曙光教你玩轉微信營銷(第486天)策劃人揭祕“小藍杯”咖啡的幕後營銷方法論

一家去年 11 月剛剛創立的公司,luckin coffee 目前已在中國 13 個城市快速落地超過 300 家咖啡店,他是如何做到的?

策劃人揭祕“小藍杯”咖啡的幕後營銷方法論

如春雷驚破百蟲般,近來有一家蔚藍色調的新晉咖啡品牌,以閃電突襲的姿態,迅速攻佔一二線城市白領的視野。無論是寫字樓電梯還是微信朋友圈,你都能看見它的代言人——國民女神湯唯、國民男神張震,笑容可掬地向你傳遞着這家新零售咖啡的異類屬性。

沒錯,這就是 luckin coffee(瑞幸咖啡)。

作爲一家去年 11 月剛剛創立的公司,luckin coffee 目前已在中國 13 個城市快速落地超過 300 家咖啡店。這個開店數字與 2006 年進入中國、僅次於星巴克的國內第二大咖啡連鎖店 COSTA 幾乎相當。而 5 月份的開店計劃更是激進地定爲全國 500 家門店。

我曾實地體驗過 luckin coffee 在北京一家望京門店的服務過程,深感資本之硬氣和店員之「佛系」。他們甚至沒有檢查我是否兌現了下載 App 註冊的承諾,就先行爲我免費泡製了濃醇的咖啡遞送上來,打破了我對實體咖啡店的刻板印象,也讓我對 ROI 及可能衍生的商業模式異常好奇。

我動員身邊的新零售從業者和觀察者一起來研究 luckin coffee 現象,琢磨這家「神奇」的咖啡店,咖啡壺裏到底賣的是什麼咖啡豆?

策劃人揭祕“小藍杯”咖啡的幕後營銷方法論

Luckin coffee 鋪天蓋地的廣告宣傳陣勢 + 無現金 App 點單的做法,背後究竟蘊藏着怎樣的數字化基因?它幕後的操盤者是如何思考這一套組合拳的打法,並衡量其效果的?

今天,我們採訪到了 luckin coffee 一系列營銷活動幕後的總策劃—— CMO 楊飛先生。曾在神州專車負責市場營銷的楊飛,將自己在這一領域深耕的經驗,灌注在 luckin coffee 的原型測試、冷啓動、線上線下聯動的營銷策略上,取得了階段性成就。

而楊飛先生本身也是《增長黑客》一書的讀者,我們對於 Marketing 應當結合技術和數據的觀點高度一致。看似豪擲營銷成本請代言、拓門店、玩裂變的背後,是基於成熟方法論(他將其總結爲「流量池思維」)的推演和迭代。

也是基於這一原因,我爭取到了提出某些敏感問題並得到耐心解答的機會(部分問題由增長官研究院讀者社羣提供)。

以下問答實錄,或許能夠揭示無人不愛的「小藍杯」幕後營銷方法論的深度思考。

策劃人揭祕“小藍杯”咖啡的幕後營銷方法論

範:一上來單刀直入,我比較好奇,你們當初是怎麼冷啓動的?

楊:我們最初在公司總部大堂(聯想橋店,開放給內部員工)和銀河 SOHO C 座(位置極其偏)、望京 SOHO(位置好)開啓了 3 個店的前期測試,算是 MVT 吧。在這些地方,我們測試 3 種打法:

總部大堂:觀察員工的的消費頻次、復購率、價格敏感度等。大家主要使用內部購買鏈接和微信下單,在此基礎上不斷測試各種價格組合、促銷政策的影響。

望京 SOHO:位置好,人流多,不缺新客,所以投放廣告不多,主要測試基於 App 的裂變營銷,主要看裂變數量、拉新速度,望京 SOHO 3 萬人覆蓋看需要多久能夠達到單店最高產能。

銀河 SOHO:位置偏,無人流,主要測試微信 LBS 門店定投廣告的效果,以及配合該廣告獲客後的裂變拉新速度。

最終結論是,通過 LBS 廣告迅速告知周邊人羣,以首單免費獲取第一批下載用戶,用有趣強力的裂變拉新(拉一贈一)吸引存量找增量獲得病毒增長,平均只需兩個月左右,就能做到門店單量成爲周邊生意最好的咖啡店。

