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然是不合禮制,影視劇不是爲了歷史服務,而是爲了收視率,爲了迎合大衆,那就得把頭髮弄得美型或者特立獨行,這纔有人看,半束髮以及披頭散髮,這些髮式在古裝劇中很常見,但在歷史上其實很少見。古人都是束髮的,電視劇中的半束髮是否不合古代禮制?

從西周至明朝,華夏(漢)族男子的髮型都是束髮,全束,貴族是加冠,一般人則是繫上頭巾,女子的髮型則是盤發,這其實與農耕民族的生活相關。

在勞作時,把頭髮束起來,再繫上頭巾,就不怕頭髮弄到眼睛了。至於爲什麼不剃頭,跟頭髮能調節頭部氣溫有關。足夠多的頭髮保證人們在烈日下頭部不會太熱,也能保證冬天頭部不會受冷,在物資十分缺乏的上古時代,頭髮顯然十分有用。古人都是束髮的,電視劇中的半束髮是否不合古代禮制?

隨着時代發展,階層分化,這種保留多年的習慣被映照進文化之中,《孝經》中有言“身體髮膚受之父母”,束髮已經成爲了我們中國數千年之傳統。

這種屬於農耕民族的傳統與遊牧民族的傳統相對立,因爲遊牧民族的傳統是披髮,與農耕民族迥異。古人都是束髮的,電視劇中的半束髮是否不合古代禮制?

孔子曰:“微管仲,吾披髮左衽矣!”披髮左衽是典型的胡人裝束,一向被中原華夏視作滿意裝束,《漢書》雲“夷狄之人貪而好利,披髮左衽,人而獸心“,從此評價可以看出,漢族是絕對不會模仿披髮形式的。

幾乎所有古代人物繪圖,凡是出現漢族成年男子的(和尚除外),如《皇都積勝圖》、《清明上河圖》等古代寫實名畫,都沒有古裝劇裏邊這種腦袋上部束着髮髻,腦袋後面披散着頭髮的髮式,都是束髮。古人都是束髮的,電視劇中的半束髮是否不合古代禮制?

當然,也有一些人是頭髮比較稀疏的,但同樣可以束髮,只是不可能像電視劇主角那麼唯美罷了,比如上面這張孔子畫像,前額已經很光亮了。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