條。但爲什麼我們會變,變成里昂那樣的殺手,變成十惡不赦的惡警?被迫的,生活現實社會錢,我們都是上帝的孩子。

里昂和馬蒂爾可以很幸福的生活,如果沒有仇恨,沒有東尼的背叛,當然互爲因果嗎,如果沒有這些我想,馬蒂爾和里昂的感情也不會升華到這兒。結尾是影片的高潮之一,當惡警和特種部隊包圍,突擊進了里昂家,我感到深深的絕望與壓抑,不僅僅是深暗的色調,手提攝影的衝擊,我想這是個人對抗現實(罪惡)的結果嗎。就像十三顆泡桐裏的何風和包京生,別人都會安分守己,靈活處事,但他們倆像刀子一樣突兀,和絕望的現實抗爭。這些,是誰的悲哀呢?如果結果是這樣。那我們永遠不會出現19世紀前那麼多偉大的思想家,我們也不會有陳涉吳廣起義,真應了魯迅那直截了當的說法,從古至今只有兩個時代:想做奴隸而不得的時代-暫時做穩了奴隸的時代!

經典電影推介《這個殺手不太冷》

影片的開頭,攝影機從一抹闊靜的湖面上撫過,空靈的音樂,那不是我們心中的夢嗎。隨後看到了城市,大樓。低沉的管絃組織了音樂,影片的基調由此奠定。

在馬蒂爾被殺的那場戲中,攝影機的調度尤其的好,快速剪輯,兼顧里昂視點和放哨殺手的平行蒙太奇把那種緊張,壓抑的氣氛渲染的恰到好處。加里奧德曼扮演的惡警把一個十惡不赦,嗑藥的警察演繹的入木三分,不僅僅是有節奏感,按姜文的話說:帶勁!

讓雷諾飾演的殺手裏昂值得稱讚,在殺手的冷酷和對馬蒂爾似師亦友的溫情之間轉化自如,擁有鐵漢形象而又不失法國人的浪漫與深沉的讓雷諾,看來殺手裏昂的角色非他莫屬。

娜塔莉波特曼飾演的馬蒂爾給我留下了極深刻的印象,據說她在出演這部戲時僅有十二歲,但她確實把馬蒂爾這個角色演活了,那種小大人似的腔調錶情,永遠在向你訴說着的眼睛讓人過目難忘,難怪有人說:"上帝不忍心奧黛麗赫本就這樣離開人世,於是,讓她朝我們走來。"

結尾馬蒂爾把那盆極具象徵意義的花栽在了學校的草從裏。背景我們看到了和馬蒂爾一樣大的男孩女孩們在嬉戲。花,希望......但我們在一次看到了城市,只不過具有暗示作用的前景換成了綠色的樹木......太陽照常升起!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