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一生豪邁奔放,詩意浪漫,年少時青衫仗劍江湖,辭親遠遊,所到之處,皆有他留下的美麗詩篇。

你的二幾十歲,還躺在牀上幻想着“詩與遠方”。

而李白的二十幾歲,除了河山草木是爲知己,詩酒琴劍則爲良朋以外,遊歷了巴蜀名山勝水,他說,蜀道難,難以上青天,一如他渴望的那條仕途之路,迂迴曲折,艱險冷峻。

他的家鄉,碎葉城(托克馬克),距離長安十萬八千里,當年他仗劍雲遊而來,窮困落魄於長安酒肆,和市井之徒結交,醉倒於闌珊的古道,若不是玉真公主和賀知章的稱讚,終其一生,也許也只能每晚醉倒在闌珊的古道上。

他的抱負,是匡扶社稷,一展才學,吟詩作賦終是閒職,而唐玄宗卻也僅僅只是將他從白衣卿相提做供奉翰林,只讓李白爲其寫詩文娛樂,伴其風花雪月。

故而鬱郁不得志的李白,每日縱情飲酒,天子呼之不上朝,令楊國忠爲其捧硯,讓高力士爲其脫靴。他就是這樣一個狂人,所以四狂賀知章稱他爲“謫仙人”,可玄宗雖愛慕其才,卻始終不予重用,久而久之,他被疏遠了,被擱置在詩苑,用春風酒水供養。

01

安徽宣城敬亭山

《獨坐敬亭山》

衆鳥高飛盡,孤雲獨去閒。

相看兩不厭,只有敬亭山。

若不是安史之亂讓他再度經歷流離漂泊,蒙受屈辱流放,也許他這一生也就安於宿命,於天子一側,做個飲酒賞花的閒人。

他背起行囊,腰懸寶劍,手握酒葫,帶着支離破碎的夢,離開了長安。順長江急流而下,一路上發思古之幽情:“棄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亂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煩憂。.......人生在世不稱意,明朝散發弄扁舟。”

敬亭山東臨宛溪,南俯城闉,煙市風帆,極目如畫。以往登山,有鳥雀相伴,白雲解意,清風寄情,當下卻有種萬物背離的寂寞和淒涼。

蒼茫天地間,只餘他一人,渺小清瘦,和敬亭山相看兩不厭,默默生情,過去的一切,恰如飛鳥不復返,而唯有敬亭山,千古不變,無論你何時歸來,它都靜靜守候於此,不離不棄。

人世間得一知己足矣,李白此生,離不開他的酒,他的詩,他的劍,而歷經劫難,對他深情不改的,是這敬亭山。

也許去過的人並沒有覺得敬亭山有什麼動人之處,也許只有當時一紙功名,一世榮辱,皆付與了流水輕煙,縹緲無痕的李白,緩緩爬山,我喝過了許多酒,寫過了許多詩,看過許多風月,結交過形形色色的人,就算全世界都背叛我,辜負我,拋棄我,只有你敬亭山還在,而我李白也在,與你相看兩不厭,陪你到地老天荒。

02

安徽石臺縣秋浦河

《秋浦歌十七首》

水如一匹練,次地即平天。

耐可乘明月,看花上酒船。

春的生長,夏的垂蔭,秋冬的醉人,銀杏樹,真是擅長蝶變的魔術師。秋冬,辭樹的黃葉,一片比一片黃,每一片都是燦爛的華章,最後匯成了一片黃土地,一塊黃皮膚,一羣黃種人。遍地金黃,遍地財富。無論是綴在枝頭還是躺到地上的葉子,如同噸金精細打造。浩浩蕩蕩的銀杏林,給碩果累累的收穫季節,添上了濃墨重彩的一筆。

秋浦河,似乎只流淌在唐代似的。其實不,秋浦河就流淌在當下的石臺縣。乍看秋浦河,一派自然風光,距離現代物質文明似乎很遙遠,,類似於歐洲的古老的風景油畫。河兩岸長着古老的樹木,古樹枝幹盤曲虯勁,好象十分滄桑。而那些河水在陽光下清澈可直視水底,河水裏的鵝卵石歷歷在目,拘在手裏,清涼透徹,玉石一般。

