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五一小长假,呲溜一下就已经过去了

昨天还在吐槽柳絮满天飞,今天就已经坐在办公室码字了。

今天想给大家吐槽一件放假期间遇到的奇葩(很常态)事情。

在餐厅和几个朋友吃饭,坐我们隔壁桌的是一对相亲的男女。

我怎么知道的?

当然是因为我偷听了他们说话啊。

其实两个人上半场聊得还可以,彼此都比较客气礼貌。

看起波澜不惊的场面,到了下半场就已经开始怼起来了。

估计是俩人没谈拢,言语间慢慢开始带着火药味,到最后直接演变成互怼:

“我就不明白了,吃顿饭你一大老爷们儿从头到尾趾高气昂的,不就是公务员吗?一个月到手工资还不到我月薪的一半,牛什么牛?”

“我公务员不比你那什么破总监有牌面多了?再说了,你今年都26了大姐,你已经是半个剩女了晓得伐!”

“我26,那你怎么不说自己都30了呢?”

“我是男的啊!”

呵,在男人看来,年龄问题永远不存在“男女平等”这一说。

年龄是他们最大的底气,也是他们攻击女人的最好武器。

但还真不能全怪他们。因为这种性别歧视,可以说是他们从老一辈那里“继承”来的。

祖传的。

在部分思想“封建”的父辈思想中,男人就是门面,只要有一份稳定的收入,一家之主就是他自己;而女人就是用来干活做家务,能生孩子,不需要工作,这些就算完美了。

而那些收入丰厚,年龄奔三的独立女性,在他们眼里自然就成为异类。

网上有人调侃说:

“25岁以上的女孩在父母眼里都是嫁不出去的,一个月赚万八千的男孩在父母眼里都是皇太子。”

那些安于现状,满足当下的他们在家里被当成“皇太子”,这些都是得益于家里的“老皇上”、“老皇后”给教坏了。

如此教养方式,不正是上梁的不正,造成了下梁如此之歪吗?

02

相亲时关于年龄的性别歧视,其实并不只是男方家人才有。

就像上一段提到的“25岁以上的女孩在父母眼里都是嫁不出去的”——

很多女性,往往是还没相亲,就先被自己的家人“降级”。

就如这几天小编在追的一部网剧——《北京女子图鉴》

在开始的时候女主人公陈可的妈妈给她介绍了一个局长的儿子,在饭局上男生的态度很是傲娇、散漫,年龄不大却沾染习气世故浮躁。

通宵打麻将、抽烟、抖腿,这些习惯已经成为男生享受当下的最好的诠释,所以陈可没有选择留下,因为她不想成为另一个李晓芸,义无反顾的踏上了北奔这条路。

03

曾经看过一个视频,是一位83年的海归女硕士在相亲角为自己相亲,她为了自己定做了一份相亲简历,并用微型摄像头记录了相亲家长对自己的评价。

在相亲角,家长喜欢把男人形容成银行卡,而女人就是房子。女人年轻就是地段好,长得漂亮就是房型好。家长都说她房型可以,因为没有结过婚,但是房子是在郊区的,价值不大。

还有一个有关相亲话题的访问,网友的回答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

“我妈总跟我说,27不小了,别挑了,差不多就可以了,就算男的没工作也没关系啊,我们给他找。每次我都想呵呵她。”

“我25,身高164,月入一万二,我爸给我介绍了个男生,一个月挣5000,身高跟我一样,说条件很好,跟我很配……”

“我自己倒没被逼过,说说我表妹,她93年的,现在25岁,在深圳上班朝九晚五周末双休,工资税后9000,硬是被我姑妈说得一文不值,老给她介绍对象,还骂她不谈对象不正常。”

“有一次跟我妈去见她一个朋友,聊到了相亲的事儿,我妈冲我说,你都26啦,该找对象啦,不找对象干啥呀,你不结婚不生孩子,我和你爸把你生下来有啥用啊?”

看完这些回答,深感腐朽之严重。

其实在当下年轻一代的女性正为未来而不断努力、并变得越来越独立,我身边有很多这样的朋友,她们利用闲暇时间去学习,去进钱网赚钱,为了就是让自己能够在别人眼里成为“成功人士”。

正如我身边的这位同事小贝,她在公司是一个小小的文案编辑,但是她每个月比我们总监挣得多,有次我偷偷问她是什么窍门能挣这么多。她告诉我她注册了进钱网,每天参加打卡,参加共享活动邀请好友,每天都能挣几十块钱甚至几百元的外快。

通过这个网站她的日常花费,比如话费、油卡、购物都能够实现0元共享,简直是太方便了。

所以女性想改变在社会上的地位,从来就不是易事。最可怕的不是别人看不起你,而是你自己看不起你自己。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