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一大早就看到《新京報》關於廈門“樓市神話破滅”的報道,這是期待中的消息,樓主絲毫不感到意外,因爲樓主已經在幾篇文章中持續反覆提示房地產的風險問題。

關於炒房投資,大家應明白幾個要害問題:

1、炒房(包括任何炒作)都本質上與傳銷類似:開始2個人賺錢吸引4個人加入、4個人又賺錢吸引8個人加入、8個人賺錢吸引16個人加入...現在全中國人凡是有錢沒錢的全部加入到炒房大軍中,試問還有“下線”可以發展嗎?除非讓印度和非洲人來中國接盤,顯然這又不可能!現在房地產價格漲得驚天動地導致“韭菜”已經耗盡、“買盤”已經用完,所以最後瘋狂看漲的大叔大媽們、以及一部分跟風沒有半點定力的“牆頭草”們,恭喜大家,你們就是最後的“接盤俠”!

2、有人會說,中國的房地產市場與衆不同!但大家是否知道,1991年的日本人民,也曾經這樣認爲“日本特色的房地產市場牛市永遠不會結束”,結果1993年日本房地產崩盤;2005年的美國人民也曾經認爲“美國特色的房地產牛市永遠不會結束”,結果2007年美國次貸危機爆發,房價腰斬。

中國特色就是所謂的“土地財政”會是阻止房地產熊市到來的屏障嗎?這是很多堅定看多樓市認爲“中國的樓價永遠不可能下跌”的一部分心中最後的依靠和救命稻草,但大家要明白一個最簡單的道理,凡事有利蔽,物極必反!土地財政這一模式的蔽端現在已經顯露無疑:

A、土地財政推高地價進而推高房價,導致“炒房一年頂工作一輩子”的咄咄怪事出現,全民炒房現象越演越烈,大家要知道,美國可以憑“金融投機”養活自己的國家,因爲美國人少,只有3億人,但中國13億人能靠全民投機養活自己?況且美國現在是靠收全球的“鑄幣稅”,中國人只能靠自己的努力勞動,哪怕以後中國再度回到漢唐盛世雄霸全球,那麼如果全部中國人都投機,全球也養不起這麼龐大的13億中國人口!中國未來的發展只能是向“德國模式”靠攏,而不是“美國模式”。

B、土地財政導致房價高企,進而推高全社會運行成本。現在大家感覺實體經濟不好了,開店成本激增,其中廠房(店鋪)租金的上漲是很重要的因素,而且高房價進一步推升了用工成本,所以土地財政是導致實體經濟衰落物重要推手。高層提出“降成本”,與“土地財政”是直接衝突的。

C、很多人認爲“一線城市”會吸引全國的資源流入,這話沒錯,但凡事有個度。現在一線城市高高的房價已經在逐步成爲吸引人才的障礙,華爲老總任正非都感嘆“華爲的員工買不起深圳的房子”,那麼每年這些新畢業的大學生們,能在一線城市安家嗎?這就像一個人喜歡喫漢堡喝可樂一樣,當體重增加到800斤、高血壓、高血脂、冠心病齊發馬上要命的時候,即使再嘴饞,但已經危及生命,是不是該管管嘴巴了?

3、我們大家都知道,李嘉誠作爲華人炒房炒樓的“老祖宗”,從2013年開始就開始“減持”大陸的房地產並於2016年徹底“清倉”跑路,共拋售大陸房產2000億元+。事後看,“李超人”何等精明!寧可不要2016年房地產的“主升浪”從而“不賺最後一個銅板”,也要提前跑路,並且“精準”地避開了當前的外匯管制!其它內地的“房地產大佬”萬達王健林剛也斷臂求生、SOHO中國的潘石屹在2017年把自己的辦公室都賣了!

4、關於“28定律”

人類社會運行的基礎就是“28定律”,任何一個行業的投資(機),都是最具有眼光的在行情最初介入的那20%的人,後進去的80%都是爲這20%買單的,正如同古裝電視劇中“兩位主子需要八個奴才伺候”一樣,如果是“八個主子兩個奴才”這樣的格局勢必是行不通的。總有人譏諷炒股的是“28定律”,但樓市何嘗不是如此?炒樓炒到最後,還是要回歸到投機的本質上來。超級主力在出逃、有智慧的人開始考慮未來,只有普通的"大媽式”思維的人現在才加緊加槓桿借錢往裏衝!

5、未來你的財富如何安放?

放眼全球,美股在美聯儲接連加息的背景下崩盤在即、中國樓市的“黃金時代”已經開始落幕,但只有20%真正有智慧的人才看得清未來的方向。當持續20年的房地產“造富”時代終結之後,哪裏纔是未來大家的財富安放之處?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