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科技訊 北京時間8月6日消息,據國外媒體報道,一項新研究發現,昆蟲在受傷後也會受持久的“慢性疼痛”困擾,果蠅也能感受到類似坐骨神經痛、神經疼痛或脊髓損傷的不適感,並且即使痊癒之後,果蠅仍會對危險保持“超級敏感”狀態,並且“餘生會一直努力保護自己。”

研究人員希望這些關於慢性疼痛的發現能有助於研發針對人類的治療方案。

“人們一般不認爲昆蟲會感受到疼痛。”悉尼大學的格雷格·尼利(Greg Neely)表示。此次研究正是由悉尼大學開展的,“但許多無脊椎動物都表現出了能夠感知並規避危險刺激的跡象,這種刺激便是人類理解的‘疼痛’。爲了簡化概念,我們在此便把昆蟲的這種感覺稱爲‘疼痛’。我們知道昆蟲能夠感到疼痛,但並不知道昆蟲會不會像人類那樣,受過一次傷之後,便會對不會導致疼痛的普通刺激產生經久不衰的超敏反應。”

在此次研究中,科學家破壞了果蠅腿部的一條神經,然後等傷口痊癒。科學家表示,儘管傷口後來痊癒了,但果蠅的腿對可能造成傷害的刺激變得超級敏感,如冷熱刺激等等。動物受過一次嚴重傷害後,就會變得超級敏感,並且在餘生中會一直努力保護自己。這是一種很有意思的本能反應。

果蠅通過接收由腹神經索傳遞的身體信息來感受疼痛,昆蟲的腹神經索便等同於人類的脊髓,昆蟲的神經系統就如同一道“大門”,可以視情況決定是否要讓果蠅感受到疼痛。

而在受傷之後,受損神經把所有“貨物”都一股腦倒在了神經索上,使所有“剎車”都遭到了永久性的破壞。這樣一來,該動物的其餘身體部分就無法抑制“疼痛感”了。疼痛的閾值發生了改變,使動物始終處於高度警覺狀態。

有了這些關於神經性疼痛的新信息,科學家希望能在人類醫學領域取得進一步突破。許多人類疾病都會引發神經性疼痛,如坐骨神經痛、神經疼痛、脊髓損傷、癌症骨痛等等。該研究已發表在期刊Science Advances上。(葉子)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