策劃人揭祕“小藍杯”咖啡的幕後營銷方法論

範:線上和線下的投放是怎麼佈局的?(增長官研究院某讀者:我司的電梯廣告已經出現了 luckin coffee 的廣告,然而不在配送區域)

楊:luckin 看起來廣告投放很多,覆蓋生活圈。但其實投放不盲目,形式也並不多:

  1. 線下以分衆廣告爲主。這是做品牌效率最高的傳統媒體形式,強迫性好,反覆觀看。投放上我們選擇主要城區寫字樓和社區,不考慮配送區域,一是我們開店速度很快,可以提前預熱;二是消費者的消費半徑比較多樣,品牌投放以覆蓋人羣廣泛爲優先考慮。
  2. 線上廣告以微信 LBS 精準定向爲主。國內使用 LBS 這麼大量做營銷的,luckin 算是開了先河。基本上開店即投,反覆進行門店周邊吸量。這個投放是品效合一,但主要考慮 CPS(成交成本)。
  3. 在一個城市開店量基本覆蓋主城區,會考慮使用微信朋友圈的品牌合約廣告,進行一次形象提升。這個費用較貴,基本偏品牌展示,主要考慮曝光量和互動效果(用戶點贊、評論、領券)。

所以線上線下一共也就 3-4 種媒體形式,品牌主走線下,線上以效果爲主。

策劃人揭祕“小藍杯”咖啡的幕後營銷方法論

範:在媒介和明星代言上砸了多少錢?明星是怎麼選擇的?目的是什麼?增長效果如何?ROI 如何?

楊:保密,效果非常好。品質明星的選擇,非流量明星。主要是符合職場咖啡調性。

策劃人揭祕“小藍杯”咖啡的幕後營銷方法論

範:我比較關心補貼過後的用戶回購率和預期盈利時間。

楊:補貼還沒有結束,但目前用戶復購率在開店 3 個月以上的店,最高已經超過 80%,一是品質不錯,二是身邊口碑,三是性價比高。咖啡是高頻、易重度消費飲品,做好用戶畫像和 CRM,不擔心復購。

範:身邊朋友購買 luckin coffee 是因爲有優惠力度或者第一次想嘗試,但停止補貼後,或者熱度過去後,在咖啡行業中,luckin 主要核心優勢是什麼?

楊:核心優勢肯定是產品性價比。這個來源於:

  1. 使用新零售理念,全數據化運營和管理,並且通過場景流量超越傳統門店的線下空間流量。導致管理成本低、獲客成本低、流量裂變快、場景成本基本爲零,而傳統咖啡僅場租和裝修就有 30% 以上成本。
  2. 節約的成本,我們返回到咖啡消費本身,完成消費升級。即可以採購更好的咖啡豆(比一般商業咖啡貴 20% 以上),更好的咖啡機(瑞士頂級設備如雪萊等),更好的咖啡師(WBC 世界咖啡師大賽冠軍團隊),從而提高咖啡品質,讓用戶喜歡。

總之,核心優勢是商業模式根本性不同帶來的高性價比壁壘。相比於傳統店頭咖啡(依賴物理空間,價格高)和商超咖啡(價格低但選擇少、品牌和品質差),建立自己的優勢。

策劃人揭祕“小藍杯”咖啡的幕後營銷方法論

範:Luckin coffee 的品牌包裝策劃推廣,是誰牽頭做的?以往有過什麼案例?實在是很漂亮,看了就想掃碼。

我牽頭。以往有神州專車的操盤案例,我們通過安全出行差異化,作爲後入局者也是殺出了出行行業重重包圍,獲得了優質客戶和穩定訂單,並第一個全球上市。還有一些營銷案例,也獲得過一些榮譽,可以搜索。

設計本身是內部團隊+外部諮詢+廣告公司。採用了 UI 設計流行的扁平化(藍色)風格,無襯線字體。

策劃人揭祕“小藍杯”咖啡的幕後營銷方法論

範:你們的宣傳打得非常廣,線上線下電梯樓宇到處都是,而且質量都很高。只靠賣咖啡盈利感覺不太現實,未來規劃上有什麼佈局?

