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不雨亦潇潇

自1990年《十六岁的花季》问世以来,“国产青春片”一直是个炙手可热的艺术题材,无论是小荧屏中的“青春校园”、“青春偶像”,还是大荧屏上的“疼痛式青春”、“回忆式爱情”,无不透露着青春的气息、洋溢着浓烈的感情。

在这几十年的发展长途中,“青春片”的情节设计已由原先的“狗血俗套”逐渐成长为“写意、写实”;人物形象也由最初的个体脸谱化发展为群像个性化。不得不说,这种变化是国产青春片一个长足的进步,而这种进步还在持续着。

通过对近几年青春片的观察,我们不难发现其制作方向正朝着精品化、新人化、情感化方向发展。大多青春影视作品摒弃了选用当红明星来做主角的做法,而是选择一些符合人物形象、年龄、气质的新人演员,从而达到了既节约成本、又符合本色的目的。比起砸大钱请大腕,主创团队更倾向于把钱投在服化道等硬件设施上,通过具体的物象为观众呈现出符合时代特色、情感认知的青春岁月。

事实证明,青春片最能打动人心的地方无非就是牢牢抓住了观众的“四处软肋”:痛点、泪点、爽点、甜点。前两点主打成长、怀旧等疼痛式青春,后两点则是新富阶层、霸道总裁常用的狗血套路。而随着影视艺术的不断完善发展,前两点则是未来国产青春片的大致走向,在3月15日上映的《过春天》便证明了这一说法。


这部青春电影跳出了校园题材,在旅程中绽放另类青春



1、深耕人性,走进生活

正如梁实秋所说:“文学发于人性,基于人性,亦止于人性。”影视艺术亦是如此。由此看来,《过春天》无疑是将青春片提到了一个“人文情怀”的高度,并于其中提出了一种“始于困厄,终于通达”的“青春价值观”。

但看这具有诗意色彩的片名,便令观众回味无穷。有人说,“过春天”这一充满灵韵诗意的短句,实际是一语双关。其实这话只对了一半,应该说“过春天”这一片名是一语多关,寄托了主创者太多的情感希冀在其中。

2007年,苹果公司发布了第一代iPhone,同时也催生了一个新的非法职业——水客(将便宜的港版手机走私回国售卖,赚取差价的人)

片中的“过春天”便是水客的一句行话,指的是“过海关”。因此,“过春天”3个字既是水客的行话,点明了主人公的身份地位;同时也是故事的基调,渲染了主人公所处环境的艰辛、所经岁月的无情;更暗含着主创者对国产青春片春天到来的一种期盼与尝试。

主人公佩佩过着这种左右逢源的双城生活,让她注定会成为一个没有身份认同感的人,然而可笑的是正途上没有认同感的她却在走水这件非正途的事情上,找到了认同感。真不知这是一种悲哀,还是一种反讽。

以一个少女的成长为切入点,讲述了一段青春苦旅。这段旅程摆脱了本该局限于校园的经历,而将重心放在了生活与精神的成长上,这也是青春片未来的发展趋势。


这部青春电影跳出了校园题材,在旅程中绽放另类青春



《过春天》无疑是刻画人性较为细腻、抒发情怀较为深沉、致敬青春较有诚意的作品。它基于一种“逝去而惋惜、放下而通达”的心态,引起观众的情怀共鸣,凸显出青春时光中的众生之相。

该片以少女佩佩为核心,从而构建起社会、学校、家庭整个生活图景,体现出亲情、友情、爱情之间的磕磕碰碰。

真实的故事,总会令人感同身受;深刻的人性,总能不断引发思考。青春片所针对的群体虽然有着“大小之分”,但其体现出的生活哲学、青春问题却是那个年龄段所共有的。也许我们没有经历过佩佩他们那样的“双城走水”经历,但我们难道也没有经历过青春时找寻认同感、归属感的渴望心情吗?

无论你的青春是充满着“放弃是为了得到,受伤才能更坚强”的自律者精神,还是“接近是为了走远,追随才能事竟成”的守护者精神,他所彰显的都是一种青春的选择,而青春的选择无关对错,只谈是否值得,这也许就是佩佩选择做“水客”的原因。


这部青春电影跳出了校园题材,在旅程中绽放另类青春



2、适度情怀,摆脱俗套

情怀是青春片永恒的标杆,因为他本就是真实人性的衍生品,自然也就离不开人性。然而,青春片虽然得益于情怀的引领从而获得观众的共鸣,但其却也始终被情怀二字所束缚,甚至逐渐把情怀当做了商业牌来打,这显然是很危险的。

但值得庆幸的是,《过春天》却不像以往的青春片那样用“情怀”赚“票房”,很多人看完之后,都哭了,但却没有人是被情怀感动哭的,而是被主人公佩佩的成长遭遇“虐”哭的。

家庭割裂,可有可无便是一无所有,身属两地,可进可退则是漂泊无根。这便是佩佩的生存境地。因为家庭的不幸、情感的缺失(归属感、安全感荡然无存),所以她会去寄托感情,幻想强大,所以她成了“佩佩姐”,所以她要认干妈 。

在这里,导演构建了两个地方的不同状态。香港充满挑战、冒险的有些“过”;深圳渴望开放却有点保守的“不及”。

“过犹不及”,便是两地的真实写照,也是佩佩的人生处境。

佩佩就在这“过与不及”之间游走,始终未能追寻到适合青春的中庸之道。可以说这种失败,是人性的束缚,也是青春的必然。青春本就是一段茫然青涩彷徨的阶段,如果在这一时期,你就找到了人生的方向,定格了人生方向,那么世间便再无“三十而立”的说法了,人生也就更加无趣了。

佩佩与阿豪二人在霓虹灯光下,互相撩起衣服绑手机的镜头被很多人看作是“青春性欲”的一次大胆表达。也许这也是其中的一个方面,但绝非是主要方面,这一情节所体现的应是一种青春的激情任性,更是一种漂泊无根所带来的尽情狂欢,这才是导演要试图传达给我们的意思,但即便如此的放纵,所体现的不过是一种更紧迫的束缚罢了。


这部青春电影跳出了校园题材,在旅程中绽放另类青春



直到电影最后,佩佩选择将鲨鱼放生,这种束缚才真正被打破。当一个人想开了的时候,他便不会在意或者执着一些曾经笼罩在心头、挥之不去的事情。“鲨鱼”的意象便是佩佩自己的缩影,其作用与影视剧《大军师司马懿》中主角司马懿身边的那只乌龟“心猿意马”有着异曲同工之妙:唯有放下,方可通达!

张恨水曾说:“善写美人者,当于一颦一笑,一言一行间,略一点染。”这一理论告诉我们:善于掌握度、善于打磨细节的神来之笔方能成就出一部好作品。由此看来,《过春天》无疑是国产青春片中的一记神来之笔,它的出现势必引发新一轮的青春片热映狂潮。


这部青春电影跳出了校园题材,在旅程中绽放另类青春



(图片来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