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稀土是指元素週期表中的17中鑭系和與其相似的,包括鑭、鈰、鐠、釹、鉕、釤、銪、釓、鋱、鏑、鈥、鉺、銩、鐿、鑥、鈧和釔共17種元素氧化物的總稱,其應用廣泛,具備重要戰略資源意義。

如果說石油是工業的血液,那稀土就是工業的維生素。稀土素有“工業味精”“新材料之母”之稱,近年來成爲世界各國爭奪的寶貴戰略資源。“中東有石油,中國有稀土”,這句話是小平同志的名言,他準確地說出了中國在稀土上的戰略優勢。中國稀土礦藏豐富:儲量第一,生產規模第一,出口量第一。同時,中國還是唯一能夠提供全部17種稀土金屬的國家,特別是軍事用途極其突出的中重稀土,中國佔有的份額讓人豔羨。

然而過去多年,中國卻向世界供應了95%的稀土產量,不僅價格低得猶如白菜,還有巨大的環境成本。一些院士曾哀嘆,過去10年,中國低成本稀土出口的“損失”已達數百億美元!中國的稀土資源被大量賤賣到日本和美國等國家。而早在1983年,日本就出臺了稀有礦產戰略儲備制度,其國內83%的稀土來自中國。曾有媒體報道稱,日本在購得大量稀土後,並不急於使用,而是將之存於海底,以應對未來能源之需。再看美國,它的稀土儲量僅次於中國,但其從1999年開始,就採取封存等手段逐步停止開採本國稀土資源,轉而從中國大量進口。

當中國意識到問題嚴重開始限制稀土出口時,美國、日本、歐洲等國家表現出焦躁,聯手打擊稀土價格。2014月3月27日,美國、歐盟、日本起訴中國稀土、鎢、鉬出口限制,中國則提出“保護環境”的說法來抗辯,世貿組織最終裁定中國敗訴。日媒評論稱“中國的戰略完全失敗”。

近年來,我國加大了對非法稀土生產的打擊力度,國內的稀土產量有一定的下降。日前,據路透社最新報道,中國2018年的稀土進口量是2015年之前的10倍,成爲世界上最大的稀土進口國。路透社稱“作爲全球最大稀土生產國的中國,去年同時也成爲全球最大的稀土進口國。”據報道密切追蹤稀土行業的研究公司Adamas Intelligence發佈報告指出,2018年中國的稀土出口較前1年增加4%至逾5.3萬噸,同時,中國去年也進口了4.14萬噸稀土氧化物及氧化物當量,較前1年激167%。中國在去年成爲至少7種主要稀土的淨進口國,是中國自1985年後的首次紀錄。

報道稱,中國的出口節制和市場支配地位讓很多國家惶恐,設法尋找新的供應渠道。此前日本9成以上的稀土進口至中國,爲了應對中國稀土的限制,日本與印度早在2014年便已達成共識,攜手開發印度稀土,並在向日本出口。此外,日本方面還與越南、哈薩克斯坦方面推進稀土共同開發,欲分散過度依賴中國的風險。2018年,日本還發現了1600萬噸稀土礦,可供全球用數百年。

中國稀土貿易的“華麗轉身”讓國外媒體紛紛感嘆意外。隨着中國整頓稀土產業鏈,打擊非法稀土生產,中國的稀土貿易格局開始逐步逆轉。中國從賤賣稀土到大量進口稀土,這不僅能滿足我國發展的需要,更能爲子孫後代留下更多的寶貴資源。有在稀土行業工作的機友透露一下內幕嗎?

來源:材料科學與工程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