楊:開放式地想這個問題。第一,咖啡本身是高毛利產品,商業咖啡基本都是賺錢的,精品咖啡館不好說;第二,你佔有了足夠的線上流量(App)和線下終端(幾千家店),並且掌握了大量場景需求和用戶數據,你可以賣給用戶更多需要和有價值的商品。

策劃人揭祕“小藍杯”咖啡的幕後營銷方法論

範:我看你們營銷的流量入口始終是強調 App,而不是微信服務號,或者小程序。這背後的取捨,是如何做深層次判斷的?

楊:我認爲,App 能夠提供如下幾個優勢:

  1. 更全面的用戶信息收集,爲後續精準數據運營做準備;
  2. 更有歸屬感和友好性。咖啡是高頻行爲,App 是重行爲,但用戶一旦下載使用後,會比微信等更加個人、乾淨、友好。
  3. 基於自己的 App 內的裂變營銷等行爲,會不受微信政策影響。
  4. 小程序的「用完即走」可能不適合初期創牌,急需要用戶留存、裂變拉新的這個階段,更適合已經完成用戶積累的餐飲品牌(如肯德基等)。

策劃人揭祕“小藍杯”咖啡的幕後營銷方法論

範:你認爲做 App 的 growth 最重要的是什麼?流量?

楊:大部分人會說,是流量。真的是這個答案嗎?是,也不是。流量只是結果,移動互聯網時代最貴的是用戶關係和關係鏈。

關係鏈成本是鎖定用戶行爲和忠誠度的一個指標,如果沒有社交關係的綁定,很多功能強大的產品就很容易被用戶放棄,而注入了社交因素的產品,使用頻次會明顯增多,口碑推薦會提高用戶信任,消費購買完畢朋友間還可以相互比較。

而當用戶要放棄產品時,也要慎重考慮脫離圈子的影響。你可以很輕易地離開一個書店或者商場,卻很難輕易地離開一個朋友和一個朋友圈。

社交關係鏈是任何企業、任何產品在移動互聯網上最強大的護城河。低成本社交流量的獲取關鍵就在於社交關係鏈的打通。

今天的企業,一定要善於藉助社交平臺(微信公衆號、微信羣、朋友圈)的力量,在內容和福利的驅動下,觸發用戶身邊的連接點,進而將用戶的整個關係網絡打通。當企業自有用戶流量達到一定量級時,裂變的效果也就噴薄而出。

策劃人揭祕“小藍杯”咖啡的幕後營銷方法論

範:在流量紅利殆盡的當下,你認爲 App 最重要的獲客引流方式是什麼?

楊:以 luckin coffee 爲例,這是一杯典型的網絡新零售咖啡(App 下單,可自提可外賣,高品質咖啡),但由於獲客第一步是 App 下載,推廣難度還是不小的。你想想:誰會爲了喝一杯咖啡,願意下一個 10 多兆的 App?

之前內部討論時,luckin coffee 的 CEO 就問過我:「你認爲最重要的 App 獲客方式會是什麼?」我毫不猶豫地回答:「裂變拉新。」

相比於傳統廣告的品牌曝光、飽和式投放、內容營銷、公關事件等手段,我心裏清楚,咖啡作爲一種典型的社交飲品,將大部分廣告費用拿來作爲用戶補貼,激發老用戶分享好友拉新,將是最核心的獲客手段。

不誇張地說,今天一個企業如果沒有太多預算做廣告並投放到媒體,我不會特別在意,但如果它的 App 或者微信中沒有裂變營銷,那是不可接受的。

策劃人揭祕“小藍杯”咖啡的幕後營銷方法論

範:你如何看待增長黑客這個概念?你覺得首席增長官(CGO)會替代首席營銷官(CMO)嗎?

