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是一年一度的315,這次央視也毫不例外地曝光了那些日常生活雷,僞·土雞蛋,714高炮,小額閃付……這些“雷”在生活中稍加註意也許能避開,但是對於創投人來說,有一個“雷”看似很容易避開,但是卻很少能夠完美繞過,我們看看這個雷是啥。

僞需求

創業者花了許多時間精力在自己的項目上,最後卻發現自己努力的方向一直是錯的,那無疑是個重大打擊。

14年時,上門洗車開始爆發,大量創業者湧入這個看似低門檻的行業,也出現了一系列明星企業,如e洗車、博湃養車、趕集易洗車、功夫洗車等等。但最終的結果都是倒閉或者杳無音信。

許多創業者都曾以爲,從上門洗車、保養等業務切入汽車後市場,甚至可以逐漸延伸到汽車保險、汽車消費、二手車交易等業務,這將是一個千億級的市場。但在互聯網泡沫破滅後,發現這個領域的一些問題所在。

首先,這絕對不是一個剛需服務,洗車對於很多人來說,就是回家路上順便的一個事,遇上下雨天氣,還可以不洗,有些人甚至把洗車當做一種上班之餘的放鬆,自己洗車,有些人一兩個月可能才洗一次。所以,是否上門洗,其實並不重要。

其次,爲了培養用戶上門洗車的習慣,只能靠補貼,e洗車曾經2個月燒光2000萬美金。這種生意肯定無法長久。

在實際服務場景中,也很難標準化、服務很難保證質量,往往會出現污水無處排放、垃圾隨處亂扔的情況,甚至需要物業等出面干涉。爲了保證服務質量,還需要在投入大筆的錢去解決這些問題。

所以,上門洗車就是一個僞需求項目,既不是剛需產品,也賺不到錢。

那麼,如何辨別這是否是一個僞需求項目呢?

可以從以下兩個點來分析:

1判斷需求的痛癢程度

在發現一個市場機會後,可以針對目標用戶羣體,列出相關需求,並進行需求的優先級排序,排在最前面,用戶最需要迫切解決的就是痛點,反之,不解決也沒有什麼問題的就是用戶的癢點。

2判斷解決方案的接受程度

在確定創業方向後,接下來就是設計解決方案。很多創業者在準確掌握了用戶的需求之後,但是項目也無法成功,其實就是你的解決方案沒有超出用戶的預期。

比如剛剛講的上門洗車,你以爲減少了用戶的時間,但是實際上卻是增加了溝通成本,爲此換來的經濟成本節約,又有限,而且爲了提高更高質量的服務,還要解決上門洗車帶來的垃圾處理、污水處理等等問題,成本投入更大。結論:

根據以上兩個點的判斷:

1、需求很痛,解決成本低:明星產品,值得儘快投入

2、需求很痛,解決成本高:潛力股項目,需要不斷迭代產品和服務,提高解決效率

3、需求略癢,解決成本低:可以碰運氣的項目,如果找到這個需求痛的用戶,或許有機會

4、需求略癢,解決成本高:燙手山芋,儘快脫手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