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row to be a child /

大人們,總是自作多情地把小孩想得很“小孩”,講給他們聽的故事,總是力求快快樂樂、順順利利——但是,聽多了“公主總能等來王子”、“努力一定會有結果”的故事,真的對他們認識這個世界有幫助嗎?

還好,有很多好的繪本,最懂得如何以誠實又溫柔的方式,讓小朋友好好地認識和感受這個真實世界——而如果細細閱讀,你會發現那裏面講的道理,很多大人也依舊不懂……

大人也還沒學會如何悲傷

《When Sadness is at Your Door》

其實對任何年齡的大人來說,“悲傷”都依舊是一種令人困惑的情緒。

在這本給3-7歲小朋友閱讀的繪本里,Eva Eland將這種抽象的情緒,描繪成了一個薄荷綠色、半透明的、梨形的角色——它看上去不太暖和,不太開心,但並不可怕。

When Sadness is at Your Door

《When Sadness is at Your Door》是企鵝出版社兒童部去年出版的繪本。在這本誠實而善解人意的繪本中,“悲傷”被塑造成了一個不期的訪客,而不是敵人。

它沒有“不好”,不需要“克服”,相反,它需要被注意、被反思、被關心。

“聽聽它說什麼。

問問它從哪裏來,

再問問它,

‘你需要些什麼嗎?’”

爲什麼要和小孩子討論悲傷呢?只討論童話裏無憂無慮的小兔子不好嗎?

可是啊……短的悲傷、長的悲傷,都是我們生命的一部分,看不見、也擋不住,對很多大人來說,它依舊是一種可怕的感覺。

不如在“悲傷”對孩子們來說還是一種新感覺的時候,就先學習如何接受它的到來、與它相處吧——這本繪本也非常適合大人再次學習如何處理這種情緒。

“也許當你一覺醒來,

它已經離開啦。”

你可以不好,也可以不壞

《The Good Egg》

The Good Egg

有一顆橢圓形、戴眼鏡的蛋,它是一個“很好很好很好的蛋”。它幫忙拎東西、漆房子、換輪胎,還幫忙搶救一隻貓,甚至試圖維持“一打雞蛋的和平”……它做這些的理由是想要做一隻好蛋。

看到這裏,你或許會以爲《The Good Egg》是一本教小朋友做好事的繪本,直到——這顆時時刻刻都很好的好蛋,隨着“當一顆A級好蛋”的壓力越來越大、出現裂縫……

好蛋終於受夠了這一切,踏上尋找自我的旅程……當它回來的時候(當好蛋不再那~麼好的時候),一切卻都更好了。

Jory John去年底出版的這本新繪本《The Good Egg》,用十分可愛的畫風講述了一個(許多大人都未曾明瞭的)關於過度責任的大課題:我們並不總是必須那麼完美,我們需要學會在社會責任和個人責任之間,找到平衡。

The Bad Seed

Jory John之前的另一本繪本《The Bad Seed》也是《New York Times》的推薦讀物。和好蛋相反,那個故事講了一顆總是遲到、撒謊、欺負別人的,很壞的瓜子。

不過壞瓜子的故事並不是要單純地“教育”小朋友們哪些行爲很壞、不能做,而是巧妙地把這顆瓜子,放在了一個更宏大、複雜(但真實)的故事背景下,讓讀故事的小朋友和大人,都“感受”到一些什麼:

比如,接納自己的勇氣、意志力的巨大力量;比如,每個人都有可能做出積極的改變;又比如,對於別人的改變,應該如何富有同理心地去接受。

地球生活指南,請熟讀並背誦

《Here We Are》

Here We Are: Notes for Living on Planet Earth

是什麼造就了我們的星球?我們如何在這顆星球上生活?《Here We Are》的副標題是“Notes for Living on Planet Earth”。

這本與衆不同的地球生活指南,是暢銷繪本作者Oliver Jeffers送給兒子Harland的出生禮物。

“歡迎來到這個星球。

我們這個星球的一些事情很複雜,

但也可以很簡單

——你只要善良就行了。”

《New York Times》暢銷書排行榜第一,《TIME》雜誌2017年度最佳書籍排行榜第一……這本屢獲殊榮的美麗繪本,從陸地、天空、大海,到人類、動物、時間,將許多被我們忽略了的簡單智慧娓娓道來

“人們有許多形狀,大小和顏色。

我們可能看起來都不一樣,

行爲不同,聽起來不同……

但不要搞錯了,我們都是人。“

要尊重、關心和寬容,好好利用時間,有不知道的事情儘管問……小朋友可以把這本書作爲地球生活的“說明書”。

而我們自己在看着這些熟悉的、像是幼兒園裏就教過的小小道理的時候,也可以認真地重新思考一下它們的巨大意義。

錢花着花着,就都不見了

《Spend It》

Spend It

小兔子Sonny每週都會得到3根胡蘿蔔作爲零用錢,但它想買所有的東西!而充氣城堡要賣100根胡蘿蔔!(——是不是想到了你自己?)

