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STER有趣

每个人青春都不一样


昨天闲来无事,去电影院看了《过春天》,无聊是一方面,电影票搞活动是另一方面。

在去电影院之前,我看了这部电影的定位:青春片。于是我回想起了4年前的那个夏天,我刚刚高考结束进入暑假,喜欢了多年的女神、交往了很久的哥们都不见了,我的生活中同龄人只剩下了我,而在往常,假期都是要补课的。

国产青春剧的新突破:《过春天》改变我对青春剧的印象,有趣很酷

于是我开始本着以回味高中的目的看电影,以青春片为主。碍于本人从小不看小说不看这种电影,泪点又底,第一次看青春片自然没有抵抗力,一个人哭的稀里糊涂,看一次哭一次。我记得,那一年看了《同桌的你》《那些年我们追过的女孩》《致青春》等等。

你能想象吗?一个男生,一边拿着卫生纸擦着眼泪一边嚎啕大哭,那就是我。女主出了车祸我哭了,男主出国了和女主偶遇我哭了,女主嫁人了然后男主想象自己大闹婚礼现场我也哭了...

后来看得多了,结果发现,国产青春片的套路,都差不多一样。堕胎、车祸、出国等不符合观众心里预期的小操作,都能博得一群观众的眼泪,这群观众,往往就是我这种泪点低又没有催泪电影经验的人。而像我女朋友这种女生,基本上看到这种电影开头,就知道了结尾。没了心理预期,自然不会痛哭流涕。

所以去电影院之前,我准备好了哭的准备。自己一个人买好了最后一排的座位,因为电影院饮品较贵,恰逢麦当劳搞活动,缤纷杯(其实就是雪碧、可乐加一片柠檬)13一杯,第二杯半价,我以有便宜不占白不占为基准,拎了两杯去了电影院。

国产青春剧的新突破:《过春天》改变我对青春剧的印象,有趣很酷

相比于前几天看的周冬雨出品的《阳台上》,这部电影青春味道更足一些,同样是一个人买了中间单人座位,到达影院之后我发现身边座位多了一位小姐姐,看到手里两杯饮料,她可能误会了。没办法,我和她隔了一个座位坐。

能有人主动坐你身边,说明这电影的宣传定位还是很准的。补充一点,我前边那个单人是一位小姐姐,后来旁边又去了两位小姐姐挨着,但是并不认识。


首先大体介绍一下这部电影剧情:女主叫做佩佩,16岁,她有一个闺蜜叫jo,闺蜜的男朋友叫做阿豪。

JO在一次游艇聚会中带着佩佩认识了阿豪,Jo和佩佩想去日本看樱花但是佩佩没钱,在有一次从香港到深圳过安检时,阿豪被检察人员叫住准备搜身,阿豪逃跑并且塞给佩佩一个黑袋子,佩佩将其带入深圳,并且归还阿豪,然后两个人就经常在一起做事。

国产青春剧的新突破:《过春天》改变我对青春剧的印象,有趣很酷

黑袋子里装着几部苹果手机,阿豪干的就是悄悄的把港版iPhone带到深圳交给下家来获取利润。佩佩缺钱去日本,于是也想做,渐渐地和阿豪熟悉。

开始对这部电影,我没有什么兴趣,因为里边主要以香港口音为主,需要通过字幕来了解其内容。前期剧情主要是铺垫女主的背景,比如父亲和母亲离婚,母亲爱打麻将,还有了新男人,这也为后来闺蜜翻脸时骂佩佩母亲是鸡埋下伏笔。

直到后来佩佩开始做“走水”也就是走私手机的工作时,整个剧达到了高潮,紧张刺激,因为她是高中生,所以安检人员不会去刻意查她。一次走私就能获得很多报酬。而她和阿豪所在的团伙,里边的人也各有自己的风格,甚至插曲都比较刺激。

国产青春剧的新突破:《过春天》改变我对青春剧的印象,有趣很酷

毕竟是写手机的,这部剧让我对港版iPhone也有了一定的认识。

最后结局是从团伙女老大让佩佩走私一把手枪开始,阿豪不同意,开始想自己悄悄走私然后单干,拉佩佩下水,两个人走私成功之后被团伙抓住,刚要出事结果被警察一窝端了。

而闺蜜最后知道了佩佩和阿豪一起上过山一起共事之后也翻脸,佩佩最后被取保候审。大节奏还是正能量的。


说这部剧定位于青春,我相信大多数人的青春都没有这么刺激过,阿豪和佩佩最终也什么事都没有发生,甚至连kiss都没有,但是阿豪对佩佩的感觉在发生变化,观众可以感受到。

整部电影没有任何国产青春片的堕胎、狗血、出国、婚礼等情节,甚至这种青春都不多见,但是还是有爱情的味道,即使双方都没有亲口说出。

国产青春剧的新突破:《过春天》改变我对青春剧的印象,有趣很酷

说它是国产青春片新突破也不为过,起码这和我看过的感觉都不一样,脱离了校园的爱情,也属于青春吧。

不过自始至我都没明白过春天的意思,这三个字出现在很多商户交钱时说:过春天再给你。最后结局是一直没有下过雪的香港下雪了,这就是过春天的意思吧。

显然,《阳台上》和《过春天》这两个名字还是文艺了一些,比如同时期那些爱情片更加有刺激感,当然,这不是缺点,好的电影,都需要发现。

国产青春剧的新突破:《过春天》改变我对青春剧的印象,有趣很酷

更多有趣,请关注TASTER~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