李白騎一頭毛驢,或者坐一輛馬車,從桃花潭來,從敬亭山來,或者從採石磯來,揹着老酒和詩囊,就踩上了秋浦河的竹筏。

他乘明月上酒船看兩岸月光下花的朦朧嗅水面上花的夢一樣的清香然後詩興勃發,這是秋浦河與李白的緣分,是詩歌與秋浦河的緣分。

03

湖北白兆山

《山中問答》

問餘何意棲碧山,笑而不答心自閒。

桃花流水窅然去,別有天地非人間。

唐玄宗開元十五年(727年)開始,李白在安陸(今屬湖北)居住十年,曾隱居白兆山桃花巖。

白兆山又名碧山,位於湖北省安陸市煙店鎮。白兆山風景區山巒疊翠,常年鳥語花香,甘泉流長,是旅遊觀光、尋幽覽勝的好地方。

桃花巖下有一巖洞,名曰桃花洞,可容人攀越。

04

重慶奉節

《早發白帝城》

朝辭白帝彩雲間,千里江陵一日還。

兩岸猿聲啼不住,輕舟已過萬重山。

唐代安史之亂初期,唐玄宗奔蜀,太子李哼留討安祿山,不久,李哼既位,史唐肅宗。玄宗又曾命令兒子永王李磷督兵平叛,永王李磷在江陵,召兵萬人,自樹一幟,肅宗懷疑他爭奪帝位,已重兵相壓,李磷兵敗被殺。

李白曾經參加過永王李磷的幕府,被加上“附逆”罪流放夜郎(今貴州遵義),當他行至巫山(今四川境內)的時候,肅宗宣佈大赦,李白也被赦免,他像出籠的鳥一樣,立刻從白帝城東下,返回江陵(今湖北荊州)。

李白以58歲的高齡,被流放夜郎,拋妻別子,走向長途,忽然遇赦,得以歸家,高興萬分。

05

峨眉山

《峨眉山月歌》

峨眉山月半輪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夜發清溪向三峽,思君不見下渝州。

《峨眉山月歌》是李白於開元十三年(725)出蜀途中所作。

詩人是乘船從水路走的,在船上看到峨眉山間吐出的半輪秋月,山月的影子映在平羌江水中,月影總是隨江流。

夜裏船從清溪驛出發,要向三峽駛去,船轉入渝州以後,月亮被高山遮住看不見了。

全詩寫了五個地名,峨眉山──平羌江──清溪──渝州──三峽,通過山月和江水展現了一幅千里蜀江行旅圖,構思精巧,意境清朗秀美。

06

江蘇南京

《金陵酒肆留別》

風吹柳花滿店香,吳姬壓酒喚客嘗。

金陵子弟來相送,欲行不行各盡觴。

請君試問東流水,別意與之誰短長。

《金陵酒肆留別》是李白即將離開金陵東遊揚州時,留贈友人的一首話別詩,篇幅雖短,卻情意深長。

07

安徽宣城

《秋登宣城謝脁北樓》

江城如畫裏,山曉望晴空。

兩水夾明鏡,雙橋落彩虹。

人煙寒橘柚,秋色老梧桐。

誰念北樓上,臨風懷謝公。

這座南方小城,與他今生結下了不解之緣。他這一生,多次南下宣城,在這裏靜看雲月,閒聽松風,放下名利,陶然忘憂。

他偶然會想起長安那輪月,以及古道的楊柳,大唐宮殿檐角下一縷遊走的風。唐玄宗病逝於深宮(其實是被太子活活餓死的),楊貴妃被賜死在馬嵬坡,高力士隨着玄宗,絕食而死,那些與他有過交集的故人,皆隨風遠去。

浩蕩的長安城,還有什麼值得留念的?

08

天門山

《望天門山》

天門中斷楚江開,碧水東流至此回。

兩岸青山相對出,孤帆一片日邊來。

天門山:位於安徽省和縣與蕪湖市長江兩岸,在江北的叫西梁山,在江南的叫東梁山(古代又稱博望山)。兩山隔江對峙,形同天設的門戶,天門由此得名。

《江南通志》記雲:“兩山石狀曉巖,東西相向,橫夾大江,對峙如門。俗呼梁山曰西梁山,呼博望山曰東梁山,總謂之天門山。

青山既然對遠客如此有情,則遠客自當更加興會淋漓。“孤帆一片日邊來”,正傳神地描繪出孤帆乘風破浪,越來越靠近天門山的情景,和詩人欣睹名山勝景、目接神馳的情狀。它似乎包含着這樣的潛臺詞:雄偉險要的天門山呵,我這乘一片孤帆的遠方來客,今天終於看見了你。

09

廬山

《望廬山瀑布》

日照香爐生紫煙,遙看瀑布掛前川。

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

李白一生,有好幾次來過廬山。他在廬山寫了好多歌頌這裏秀麗景色的詩篇。安史之亂時,五十來歲的李白正在廬山隱居。

廬山:又名匡山,中國名山之一。位於今江西省九江市北部的鄱陽湖盆地,在廬山區境內,聳立於鄱陽湖、長江之濱。

廬山瀑布主要由三疊泉瀑布、開先瀑布、石門澗瀑布、黃龍潭和烏龍潭瀑布等組成,被譽爲中國最秀麗的十大瀑布之一。

李白這一生大概

玩遍了18個省,到過206個縣,

登過80多座山,

論景區文案,李白不是針對誰,同時代的各位都是......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