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11 年來,張振賀通過聯繫愛心人士,爲建昌弱勢羣體籌集各類善款 400 餘萬元,資助建昌 2000 餘人次的貧困學生。" 努力做一個優秀的新聞人、一個心懷大愛的好人,工作不息,奉獻不已,這是張振賀對事業和愛心活動永遠追求的目標。

" 昨日,營口舒先生到建昌縣看望他持續資助的學生,並給孩子們送去糧油和食品。從 2017 年末開始,舒先生通過網上聯繫我開始資助建昌 20 名貧困的中小學及大學生。每年資助款 2.28 萬元!感恩好心的舒先生!" 輕輕點開他的微信朋友圈,上面大都是一些他和志願者關於 " 奉獻愛心 " 的實時記錄。

11 年、430 名志願者、愛心款物 400 多萬、資助貧困學生 2000 餘人次,這是他及其組建的建昌陽光愛心志願團奉獻愛心的縮影。

他叫張振賀,42 歲,是葫蘆島日報社駐建昌記者站記者,也是名駐村扶貧 " 第一書記 ",更是一名傳遞愛心的使者。

姐姐輟學 把讀書機會讓給了他

張振賀出生在建昌縣農村。當年由於家庭貧困,姐姐輟學了,把讀書的機會讓給了他。" 這個場景我會記一輩子,姐姐含淚告訴我說,咱們家條件不好,她鼓勵我一定要好好上學,將來走出山溝,以後全家就指望我了。爲了讓我開學時能穿上一件像樣衣服,姐姐賣掉了她一頭烏黑漂亮的長髮。當年姐姐的那一‘讓’,在我的心裏種下一粒改變家境、改變家鄉的種子,我發誓一定要爭口氣。"

靠着勤學苦讀,張振賀沒有辜負親人的囑託終於走出大山,成爲一名記者。他先後在葫蘆島晚報和葫蘆島日報工作,多年來,在做好本職工作的同時,他經常會遇到想通過媒體幫助弱勢羣體的好心人,也多次目睹困難家庭以及上不起學的孩子。尤很多貧困孩子渴望讀書的大眼睛讓他終生難忘。於是他萌生了組建愛心團隊的想法,想通過自己的筆以及媒體的力量做一些公益活動。

組建陽光愛心志願團

幾經努力和籌劃,2008 年,他牽頭組建了建昌陽光愛心志願團,這是建昌首家非盈利性民間公益組織。

2008 年冬天,張振賀和志願者去洞底下村扶貧。當時因天冷、着急,志願者開着車抄近道從冰上行駛。當走到一半路程時,冰層底下突然發出巨大的 " 嘭嘭 " 聲。車上的人都發出絕望的驚叫,司機想快點開又不敢,又怕開慢了掉進去。" 當我們到岸上時,很多人都嚇哭了。"

有一次,志願者去幫助一個身患骨癌的 12 歲小女孩,爲她捐助了 3 萬多元。雖然進行了手術,但依然沒有阻擋癌細胞的擴散。出院那天,張振賀開車 1 個半小時將孩子送回家,給她買了很多好喫的。" 臨走時,她拉着我的手笑着說:‘張叔叔,謝謝您幫助我這麼多 …… ’幾天後,孩子的父親告訴我,女兒走了,走得很安詳 ……"

2010 年,張振賀在騰訊原創版塊發表了紀實文學《行走在大山深處的志願者》,圖文並茂地講述了建昌志願者辛勤的一天。因爲帖子內容豐富,感人至深,被騰訊網做成精品在首頁彈出,當天帖子點擊量超過 30 多萬。很多人因此認識了張振賀和他的愛心團隊,張振賀的 4 個 qq 號碼全都被加滿,從此他和他的愛心組織得到更多外地網友的關注。

2012 年 9 月 1 日開學前期,張振賀接到一個曾經幫助過的女孩子的電話。" 女孩子說是被我們幫助過的一名學生,現在畢業參加了工作。她要資助幾個建昌的貧困學生,讓我來聯繫。那一刻我特別激動,連聲向她道謝。她說千萬不要謝,要感謝的是您,我這是在把您的愛心繼續傳遞呢!後來,這位我們曾經間接幫助過的大學生開始了她對建昌貧困學生的資助,並且一直持續到現在。"

2016 年,建昌縣鹼廠鄉鴿子洞村一個貧困家庭的小男孩下體燙傷,進入重度昏迷狀態。張振賀得知情況後,立即通過微信發起了捐款,在不到兩天時間裏,募集到了來自全國各地的 82 萬餘元捐款,孩子得以轉診到遼寧武警總院進行治療,如今已經康復上學。這筆善款不僅治好了孩子的燙傷,還爲他成年之前的生活和學習提供了保障。

