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家雍和宫附近的小店,最不缺的就是老北京的人情味儿

坐落在北新桥雍和宫附近的新和小馆,开业至今已经十四年了。十四年的光阴,承载了店长刘强在北京的绝大多数故事和生活。

这家雍和宫附近的小店,最不缺的就是老北京的人情味儿

刘强的工作,生活都是围绕这个店铺在转。身边的朋友,也基本是在这个店里认识的。

他说:北京早已成了我的第二故乡。

交付真心

每到饭点,操着京片子的老街坊们,眉飞色舞的谈论着自己的话题。不时和店长唠上两句,熟门熟路的问着:“小刘儿,上周你一周都不在,跑哪去了。”

他总会笑眯眯的回答道:“上周孩子开学,送孩子回家了。”

这家雍和宫附近的小店,最不缺的就是老北京的人情味儿

这儿有独属于这家店的故事。有人情味,也有烟火气。

新和小馆的墙上挂着几幅别有意义的画。

那是老顾客专门为新和小馆画的。尝过这儿的吃食,被地道的京味儿吸引,此后就来的勤了。一来二去,就和店长成了朋友。

偶然听说店里缺点装饰,便送上了三幅自己手绘的钢笔画。

这家雍和宫附近的小店,最不缺的就是老北京的人情味儿

附近的一个街坊,上班总是很忙。孩子回到家里没人照应。自从有了这家小点儿,孩子一放学,干脆就来店里,既能解决吃饭问题,又能帮忙照顾孩子。至于饭钱,家长来了再结,也不着急。

吃着吃着,当初还在上小学的孩子,现在都快结婚了。

生活中也许并没有那么多的一见如故。有些情意是在这里的一餐一饭中积累起来的。也是这一顿一顿饭,勾勒着少年儿时的味觉记忆。

将心比心

这些在店里得到慰藉的人,也将这份慰藉,送与了来到北京拼搏的店长。

店长家里有人生病,街坊们帮着联系医院医生,跑前跑后,帮着照应。

这家雍和宫附近的小店,最不缺的就是老北京的人情味儿

他们也会在家里做了差样儿的好菜的时候,喊店长一起来家里喝一杯。

互相照应,互相帮衬,度过了彼此十四年的人生。有时候,人们对一家店的依恋,不止是对菜,更是对人。

这也是老北京人热乎的心和胸襟。

店长和他的小店

打从这家店刚开张,刘强就是店里的大厨。风风雨雨一路走过来,刘强也从当年的毛头小伙子,成长为两个孩子的爸爸,也是这家颇有名气馆子的店长。

他和团队一起,研发了北京独一家的三鲜锅贴。皮薄馅大,每个馅儿里都有一整颗大虾仁儿。

薄薄的外皮经过油煎之后,金黄香脆,一口咬下去,新鲜的虾仁鲜香四溢。

这家雍和宫附近的小店,最不缺的就是老北京的人情味儿

这家雍和宫附近的小店,最不缺的就是老北京的人情味儿

炸藕合经过改良,个头变小,但内里依然饱满,肉的分量十足,吃着很爽。干脆的藕片和着香嫩的肉沫,干脆柔嫩,香味十足。

这家雍和宫附近的小店,最不缺的就是老北京的人情味儿

炖吊子我是吃不惯的,但不得不承认,肥肠很鲜,肺头软嫩。不过那股膻味南方人还是接受无能。爆肚脆嫩,一咬即断,沾一下芝麻香味十足的调料,味道不比我们重庆火锅烫出来的差。

这家雍和宫附近的小店,最不缺的就是老北京的人情味儿

这家雍和宫附近的小店,最不缺的就是老北京的人情味儿

芥末墩里的芥末不如寿司里的芥末那么冲人,相对要温柔很多。据说在吃这个的时候,旁边需放一杯酒,感到辣眼睛时闻一闻酒味便好了。

这家雍和宫附近的小店,最不缺的就是老北京的人情味儿

刘强是河南人,谁也不会想到,外地人做出了本地人都不曾做出的北京味道。光顾这里最多的,不仅仅是慕名而来的游客和美食爱好者,更多是附近的街坊邻居。

街坊邻居爱来,因为这里让这些土生土长的北京人找寻到属于家的味道。而热情好客的北京人,也给予了店长最暖的心意,带给了店长家的美好。

这家雍和宫附近的小店,最不缺的就是老北京的人情味儿

在北京折腾的人总期盼能找到归属感,而找到归属感最好的办法就是满足挑剔的味蕾。

这家雍和宫附近的小店,最不缺的就是老北京的人情味儿

这家雍和宫附近的小店,最不缺的就是老北京的人情味儿

新和小馆的真实和人气儿让我在吃饱喝足之余,也真实的感觉到自己融入了这座有些虚无的城市。

店长说这里的味道并没有为了迎合谁而特意做出调整,只是致力于做出最真实的北京味道。

我想,他做到了。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