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烈火军校》用不同的视角重塑了青年的成长,引导年轻观众爱上青春励志作品。由欢娱影视、爱奇艺、腾讯影业出品,于正担任总制片人、艺术总监,惠楷栋执导,白鹿、许凯、李程彬、吴佳怡领衔主演的热血青春励志剧《烈火军校》于今日(8月6日)起在爱奇艺上线。

导读:以“烈火军校”的微观场景切入,这群青年的理想信念具有了穿越时空的现实力量。

文 | 黎河

《烈火军校》群像海报和终极预告片发布,青春与热血成了第一印象。

这部剧将视角投向21世纪初的“军校”,在这条投军报国的时间线上,一群热血青年分别从各自复杂的背景中汇聚到一起,历经磨砺,蜕变成长。相较于以往同类题材,《烈火军校》没有采纳此类题材惯常使用的宏大叙事,而用鲜活的青春芳华来映衬民族风骨。

剧中虽然没有全面贯穿的严肃激越的战斗场景,但每一个青年的弧光中都藏有家国情怀,励志主线与青年的成长历程相结合,一个更具年轻态的青春故事娓娓道来。

由欢娱影视、爱奇艺、腾讯影业出品,于正担任总制片人、艺术总监,惠楷栋执导,白鹿、许凯、李程彬、吴佳怡领衔主演的热血青春励志剧《烈火军校》于今日(8月6日)起在爱奇艺上线。每周二至周五20点更新2集,VIP会员始终抢先看8集。

既怀旧,又时尚,创作如何高级复古?

在今日发布的终极海报中,主要演员依次排开,不管是从整体服饰到细节配饰,一下把我们拉入了那个具有怀有感,又具有时尚性的年代当中。

为什么由欢娱影视制作的《烈火军校》能带有浓烈的年代气息,它又是如何把军校衣食住行等各个方面的细节都展现地淋漓尽致,成为考察民国时期这个微观场景的重要入口?

为了达到更真实的复原效果,剧中很多道具其实都是“古董”。

一只1912年的手包,就是由造型指导宋晓涛从国外购来,而剧中的许多配饰也是由其亲自采购回来的古董。除了这些具有历史价值的物件,整个团队也发挥主观性,并依托史料进行了老爷车、黄包车、卡车、摩托等多款车型的纯手工制作和改造。

“烈火军校”,引人遐想的不只是民国时期的建筑、服装和造型,还应有对“烈火”更为具象的表达和传递,比如实景搭造的烈火军校,则是耗时四个月、占地2万平方米的制作。

能够看到,欢娱影视一直以来都有对审美和传承的坚持。在去年的爆款剧集《延禧攻略》中,剧中妃嫔们团扇就有仿自故宫馆藏文物,通过情节的推动,剧集自然融入了手推绣、盘金绣、打籽绣、缂丝、点翠、绒花等传统工艺,甚至剧组专程把“打树花”传承人从河北张家口请到剧中为大家展示这项非物质文化遗产。

让每一项在剧中出现的物件都能找到相应的历史依据。通过这些创作硬件的把握,既增加了剧作的历史质感,也能为这些青年的塑造觅得切实依托。

事实上,剧集创作的历史精神,不仅仅是复原彼时置景这么简单,回归真实的“年代”,便能提供一种从历史看待艺术创作的视角。尤其对于军校、战斗等场景的复现,更需要创作者删繁就简。

极具年代感审美的背后,实则是《烈火军校》通过时代大环境叙事的用心。

优秀影视作品能通过艺术方式激活观众对特定记忆的情感,对现实世界的动能,对传统文化的感知,也只有这样,才能进而让观众在深层的价值观上产生共鸣。

一个“实力派”的军校故事,离不开对表演的信念

《烈火英雄》开拍前30天,剧组演员早已集结在横店的操场,身着军训服,在烈日下进行着日复一日的封闭式军事操练。

“做实力派,不做颜值派。”许凯的方向也明确,所以他不再是观众熟悉的文雅傅恒和软萌墨青,而是顾燕帧,它经历了从公子哥的玩世不恭到内心认真执着的青年战士,一个性格多面、感受多元的人物形象呼之欲出。

