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報社評:拖字訣無效 林鄭須先切實回應兩大訴求

  神隱兩星期之後,特首林鄭月娥終於再公開露面,昨日會見傳媒闡述她對於一連串反對《逃犯條例》修訂風波的看法。林鄭指出,玉石俱焚的抗爭方式會把香港(專題)推向不歸路,政府不能縱容暴力,因爲暴力令問題更加糾纏不清,難以解決。

  示威者的抗爭方式昨日發展爲鼓吹三罷:罷工、罷課和罷市,以及七區集會演變作多處堵路與圍攻警署。林鄭不但批評阻礙港鐵車門、癱瘓主要幹道、堵塞過海隧道等行徑,更指摘一小撮極端暴力分子掟磚、縱火、扔汽油彈、製造炸彈及藏有大量攻擊性武器,呼籲市民無論有何訴求,均應和平表達。

  談到市民訴求,特首的講法是「已經回應」,包括於六月中宣佈修例工作完全停止,不會再啓動,然而衆所企盼的「撤回」字眼始終沒有宣之於口。至於其他訴求,林鄭質疑釋放被捕人士是否法治社會應該認同。

  總括而言,林鄭昨日會見傳媒的主要腔調仍舊是譴責暴力,沒有提出疏浚民憤的辦法,對於有民調指八成受訪者支持的成立獨立調查委員會僅是支吾以對,說交由監警會按法定權力展開調查云云。

  特首半個月來的第一次公開露面顯然無助於爲事態降溫,示威者昨日的抗爭行動遍及各區,惹來警方密集施放催淚彈(六月至今共射逾千發)。除此之外,建制派亦失去耐性,民建聯立法會議員蔣麗芸在其網上專頁貼文表示:「林鄭特首在記者會上提出很多問題!但解決方案呢?」結語是「失望」二字,另加三個感嘆號。

  如果猜測沒錯,不耐煩的建制派人士必定所在多有,只是不方便公諸於衆而已。這樣的猜測可以結合上週五的公務員集會來研判,如果不是林鄭採取的拖字訣無效,理應「對特首完全忠誠」的公務員不可能甘冒「嚴肅處理」之險而唱反調。

  沒錯,林鄭一直使用拖字訣企圖令修例風波不了了之,六月拖到七月,七月拖到八月,昨日會見傳媒之時宣佈將會每日由警方舉行記者會,並按需要舉行跨部門聯合發佈會,不難理解爲嘗試展開一場持久輿論戰。然而,觀乎示威者不斷演變的抗爭手法,由靜坐到遊行再到打游擊,激烈程度與日俱增,尤其重要的是民意未見逆轉跡象,恐怕拖字訣徒然令局面糟上加糟,輿論戰持久之餘也造成社會撕裂進一步惡化。

  林鄭沒有正面回應社會訴求,示威者逐步將行動升級,公務員隊伍也出現暗湧,目前勉強維護政府權威的是三萬名警員;問題是,抗爭游擊戰遍及各區各處,單以昨日計就有金鐘、沙田、大埔、荃灣、天水圍、黃大仙、北角和深水埗等,警員會否因爲疲於奔命及使用武力屢遭責難而士氣崩潰,乃一大疑問。萬一有血有肉的警務人員同樣感到不耐煩,抱怨特首遲遲沒有提出解決方案,收拾爛攤子勢必事倍功半。

  正值香港風雨飄搖,忽然有消息中聯辦急邀港區人大、政協於週三北上深圳「座談」,受邀的還有商會代表和建制政團。據估計,座談與修例風波有關,說不定「傳遞北京訊息」,具體內容值得留意。

  既然林鄭認爲現在的反修例抗爭方式是不惜玉石俱焚,那麼不妨易地而處從示威者的角度思量一下,單憑警方執法把極端暴力分子拘禁起來,就能夠止戈息爭嗎?激進示威者大部分是對前途欠缺希望的年輕人,他們一無所有,所以一無所懼,石不怕焚,玉才怕燒,香港經濟大局出問題對他們來說沒有什麼損失。香港的確很危險,但透過經濟因素警告年輕人切勿破壞穩定繁榮,實乃捉錯用神。

  下藥必須對症,好刀用在刃上,林鄭若要化解紛爭,離不開切切實實回應目前社會上「最大公約數」的兩大訴求,與其千言萬語兜兜轉轉形容修例工作「壽終正寢」(邱騰華局長補一句「明日黃花」),不如乾脆講一聲「撤回」,另設獨立調查委員會,如此方有機會讓香港休養生息,免卻催淚氣體瀰漫之苦。(完)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