小兔子的媽媽告訴它,應該如何選擇,運用一些數學和思考,發現什麼纔是對它來說更重要、更值得花胡蘿蔔的東西🥕(——你是不是也想學?)

明明是給小孩子看的書,作者Cinders McLeod在繪本中刻畫的小兔子,卻彷彿和生活在城市中的新一代“大人們”一模一樣。

“小兔子:只想花錢,

不想思考……”

工資還沒到手,花唄的賬單就先來了;明明只想買一個小件,爲了湊夠免運費卻多買了一堆不必要的東西……物慾從來都不退散,錢也從來都存不起來——好像沒有人認真教過我們“如何花錢”。

作者之前的作品《Earn It》討論的是對待“成名”與“富有”的正確態度

如何掙錢、如何花錢,是很多人缺失了的重要一課。比起“剋扣”壓歲錢、控制零用錢,父母們更應該考慮的,或許是如何真正地培養起小朋友正確的、獨立的消費觀和金錢觀。

興奮地等待未知吧,隨便哪種未知

《Petra》

Petra

《Petra》是一個第一人稱的故事,一開始,Petra確定自己就是一座巨大的山,不會爲風或是時間所撼動的山。它非常確定,現在或是未來,它都會是一座山。

但是下一頁,一隻狗經過。這隻狗看上去特別大,於是你忽然發覺:Petra根本就不是什麼大山啦,它其實是一塊鵝卵石!

有點失望了嗎?在Petra也還不大習慣“自己是塊鵝卵石”這個想法的時候,它又被一個男孩子扔進一個鳥巢。

“那我是一顆蛋了,”Petra開心地想,“無論我孵出什麼,一定都很驚人吧!”——可是它又被鳥媽媽丟出了鳥巢。

落入池塘,覺得自己是座島嶼;被別人撿回家,還被認定是一塊很酷的石頭……不過,Petra已經不擔心“改變”的發生了,它甚至總是期待着“明天在哪裏”、“明天會是誰”。

我們總是在經歷着各種各樣的改變,每一個明天都是一份令人擔心也令人期待的未知。Marianna Coppo用深灰色的圓圓Petra,潤物細無聲地給了小朋友們對待未知和變化的樂觀與勇氣。

好的、或是不好的,預期中的、或是出乎意料的,像Petra一樣,一點一點接受自己,充滿熱情地期待生命中的每一個新的階段,靈活地應對新環境,是大人也要學習的課題。

每個大人都要重修的“安慰入門書”

《The Rabbit Listened》

The Rabbit Listened

很多人會飛天遁地,卻唯獨不會安慰人。Cori Doerrfeld用一本溫柔的小繪本,展開了一場對悲傷處理和安慰的入門教學。

當捲髮男孩Taylor搭的積木房子被撞倒之後,動物們一個接一個地帶着各自的解決方案出現。熊建議他憤怒大喊,鴕鳥推薦埋頭逃避,蛇暗示他暗中報復……

最後小兔子來了,它所做的就是用暖暖的身體貼着他,陪伴、傾聽——而這正是Taylor最需要的。

“但它一點一點接近、

一點一點接近。

直到Taylor感受到它暖暖的身體。”

在悲傷的事情發生之後,簡單又不簡單的陪伴和傾聽,依舊是最被需要的安慰方式。

獻給長成了大人的,從前那個孩子

《The Little Prince》

The Little Prince

一直以來,《The Little Prince》都是最經典的一本適合0-99歲“小孩”一起看的故事書。

“這本書獻給

長成了大人的從前那個孩子。”

- Antoine de Saint-Exupery

大人們的荒唐可笑、玫瑰花的虛榮心、遨遊太空時令人憂傷的見聞、天地狹小的點燈人,還有缺乏想象力的地球人、與小狐狸的真切友誼……小王子的故事,鋒利地講了很多大人都還沒琢磨明白的真情與哲理。

歷時半年的籌備與製作,薄荷閱讀Mint Reading與趙又廷一起,在2019年上線了首部明星閱讀英文有聲書《小王子》。

“Flowers are so inconsistent!

But I was too young to know

how to love her...”

- The Little Prince

趙又廷一人演繹了《小王子》書中14個性別不同、年齡迥異、個性十足的角色。

簡單來說,這是一個“連續21天,每天利用碎片10分鐘,聽趙又廷溫柔講述睡前故事”的機會喔。

“我很喜歡《小王子》,

每一次讀都會有新的感受。”

- 趙又廷

聆聽趙又廷演繹的《小王子》

· 今日評論區討論話題 ·

有什麼幼兒園裏學到的道理,

你至今仍然覺得很重要?

或是,哪個你本以爲很簡單的道理,

後來發現一點也不簡單?

我們將在留言中挑選3個最有趣的答案,

各送出一個薄荷閱讀課程兌換碼

等不及的話,

撰文 - Eww

圖片來源於網絡

Presented by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