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共有16家主承銷商承擔了35家上市公司的首發任務,共計募集資金182.82億元。前述主承銷商共計斬獲13.18億元承銷與保薦費,佔募集資金的比例達到7.15%

最會賺錢投行:建科院IPO融1.34億 申萬宏源抽頭一成半

文 |《投資時報》記者 蘇慧

伴隨證監會發審委首發上市審覈流程的加快,困擾中國資本市場已久的IPO堰塞湖正加速消化,券商、投行承銷業務的版圖也在攻防之間來回轉換。

近日,標點財經研究院攜手《投資時報》對今年7月的IPO主承銷情況進行了統計。據同花順iFinD數據顯示,當月共有16家主承銷商承擔了35家上市公司的首發任務,共計募集資金182.82億元。這16家主承銷商共斬獲13.18億元承銷與保薦費,佔募集資金的比例達到7.15%。

《投資時報》記者注意到,今年7月中信證券承銷擬上市公司數量最多,達到6家,分別爲華大基因、衛信康、東方嘉盛、朗新科技、華揚聯衆、艾德生物。這些公司共計募集資金24.54億元,而中信證券在其中獲得2.21億元承銷與保薦費,此兩項額度都是入榜的主承銷商中最高的。

最會賺錢投行:建科院IPO融1.34億 申萬宏源抽頭一成半

海通證券及國金證券在7月分別承銷4家公司,前者分別爲嘉澤新能、英博爾、岱美股份、深圳新星,後者承銷公司分別爲基蛋生物、健友股份、英科醫療、澄天偉業。從募集資金額度來看,海通證券爲23.69億元,與排名第一的中信證券相差無幾,而國金證券則略少,僅爲19.32億元。在承銷與保薦費用上,二者分別爲1.64億元及1.42億元。

廣發證券、國信證券、華泰聯合證券7月分別承銷三家公司,募集資金額度分別爲16.29億元、6.77億元及18.33億元。從承銷與保薦費金額來看,廣發證券與華泰證券均爲1億元左右,而國信證券略低,僅爲0.86億元。

招商證券7月承銷兩家公司,儘管承銷數量略低,但總募資額度高達22.14億元。其中僅7月19日發行的電連技術就募集資金20億元,這一融資額度之高在排隊IPO的公司中也不多見。

據《投資時報》記者瞭解,電連技術主營業務爲微型電連接器及互連繫統相關產品的技術研究、研發、製造和銷售服務。該公司擬於深交所創業板上市,此次公開發行股數不超過3000萬股。扣除發行費用後,募集資金擬用於增資合肥電連用於連接器產業基地建設項目、深圳總部生產基地技改擴能項目、研發中心升級建設及生產線自動化改造升級項目以及補充流動資金中。2016年,該公司主營業務收入爲13.85億元,同比增幅53.28%;歸屬母公司股東的淨利潤也達3.65億元,同比增幅61.72%。

除了招商證券,中信建投證券也於7月承銷兩家公司的IPO。而東方花旗證券、華英證券、安信證券、國元證券、中德證券、光大證券、東莞證券、申萬宏源證券承銷保薦有限責任公司(下稱:申萬宏源證券承銷保薦公司)這7家主承銷商,每家只承擔了1家公司的首發上市任務。

儘管只保薦建科院一家公司,但申萬宏源證券承銷與保薦費佔募集資金的比例卻是這16家公司中最高的。在2017年7月5日發行的建科院募集的1.34億元資金中,申萬宏源證券承銷保薦公司獲取1943萬元承銷保薦費,佔比高達14.48%。若是在此基礎上繼續刨除其他發行費用,該公司實際募資金額只佔募集資金的80%。

此外,華英證券、國信證券及中德證券的承銷保薦費佔募集資金的比例也均高於10%,分別爲12.83%、12.75%以及10.52%。這表明,上市公司募集資金中近一成比例要被前述幾家主承銷商收入囊中。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