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文創產品正在成爲很多地方提升城市形象、吸引中外遊人的重要招牌。圖爲在雲南麗江古城,遊客在挑選東巴紙文創產品。  新華社記者 秦 晴攝

今年上半年,全國文化產業繼續保持平穩較快增長。

7月31日,國家統計局發佈數據顯示,上半年全國規模以上文化及相關產業企業營業收入40552億元,比上年同期增長7.9%。

在行業類別上,文化及相關產業9個行業中,有8個行業的營業收入實現增長,新聞信息服務、創意設計服務、文化投資運營3個行業增速超過10%。具體來看,新聞信息服務營業收入2997億元,比上年同期增長25.1%;創意設計服務5424億元,增長12.4%;文化投資運營198億元,增長10.2%。

在產業類型上,文化服務業營業收入16606億元,增長13.0%,增速最快。文化製造業營業收入17012億元,比上年同期增長4.4%。文化批發和零售業6934億元,增長5.5%。

在區域上,東部地區營業收入30586億元,比上年同期增長6.8%,佔全國75.4%。中部、西部和東北地區分別爲5771億元、3806億元和389億元。其中,中部增長10.2%、西部增長15.6%。

數據之外,快速增長的文化產業在人們的日常文化消費中有切實體現。

火爆的電影市場就是文化產業快速發展的一個縮影。數據顯示,從年初截至7月25日,國內院線票房突破350億元,總觀影人次達9.19億,上映電影共252部。僅7月份票房過5億的影片就有4部,備受關注的國產動漫電影《哪吒之魔童降臨》票房更是突破10億。

再如,故宮文創產品再次走紅展現了文化新業態的生機。據瞭解,故宮博物館的文創產品達到9000餘種,每年爲故宮帶來的收入可達10億元左右。故宮口紅、故宮日曆等產品頻頻受到年輕人追捧,成爲熱銷網絡的"網紅產品"。

與此同時,原本小衆的"二次元"文化創造了巨大經濟價值。今年在上海舉辦的第十五屆中國國際動漫遊戲博覽會吸引了350餘家海內外企業參展,中外參觀者多達24.1萬人次,現場交易額逾2.57億元,創歷屆新高。

國家統計局社科文司高級統計師殷國俊認爲,上半年文化產業結構繼續優化,文化新業態發展勢頭強勁。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