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洪救災中:你低估了農民的勤勞樸素,也高看了農民的萬衆一心

原創: 李娟娟 李娟娟工作室

普天之下,什麼人最是勤苦?農民。嚴寒酷暑,農民大都要在戶外工作,上至零上40度,下至零下10度,戶外搬磚種地,誰敢說不苦?還有什麼工作比三四十度的高溫炙烤下搬磚割麥辛苦?芸芸衆生,什麼人最樸素?農民。大街上走一圈,膚色黝黑,着裝樸素,素顏朝天的大都是農民。他們的一生,捨不得喫頓大餐,捨不得買件專櫃的衣帽鞋包。還有哪個羣體願意委屈自己過這種樸素的日子?如此勤勞樸素的人,面對多年一遇的暴雨災害,鐵定會萬衆一心衆志成城抗洪救災吧?不!一個在天水武山縣抗洪救災的扶貧幹部說:“村民們,請不要把鄉鎮幹部妖魔化,不要把所有的責任都推到他們身上,不要動不動把“管他呢,房塌了人死了有幹部呢,上面首先處理的是幹部”這樣的話掛在嘴邊,他們的肩膀再寬,也扶不起一顆自私自利的心。如果他們正在入戶,請耐心配合;如果他們在大雨裏清理水道,請不要袖手旁觀;如果他們轉移你去安全的地方,請互相幫扶……我們也有妻兒老小,請相互體諒。”在農村,想要號召集體參與辦好一件事的難度有多大,我體會過!也就理解了這位幹部的良苦用心。

​ 搶險危急時候,一個婦女爲了自己家的一棵樹,拿出菜刀,不給錢不讓人動,否則拼命!湖區搶險,爲了羣衆家園財產、人身安全,轉移,疏散,發乾糧,飲料。幹部苦口婆心,村民問一句;“除了發喫的,有補助沒有,多少錢一天?先給錢。”堤壩防汛,有的羣衆坐在家門口高談抵制日貨,不願意出來幫忙搶險,不願義務燒開水。而是開着小車,到處看大水,拿手機到處拍照,刷朋友圈……河堤值守,值班員喫飯期間打電話讓同事趕緊來換守,有人問怎麼不派羣衆來換班啊,村幹部苦笑,他們首先要130元一天,現錢,我們付不起。再說也不敢叫,怕說增加農民負擔亂攤派。我們天天喊保家衛國捍衛主權,事實上,當一個小小的村莊遭遇大水漫灌,想要動員全體村民抗洪救災都是很有難度的,各人打着各人的算盤。農村的差事,看似好乾,實則難幹。曾經當過鄉村教師的人這麼說,曾經當過農村基層警察的人也這麼說。

​我理解。歷朝歷代的王朝末期,各種矛盾激化,都會出現農民起義。他們夠喫苦夠樸素,也夠自私自利,見到一點蠅頭小利,就一盤散沙毫無大局意識,導致最終起義以失敗告終。時至今日,農村的抗洪救災想要衆志成城萬衆一心同樣面臨這個問題。長期以來,勤勞樸素成了形容農民的專用詞彙。一個農村大齡青年娶不到媳婦或媳婦跑了,人們說現在的女人盡欺負勤勞樸素的老實男人。事實呢?男人白天在工地上累死累活搬磚掙了200塊,晚上拿着100找小姐嫖了,拿着100喝得醉生夢死。你說他不勤快不辛苦吧,30多度的高溫天氣,他搬磚12小時,哪能不苦。你說他勤快喫苦吧,搬磚賺的錢不往正道上花。日復一日,只能過着勤快喫苦而貧困拮据的生活。

再看看新一代的農村娃。我在化妝學校當老師的時候,帶的學生大都是農村沒考上高中或大學的孩子。中小學課堂上學習文化課的苦他們喫不了,家長送到技術學校裏,學門手藝謀生的苦他們同樣喫不了。20歲左右的孩子,每天上課都要老師三令五申維持課堂秩序,老師一離開教室,自主練習技術的人鳳毛麟角。攜起手來靠一技之長改變命運的那顆萬衆一心的早都飛到九霄雲外去了。路遙在《平凡的世界》裏說:“農民的自私性強烈地表現出來,他們不惜將一件完好的東西變成廢物,也要砸爛,一人均等地分上那一塊或一片——不能用就不能用!反正我用不成,也不能叫你用得成!”勁兒不部往一處使,沒有團結的羣體猶如一盤散沙,在緊急的抗洪救災中,如何凝聚力量戰勝困難,考驗着基層幹部的智慧,也考驗着每一個羣衆的劣根性。這個時代或許沒有戰火硝煙,但是自然災害依然試圖蠶食我們美好的家園。​

對於我們每一個普通人,或許做不到像九寨溝救災一線“最美逆行照”的大公無私;做不到在天山腳下,反恐英雄王剛赴湯蹈火衝鋒陷陣。至少,我們應該做到面對他人的救援號召不說風涼話,不爭蠅頭小利。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