楊:2017 年 3 月,可口可樂宣佈取消設立24年之久的 CMO 一職,取而代之的是一個新角色——首席增長官(ChiefGrowthOfficer)。可口可樂的整體戰略也向「以增長爲導向,以消費者爲中心」持續轉型。

策劃人揭祕“小藍杯”咖啡的幕後營銷方法論

增設首席增長官並非可口可樂一家公司的特例。高露潔、億滋等快消品巨頭都聘請了首席增長官,以實現品牌的快速增長,提升增長在品牌戰略中的地位。

這一現象的背後,帶來的一個明顯趨勢是 AdTech 和 MarTech 的對決。

AdTech 從字面上理解就是把廣告和品牌內容送達消費者的技術和手段。在 AdTech 中,付費媒介、網頁廣告、SEM 付費搜索、原生廣告、程序化購買、DSP 等都是經常使用的方式。

MarTech 主要是指利用即時服務、優化消費者體驗流程、優化顧客轉化技術等技術手段,藉助大數據標籤、客戶關係管理、營銷自動化等管理系統而實現的技術化營銷。

AdTech 比較像營銷人員的「外功」,有預算和出街創意就能實現;而 MarTech 更像「內功」,可以爲企業數字化轉型和商業轉型提供整體解決方案。

現實情況是,MarTech 在增長驅動和獲客成本上明顯要優於 AdTech,也越來越成爲企業的核心增長手段。

我曾參加國內的 GrowingIO(一家數據分析公司)增長大會,作爲一個營銷人,在場下聽到一幫程序員在臺上的用詞,居然也有「創意」「熱點」「事件營銷」「自媒體」等,確實很有感慨。黑客增長與營銷的邊界正在模糊,甚至對傳統的營銷觀念正產生巨大的衝擊。

但在這樣的趨勢下,回到我們最開始的問題:增長黑客真的會取代市場總監嗎?

我的答案是,不會代替,但會融合。新一代市場總監一定要突破原有的營銷知識短板,掌握更多的產品、技術、數據等驅動增長手段,而增長黑客也會成爲企業市場核心組織,成爲與傳統品牌、外部廣告等共同存在的「三極」之一。

初創公司沒有龐大資金來選擇優質的推廣渠道以及頭部內容合作,在這樣的情況下可依靠大數據驅動和增長黑客,使之成爲助力增長機制。

成熟品牌雖然有了市場份額和大批忠誠用戶,但仍將面對持續增長的難題。用市場團隊補充增長黑客團隊,通過技術和數據的方式,來指導營銷廣告、創意、投放,也很有必要。

策劃人揭祕“小藍杯”咖啡的幕後營銷方法論

範:講講你對 Growth Hacking 裏最經典的模型——AARRR 的理解?

策劃人揭祕“小藍杯”咖啡的幕後營銷方法論

楊:我認爲 AARRR 有三點尤其重要:

第一,獲得第一批種子用戶。只有有了第一批用戶,纔可能完成後續其他行爲。尤其是裂變營銷,其實質是用老用戶帶新用戶,所以第一批用戶非常關鍵,是營銷的基礎。

第二,提高留存率。想要提高留存率,在網絡營銷中可以不斷試驗,這是增長黑客和傳統市場營銷的本質區別。增長黑客提出的 A/B 測試、MVT(最小化測試)都是爲了提高留存轉化率。當然,社交關係鏈也是提高留存率的重要手段之一。

例如,Facebook 早期發現用戶流失非常嚴重,爲了避免用戶流失進一步擴大,Facebook 在註銷流程後面新增了一個頁面。

當用戶要離開的時候,系統會讀出好友列表中互動最親密的5個人,詢問:「你真的確定要離開嗎?」很多本來要註銷的用戶擔心再也見不到這些朋友,看不到他們的狀態,心一軟就留下了。

這個頁面上線後,在沒花一分錢的情況下,一年之內爲 Facebook 減少了 2% 的損失,留下了 300 萬用戶。(範冰注:可參見《增長黑客》)

