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爲迷惑蘇聯,使蘇聯相信德國的精銳部隊仍留在西線,希特勒大造準備進攻英國的聲勢,宣稱對英國的行動將在1941年8月展開。雖然德國採取了各種措施試圖隱藏其調兵東線的行動,但數百萬部隊的集結和戰略展開不可能完全悄無聲息,也不可能完全瞞得住蘇聯的情報機構。

納粹德國在1941年6月發動的突襲行動,是第二次世界大戰中規模最大的一次閃電戰。在戰爭開始的最初幾個星期裏,大量蘇聯主力野戰軍還沒有來得及展開作戰就已經被合圍殲滅了,而德國之所以打了蘇聯一個措手不及,一是蘇聯高層,尤其是斯大林出現了戰略誤判;二是希特勒採取了瞞天過海的伎倆,在沒有引起蘇聯警覺的情況下將數百萬部隊集結到了邊境地帶。那麼希特勒究竟採取了哪些伎倆得以瞞天過海呢?

1部隊的調動要儘可能在祕密、隱蔽的狀態下進行

爲實現部隊調動的隱蔽性,德國將運載士兵和裝備的列車都僞裝成普通貨車。從外表看,列車被緊閉的鐵皮車廂包裹着,根本看不出裏面裝的是什麼東西,而陳列在平板車上的貨物,則全都蒙着厚厚的苫布。這樣的列車在1941年春的時候一天多達幾十列,它們川流不息地自西向東行駛。而進入邊境地帶後,部隊則需保持無線電靜默,且要在白天的時候隱藏起來。

2爲一些不得不暴露的軍事行動尋找藉口

比如德國在完成東部鐵路幹線修復工程後,將該工程的目的宣傳成了使部隊能快速投入西線作戰;再比如,德國以躲避英軍轟炸爲由,將後勤補給基地建在了臨近蘇聯的邊境地帶。其實以上措施完全是針對蘇聯的,目的是爲部隊的持續深入、戰線的快速推進做好後勤保障。在蘇德戰爭爆發前,德國僅在本土和波蘭境內就新建和改建了機場350個,降落場210個。有時德軍的調動會被發現,這時德國就製造許多混淆視聽的言論,將部隊的東調說成是換防、休整、訓練、演習以及進行空襲疏散等。可以說,與蘇聯相比,德國的準備工作要充分得多。

3製造德國精銳部隊仍在西線的假象

爲迷惑蘇聯,使蘇聯相信德國的精銳部隊仍留在西線,希特勒大造準備進攻英國的聲勢,宣稱對英國的行動將在1941年8月展開。而德國空軍也適時開始表演,1941年5月10日,德軍出動500餘架次飛機,對倫敦狂轟濫炸,熊熊燃燒的大火幾乎照亮了大半個倫敦夜空。此舉給人的感覺是德國空軍主力正在全力以赴地打擊英國。除此之外,德國還在英吉利海峽沿岸集中部署了大量渡海登陸器材,並頻繁舉行登陸作戰演習。而這一系列的僞裝欺騙手段,確實在一定程度上導致了蘇聯高層的戰略誤判。

4精心安排外交表演

1940年11月12月,在一個秋風吹打落葉的時節裏,柏林迎來了一位極其重要的訪客,他就是蘇聯外交人民委員莫洛托夫。莫洛托夫此訪的目的是探測希特勒的態度,即他會不會,以及會在何時對蘇聯用兵。而德國邀約莫洛托夫訪問的目的,一是探測蘇聯的戰爭準備狀況;二是打算通過一場精心編排的欺詐表演,使莫洛托夫相信德國絕不會在短時間內挑起對蘇戰爭。爲了使這場表演更逼真,一方面希勒特高談闊論,以分享戰利品和籌建歐亞新秩序爲誘餌,極力慫恿蘇聯加入三國軸心;另一方面則是讓蘇聯感受到英國仍然對德國構成嚴重威脅。

莫洛托夫

在莫洛托夫訪問的短短數天內,德國就精心安排了三次英國空軍轟炸柏林的事件,這使得莫洛托夫相信德國還遠遠沒有消除西線的威脅,所以在此種情況下希特勒想用一張可望而不可即的空頭支票來穩住蘇聯。而斯大林在聽取了莫洛托夫的彙報後,也認爲德國不可能在戰勝英國之前將矛頭轉向東方,所以斯大林將德國最有可能的進攻時間設定在了1942年春。

雖然德國採取了各種措施試圖隱藏其調兵東線的行動,但數百萬部隊的集結和戰略展開不可能完全悄無聲息,也不可能完全瞞得住蘇聯的情報機構。然而當大量關於德軍將在1941年春夏之際發動進攻的情報呈遞到克里姆林宮的時候,斯大林卻表現出了聽不進任何建議的固執。這種固執源於他的判斷,更源於他的自信,斯大林堅信希特勒不敢冒兩線作戰的危險,這使得蘇聯一再錯過絕佳的戰爭準備時機。

1941年6月22日,德國已將190個師(其中德軍師153個)、4300多輛坦克和近5000架飛機部署到蘇德邊境並完成戰略展開。一場關乎蘇聯生死存亡的戰爭即將爆發,但蘇聯此時卻似乎仍未察覺到危險的臨近……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