而对女演员白鹿而言,开头两集中,当这个“民国小男孩”模样的女生和所有男生相比,上墙淌泥都毫不逊色,而打斗场面也非常利索流畅,民国版“木兰从军”的故事也有了更多鲜活具象的解释。

在集中操练和拍摄的那段时间,整个剧组仿佛时光穿越一般,所有演员在刘天池的指导下,多喝红酒、听老音乐、看老电影,从细节处琢磨人物气质和行为,“信念感”就这样一步步积累起来。正如许凯在特辑中提到的那样,“我觉得顾燕帧是外表玩世不恭,但内心却是有一份责任。”

正因如此,剧中角色虽然都是青年,但内心丰富,层次分明,共同构成人物画廊中很独特的一个群像。但《烈火军校》不仅聚集了一批优秀的年轻演员,同时还召集到邵兵、刘敏、尹正、左小青、李勤勤等一众戏骨的实力加盟,它的成色在一开始都达到了一定高度。

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烈火军校》更聚焦于人,回归人性与情感,在张弛有度的节奏化故事中,讲述一个个“热血青年”的成长史。它虽然是一部年代剧,但不是一般年代剧的拍法。剧中人物和故事没有刻意落实在真实历史中,而是把它全部推到故事背后,主要以青年的命运,来展现家国环境下人的成长。

在大格局大环境的叙事中,《烈火军校》关注小人物的负重成长,让观众也能从这个特定的视角能看到时代的精气神。

所以当我们透过屏幕看到《烈火军校》的底色时,也是粗粝的、直接的、震撼的。因为它没有滤镜,所有演员的表演都能直接感受到那股燃劲儿,所有的画面也都能最大程度地容纳下观众的充分想象。

青春正能量的“时代表达”,有热血模样

《烈火军校》故事的开场是幽默的、反差的。

除了谢襄为了实现兄长的梦想,女扮男装躲过医院的体检,其他人的从军都多少有点阴差阳错。所以在一开始,一个弱女子、一群来自社会各阶层的男青年,怎么都想象不出来,他们会经历怎样地磨砺才会成为日后赴汤蹈火、守家卫国的勇敢战士。

于是,成长开始了,真正的故事也开始了。

除了顾燕帧和谢襄,其他主要角色也都从各自的人生境遇中汇聚到军校,共同拥有一个身份。于是,这种有新意的叙事视角促使该剧融合青春、爱情、家国情怀等多种叙事元素,让“正能量”的呈现兼具了厚重感和年轻态,在对特殊年代和地域的还原有着别致气韵。

但故事只是我们看到《烈火军校》的表现线索,怎样才能有更深刻的现实引导力?因为媒体提前看片的关系,我们有机会提前进入到更多的剧情。追下去,不后悔。

顾燕帧和谢襄两个角色,不管是战火纷飞的彼时,还是当下社会,都着典型的青年代表性和深刻的社会联系。

什么是热血?什么是青春?《烈火军校》用不同的视角重塑了青年的成长,引导年轻观众爱上青春励志作品。无需更多言语,对于内心真善美力量的坚持,对于责任和使命、光荣和梦想的追求都囊括其中。

“青春”的情感与“家国”的情怀撞在一起,融合形成了新的共鸣。一方面,他们拥有真挚友情、美好爱情,另一方面,时代的背景下,他们又背负起军人逆行的责任,生离死别,在残酷环境中遭受极致考验,引人入胜。

在故事的另一端,时代洪流冲击下,这群青年早已告别当初青涩的模样,在胜利之后,分头迈向不同的道路。但这段军校的故事却沾上了“青春热血守护爱国正义”的印记。当然,这种印记也能成为现实社会的精神食粮,鼓励当代青年秉持“少年强则中国强”的感召,砥砺前行。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