第三,裂變。也就是老用戶如何通過技術手段,將應用產品病毒式推薦給新用戶。這是本章講述的重點。

策劃人揭祕“小藍杯”咖啡的幕後營銷方法論

範:你爲何如此推崇裂變營銷?講講你對裂變的理解。

楊:裂變是什麼?《道德經》講「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指的是萬物生長的裂變過程。而裂變營銷,也是這個含義。從運營的角度,裂變營銷也符合 AARRR 模型,是其中的最後一環——自傳播。

傳播個體通過社交分享(獎勵、福利、趣味內容等),幫助企業進行拉新運營,以達到一個老用戶帶來多個新用戶的增長目標。

在裂變營銷中,最想實現的結果只有一個——最低成本、最大限度的獲客增長。雖然傳統的市場營銷人員也會關注增長,但和我們強調利用增長黑客的技術手段實現的增長有着本質區別,即是否能在「去廣告化」的情況下實現獲客。

衆所周知,在社交媒體發展不完全的時代,企業要想獲得市場聲量,最主要的手段就是打廣告。廣告的成本有兩部分:第一,創意製作成本;第二,媒體投放成本。

絕大多數情況下,企業在制定創意策略和投放策略時,憑藉的仍然是市場營銷團隊的經驗。這種對團隊經驗的依賴,讓創意和投放都可能是一錘子買賣,試錯能力差,失敗成本高,令企業的獲客增長存在着巨大的不確定性。

與之不同的是,我們強調用增長黑客的技術手段實現的裂變營銷,會大大降低廣告的不確定性。

與傳統營銷相比,裂變營銷的不同之處有兩點。

第一,強調分享。即必須通過老用戶的分享行爲帶來新用戶。這樣成本最低、獲客最廣。在微信、微博等社交 App 誕生並且成爲主流應用後,分享平臺和技術手段已經不是障礙,如何讓用戶分享纔是關鍵,而福利設計和裂變創意是主要解決手段。

第二,後付獎勵。將原來事前拉新獲客的廣告費用,分解成老用戶推薦的獎勵費用與新用戶註冊的獎勵費用,即:

廣告成本 = 老用戶拉新獎勵 + 新用戶註冊獎勵

而這些獎勵基本都採取後付模式,用戶只有註冊或完成行爲之後才能獲得獎勵,從而降低了企業的廣告投放風險。

根據以上兩點,增長黑客的主要任務就是以數據驅動營銷決策,在維持住企業原有用戶使用習慣、活躍度的同時,通過技術手段反覆測試以提高分享率,並不斷對新生用戶產生刺激,將廣告費用獎勵給用戶,貫徹增長目標,爲企業帶來利潤。

這種革命性的營銷思維有很多優點:

  1. 不斷更新,快速試錯,找出用戶活躍度的關鍵點,提升分享率。
  2. 使用技術手段,減少創意成本,降低廣告投放成本。
  3. 把廣告費獎勵給客戶,刺激用戶更廣泛地分享。

總之,通過技術實現的裂變增長,對於很多高頻低客單價的行業來說,是一種性價比非常高的拉新推廣手段。如果配合精準的裂變渠道,其拉新成本會大大低於傳統拉新成本。還要再補充一點的是,這種拉新流量是基於社交信任關係的拉新流量,轉化率以及留存率也超出傳統拉新渠道很多。

2017 年是肯德基進入中國 30 週年,他們做了一個「經典美味價格迴歸 1987 年」的活動,即把兩款經典產品調整回 30 年前的價格,回饋用戶。參與者只需要通過微信或者官方 App 成爲肯德基會員,在餐廳內憑券即可購買一份 2.5 元的吮指原味雞和一份 0.8 元的土豆泥。

策劃人揭祕“小藍杯”咖啡的幕後營銷方法論

這個活動本身並沒有多少新意,但創新的是廣告推廣方式:採用裂變手段,通過品牌自身媒體(微信公衆號、官方 App、支付寶平臺)發放優惠券,在限定時間內僅供會員使用。由於會員數量巨大,又是通過社交平臺分享,活動推出 36 小時後微信指數即突破 1000 萬。整個活動期間,社交媒體的總體聲量超過 9100 萬。

當然,這只是一個初級裂變案例,主動誘發分享的基因還不夠強烈。下面我們會用大量詳細案例來剖析各類裂變技巧。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