11 年來,張振賀通過聯繫愛心人士,爲建昌弱勢羣體籌集各類善款 400 餘萬元,資助建昌 2000 餘人次的貧困學生。這期間有很多大學生都已經順利畢業走上了工作崗位,有的在中國醫科大學工作的,有得在中鐵九局工作,有的在北京等大城市工作,有回到建昌縣政府行政機關工作的,還有在初中、小學、幼兒園教書育人的。這些受助者在不同的地點將愛心繼續傳遞下去,力所能及地幫助更多的人。如今,張振賀創建的愛心團隊包含全國 23 個省市的數百位愛心人士。

下鄉當駐村幹部獲贊 " 愛心書記 "

2014 年,葫蘆島日報社向對口扶貧村——建昌縣素珠營子鄉蟒擋壩村下派扶貧第一書記,張振賀主動請纓,成爲扶貧攻堅戰線的一名新兵。" 我是農民的兒子,在貧困中長大,我更熟悉農村。我要以一名黨員的初心和駐村幹部的擔當,實實在在爲羣衆辦實事、解難事、辦好事。"

走進蟒擋壩村的第一天,張振賀就對全村 145 戶建檔立卡貧困家庭進行走訪,瞭解每個家庭致貧原因和精神狀態,有針對性地幫助他們解決最棘手問題。他從助學入手篩選出 10 名貧困學生,第一時間幫助其聯繫長期資助者。

要想富,羣衆看村部。看到蟒擋壩村辦公設施落後,他向報社黨委提出申請,幫助村裏改善辦公條件。在他積極運作下,蟒擋壩村更換了嶄新辦公桌椅,安裝了取暖鍋爐,還購買了垃圾收集車。2015 年臨近春節,爲讓全村貧困戶高興過年,他積極發動捐款 3 萬多元,爲 145 個貧困家庭每戶購買了兩桶油和一袋大米。

爲抓好村裏黨建工作,張振賀策劃了 " 黨羣攜手情繫留守兒童暨蟒檔壩村大型公益演出活動 "。來自瀋陽、營口及葫蘆島本地 56 名愛心人士攜手蟒擋壩村 56 名黨員與該村及周邊村 56 名留守兒童及孤殘兒童結成對子。好心人不僅送上大禮包,部分學生還收到愛心助學款。他先後組織了東三省愛心人士參與的瀋陽愛心聯誼會;遼西地區愛心人士參與的建昌愛心聯誼會和全國愛心人士參與的 " 草原愛心之旅——壩上草原愛心聯誼會 "。所有的活動沒有向張振賀所在的單位和蟒擋壩村申請一分錢,所有費用均來自愛心人士的捐助。

籌辦活動期間,張振賀的兒子突發中耳炎,直到活動結束他才帶兒子到縣醫院檢查。大夫埋怨他,孩子耳朵都這樣了纔來,建昌醫院治不了,到大醫院做手術吧。在錦州附屬醫院的手術室外,他和妻子焦急地等了 5 小時,妻子邊抹眼淚邊埋怨:" 大夫說早來兩天就用不着手術,耳朵是大事,如果兒子耳朵有個好歹,我看你咋辦?" 張振賀如同犯了錯的孩子一樣,聽着妻子的埋怨,心裏萬分愧疚。慶幸的是手術非常成功,當孩子從手術室返回病房時,麻醉藥已經過勁,孩子疼痛難忍,滿頭大汗,拉着爸爸的手哭着喊疼。他緊緊攥着兒子的手,希望自己能爲孩子分擔痛苦。兒子住院十天,張振賀只陪了三天,就再次回到村裏工作。

如今,互幫互助、團結友愛的新風尚在蟒擋壩村悄然樹立。張振賀因勢利導,先後組織評選了 10 名 " 好媳婦 "、10 名 " 榜樣村民 "、10 名 " 黨員先鋒 " 和 10 名 " 優秀少年 "。每個當選者胸佩紅花的照片擺放在村部宣傳欄裏,潛移默化地影響着村民、改變着村風。2016 年,他積極爭取報社幫扶資金和上級有關部門政策資金 30 餘萬在村裏建起養殖小區,蟒擋壩村實現了集體經濟零的突破。

多年來,他的 " 扶貧工作日記 " 裏記的都是各個貧困家庭的生活狀況,誰家有幾畝地,誰患有什麼病,誰家的房子是危房 ……

張振賀還持續在教育扶貧上下功夫,僅 2018 年就通過網絡爲建昌全縣 271 餘名學生結成長期助學的對子。2014 年當第一書記以來,他籌集助學款 150 餘萬,長期資助建昌 500 多名貧困學生。

