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記者從國家發展改革委、商務部相關方面獲悉,中美兩國元首大阪會晤後,已有數百萬噸美國大豆裝船運往中國,同時美方宣佈對110項中國輸美工業品豁免加徵關稅,並表示願意推動美國企業爲相關中國企業繼續供貨,這顯示了雙方落實大阪會晤共識的意願。從兩國領導人大阪會晤達成共識,到數百萬噸美國大豆運往中國,只用了短短一個月時間,高效率的背後是中美兩國巨大的市場需求和貿易互補性的趨勢,這是中美兩國經貿關係的特點,密切的貿易聯繫是難以阻隔的。

記者從國家發展改革委、商務部相關方面獲悉,中美兩國元首大阪會晤後,已有數百萬噸美國大豆裝船運往中國,同時美方宣佈對110項中國輸美工業品豁免加徵關稅,並表示願意推動美國企業爲相關中國企業繼續供貨,這顯示了雙方落實大阪會晤共識的意願。(7月28日央視新聞)

自從6月29日中美兩國領導人在G20大阪峯會期間會晤,達成了中美雙方將重啓經貿磋商,美方不再對中國產品加徵新的關稅,雙方同意推進以協調、合作、穩定爲基調中美關係的重要共識。

如今,一個月時間過去了,我們看到兩國領導人達成的共識得到落實,美國數百萬噸大豆已經裝船運往中國,同時美國也對110項中國產品豁免加徵關稅,還願意推動美國企業爲中國企業繼續供貨。這樣良性的貿易互動是落實中美雙方領導人大阪會晤成果的代表性行動,是中美貿易摩擦糾紛升級以來,難得迎來的一股暖流,開啓了中美經貿關係良性互動的序幕。

從兩國領導人大阪會晤達成共識,到數百萬噸美國大豆運往中國,只用了短短一個月時間,高效率的背後是中美兩國巨大的市場需求和貿易互補性的趨勢,這是中美兩國經貿關係的特點,密切的貿易聯繫是難以阻隔的。

我們就以大豆爲例,美國是世界最大的大豆生產國和出口國,中國是世界上最大的大豆消費國,這樣天然的大豆貿易互補性促進了兩國大豆貿易的持續走高,如今中國已成爲美國最大的大豆出口國。因此大豆貿易可以理解爲是中美經貿的“晴雨表”。

也就是說美國大豆離不開中國市場,中國有將近14億人口,大豆提煉成的豆油、製成豆粕的家禽飼料等需求量龐大,美國找不到除了中國以外如此大規模的大豆需求國。但是中國卻可以從巴西等國採購大豆替代美國,據悉巴西將對華出口比上年同期提高了三成,這令美國農戶很痛苦,美國大豆如果失去中國市場將對美國農業帶來沉重的打擊。

這也不難理解,當美國總統特朗普向中國揮舞起“關稅”大棒時,美國的農場主是反對最激烈的羣體之一。雖然特朗普提出向農戶發放160億美元規模的援助,但補貼猶如飲鴆止渴,無法刺激消費,無法解決貿易爭端。

“大豆睛雨表”就能夠真實反映中美經貿大環境的走勢,據悉,2018年美國對中國大豆出口同比下降約47.6%,今年上半年中國進口大豆同比減少14.7%,這就是美國奉行單邊主義,逆貿易全球化的惡果。

但隨着中美兩國領導人達成“大阪共識”,如今又快速得到落實,美國數百萬噸大豆又重新運往中國,“大豆睛雨表”也終於有了止住頹勢,逆勢上揚的動力。這份中美“大豆睛雨表”的走勢就能夠充分證明中美合則兩利、鬥則俱傷,合作比摩擦好,對話比對抗好。

其實,不只是大豆,還有棉花、牛肉、高粱等農產品也與之相似。尤其值得注意的是,據中國商務部表示,只要美國農產品價格合理、品質優良,預計還會有新的農產品採購成交。這就爲中美經貿往來開闢了廣闊的前景,也展現出中國爲落實“大阪共識”,恢復兩國貿易採取建設性的積極行動。

另外值得關注的是“時間點的指向性”,中國在7月28日宣佈恢復大量進口一批美國大豆,也是爲即將在上海召開的第十二輪中美經貿高級別磋商釋放善意,有助於增加互信,爲中美兩國進一步解決經貿糾紛而做出努力。

但是必須認清的是,善意並不是妥協,是爲恢復的中美經貿高級別磋商提供融洽的談判氛圍,也是爲了回應美國對中國商品豁免加徵關稅,推動向中國企業供貨的積極響應。

中美雙方只有達成協議並確保協議落實,中國對美國農產品的大宗購買的善意才能夠得到長期保障。否則,如果談判無果或者美國重操關稅大棒,那麼中方的善意也會結束。

中國的立場非常明確,中國不想打貿易戰,但絕不怕打貿易戰,中國始終秉承着中美只有合作纔會共贏,合作比摩擦好,對話比對抗好的態度去談判,希望美方也能釋放誠意,相向而行,才能使中美“大豆晴雨表”呈現喜人的走勢,這也是全世界經濟的期待。(文/雪峯紳士)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