省長對其先進事蹟作批示

2017 年 10 月,張振賀參加遼寧省 " 好記者團 " 全省巡講。在遼寧大學新聞學院演講後的互動環節中,有名學生問他:" 您和這些外地愛心人士都是通過網絡認識的,他們對你的信任來自於哪裏?" 張振賀的回答很簡單:" 因爲我值得他們信任,我所做的一切都在陽光下進行。"

在積極引導溝通各地愛心人士捐助學生、扶貧幫困的同時,張振賀自己也資助了 3 名學生。其實,很多人並不知道,他的家庭也不寬裕。他是報社的困難職工,妻子在一個學校食堂幫廚,月工資只有 1200 元;張振賀的工資也只有 2000 多元。倆孩子要上學,年邁老父親要贍養,他的日子捉襟見肘。即使這樣,他也沒有把一分善款用在自己身上。2016 年,他的母親去世,老人臨終前還拉着他的手叮囑說:" 你是媽的驕傲,好好工作去幫助更多上不起學的孩子。" 母親的話,時刻縈繞在他的耳邊。

十多年來,建昌縣 28 個鄉鎮、276 個行政村、2000 多個自然屯都留下了張振賀的足跡和辛勤汗水;每個除夕,他都是在敬老院和貧困戶家中度過。送去慰問品,拉些家常,往往是直到華燈初上,張振賀才踏着鞭炮聲回家,和家人一起過年。

如今他每週要完成 8000 多字的新聞稿件,每月要在扶貧村工作 15 個工作日,每年要幫助 200 名貧困學生籌集助學款,這組數字的背後是一個新聞人立足本職工作,積極參與公益活動的真實寫照。

在深耕扶貧一線的同時,張振賀始終牢記新聞工作者的使命。他用一雙 " 鐵腳板 " 奔波於大山深處,一個斜挎包、一臺相機、一個採訪本、一支筆,全方位、多角度地聚焦在每個新聞事件上,踐行着自己多爲黨分憂、多爲羣衆解愁的諾言。他以一名記者的敏銳和勤奮,以一名第一書記的責任和擔當,將公益和扶貧有機融合,探索實踐了 " 互聯網 + 公益 + 貧困戶 " 的扶貧模式。

" 對新聞永懷敬畏之心,勇當一名追夢報人,我的新聞腳步永遠在路上。記錄真實與感動,我的心之橋將永久建立在愛和被愛之間。" 努力做一個優秀的新聞人、一個心懷大愛的好人,工作不息,奉獻不已,這是張振賀對事業和愛心活動永遠追求的目標。張振賀先後被評爲 " 葫蘆島市勞動模範 "" 遼寧省愛心爸爸 "" 遼寧好人 "" 遼寧省崗位學雷鋒學郭明義標兵 "" 遼寧省五一勞動獎章 " 等殊榮。

對話

張振賀:助人悅己就是我的人生追求

記者:爲什麼要組建建昌陽光愛心志願團?組建期間遇到最大困難是什麼?怎麼挺過來的?

張振賀:就是想幫助身邊更多需要幫助的人,給他們帶去戰勝苦日子的信心。也想通過這一組織凝聚更多愛心,引導每一位參與進來的志願者,懂得奉獻,學會關愛他人,幫助他人。期間最大的困難就是別人的不理解和冷嘲熱諷,這是內心也比較掙扎的過程。最後想開了,做自己喜歡做的事挺好。

記者:組建建昌陽光愛心志願團和下鄉當駐村幹部幾年,你有哪些收穫?

張振賀:帶來的是發自內心滿滿的收穫感,當把愛奉獻出去,看到那些得到幫助的人漸漸好起來,跟着我一起做的人越來越多,我就會真實感受到 " 價值 " 二字的真正含義。助人悅己這是我的人生追求。我是土生土長的建昌人,對這片徒弟有着深厚感情。作爲駐村幹部,能爲建昌的困難羣衆辦點實實在在的事,對我來說是給我一次回報家鄉父老鄉親的機會。也讓我得到了大家的認可。村幹部是最能接近羣衆的,通過這個機會我能更好地幫助他們,能看到他們一天天好起來,過上好日子,這是我最開心的事。

記者:據瞭解,你家也不富裕,爲啥還要這麼努力帶領志願者行走在奉獻愛心的道路上?今後有啥打算?

張振賀:富裕和貧窮不是絕對的,這要看和誰比,與那些困難的人相比,我還是挺富裕的,知足者常樂(笑 ……)。既然我比他們富裕,我就要盡己所能的幫助他們,其實做的不是很多,但是我一直在努力。我希望在以後日子裏,能夠有更多人蔘與到志願者行列中,用實際行動幫助更多人,讓志願精神在建昌得到更好的弘揚。

遼瀋晚報 · ZAKER 瀋陽記者 靳詩宇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