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到了8岁左右的时候,孩子已经有了时间观念了,不再会出现说10分钟实际上却是半小时的情况出现了。孩子每天都能坚持着按照顺序来做事情的话,自然而然的就有时间观念了。

导语

前段时间,有不少粉丝妈妈们给开心爸爸留言,说了自己孩子的一些表现:

比如有的妈妈们说,自己的孩子实在是太“性急”了,要个玩具,在网上面买了还不行,必须一天看十几次的手机,嘴里面还说着,为什么快递员叔叔还没给我送过来;到超市买东西排个队,孩子也是不停的问,妈妈为什么还没轮到我们,我都等了好几天了;等公交车的时候,稍微等一会就开始大声的发牢骚,公交车到底哪里去了,为什么还不过来;在家里面做个蛋糕,也是不停的问,妈妈好了没,妈妈好了没......

有的妈妈遇上的是这样的孩子,干什么事情都是慢慢吞吞一点都不着急的样子。每天晚上从8点的时候就开始督促孩子去洗澡了,9点半能开始洗就够不错的了;收拾一下玩具,3个小时都收拾不完;早上怎么叫都不起床,起来后也是慢吞吞的;说好的多长时间完成,每次都是拖延很久......

虽然说,孩子小的时候,出现这种情况也没什么太大的问题,太性急了,爸爸妈妈们帮助他们控制一下时间也就过去了;太磨蹭了,爸爸妈妈们督促督促他们也就差不多了。但是长大以后可不一样了啊!这样的习惯一旦养成,真的是“后患无穷”啊!

实际上孩子的这些表现,都可以归结到“没有时间观念”上。

而时间观念对于孩子来说,也是非常重要的。

一方面缺乏时间观念的孩子,会导致拖延症

没有时间观念,在做事情的时候,就会下意识的拖延,这是人之常情。时间长了,就会让孩子养成拖延症,就算是日后明白了时间,但是在做事情的时候,还是会拖延的。

这对于孩子来说是非常不好的,拖延症一旦养成很难改过来。

另外一方面,缺乏时间观念的孩子,会形成迟到的习惯

没有时间观念,还容易让孩子形成迟到的习惯。不论是上学时,还是工作时都是一个很不好的习惯。一个经常迟到的人,他们的社交会受到很大的影响,甚至会影响到他们的未来。时间都去哪儿了,孩子对于时间真的没有什么概念

尽管很多孩子小的时候就能够把“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之类的诗词背的管瓜烂熟,但是要让他们真正的拥有时间观念,知道不同时间代表的长度,这确实是太难了。

孩子对于时间的认识,从3岁才刚刚开始。

事件本身就是一个很抽象的概念,给谁都很难说清楚,特别是时间和时刻以及时段这些概念。而对于孩子来说,理解时间就更加的难了。

儿童心理发展学研究表示,3岁前的孩子是没有什么时间观念的,就算是他们嘴上面说着我只玩10分钟,我只看了1分钟的话,实际上他们是不明白10分钟、1分钟到底有多长的。对于孩子而言,所有对时间的理解,都是靠着身体内部的“生物钟”,也就是自己的生理变化开间接的了解事件。

比如孩子说的玩10分钟,可能是当他自己觉得很累,不想继续玩的时候,在他们的认知世界里,到这个时候才算是过去了10分钟。在比如说孩子说的自己看动画片只看1分钟,虽然说过去很长时间了,但是在孩子心中并没有一个标准的量度,所以只能是当他们坐的比较难受了,或者是不想继续看下去的时候,才会觉得过去了1分钟。

而正确的,关于时间的认识,要从3岁左右才开始逐渐地形成。

一般来说,对于3-4岁的孩子,已经可以知道白天和黑夜的区别;4-5岁的孩子开始能够明白什么是昨天,什么是今天,以及什么是明天这个比较复杂的概念。虽然有的时候会说错,但是从理解的角度上,他们已经是可以理解这几个概念了;5-6岁的时候,孩子们就可以大致的明白一些简易的时间概念了,比如一天有24个小时,自己早上8点的时候需要去幼儿园,晚上9点需要睡觉等等。到了8岁左右的时候,孩子已经有了时间观念了,不再会出现说10分钟实际上却是半小时的情况出现了。

一会儿,等一下是多久?本宝宝只活在当下

同样的,我们成年人常说的“一会儿”“等一下”这些代表时间的词语,孩子根本就无法理解。在他们的思维中,只要是自己饿了,就需要马上能够喝到奶,就算是爸爸妈妈说了,你等一会,喝奶我还需要冲水加奶粉,搅拌均匀晾凉了才能给你喝啊!但是孩子根本不会想这些东西,在他们的大脑中就会觉得,只要自己要,奶就应该马上出现在面前一样。

所以,虽然爸爸妈妈说着,你等一下,就一会儿之类的话,但是在孩子头脑中根本不会形成相应的反射,他们还是会坚持自己的想法,按照自己的理解去做出相对应的行为。

另外,对于孩子来说,大脑发育也不成熟,对于自己行为的控制能力也很差,所以说,等待对孩子来说是一个很大的挑战,他们不能等也不愿意等。

时间流逝,像水一样的流吗?

而且孩子对于时间的流逝也没有什么概念。

对于成年人来说,在特定的场合之中,那真的是“分秒必争”或者“度秒如年”。但是对于孩子来说,根本没有这个概念,什么10分钟以后就要出发了,对他们来说根本没什么概念,甚至在很多孩子心中,时间就像是家里面的碗一样,是个只要自己需要,就一定会出现在面前的东西。既然是这样,那就根本没有必要去珍惜了。

所以,孩子在面对爸爸妈妈催促的时候,会非常的平静,而这种表现,在爸爸妈妈眼中,就是拖拖拉拉的了。

所以,孩子对于时间是没什么概念的,特别是3岁之前的孩子,更是对于时间管理一无所知。如果爸爸妈妈用时间来要求他们的话,就只能是事倍功半了。如何培养孩子的时间观念

时间,准确的来说包括两方面的内容:时间的顺序,以及时间的距离。而培养孩子好的时间观念,先应该帮助孩子认识什么是时间。

时间的顺序其实很好理解,就是对于一些事情发展的先后,一些情景出现的顺序。而让孩子理解时间的顺序,其实也比较轻松一些的。

多说时间类的名词加深孩子的印象

在日常的生活中可以多和孩子说一些有关时间的名词,比如明天,星期三,一会儿,很久,下一次等等,当然开始的时候孩子肯定是不能理解,但是在爸爸妈妈的不断刺激,以及具体事例的影响下,是能够逐渐明白的。

比如爸爸说,宝宝你得等一会,爸爸把菜切完就帮你开电视。然后在过了一会帮孩子打开电视的时候,告诉他们,刚才等的那段时间就是“一会儿”。类似的场景多次重复以后,孩子对于这些时间类的名词,就能够有一个比较深的影响了。

用具体的事物来帮助孩子理解什么在前什么在后

这种具体的事物很多,最常见的莫过于钟表了。

拿着表盘可以给孩子看一下,钟表上面每根针的转动都代表着不同的时间流逝,而且,表针的转动是有顺序的,用秒针来举例的话,秒针需要先后通过1、2、3、4等数字,也就是说,1点是要排在2点前面的,4点在3点的后面。

拿着日历也可以让孩子明白,什么是昨天什么是今天什么是明天,以及昨天今天明天的顺序到底是什么。

时间的距离,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时间有多长。这个方面更侧重的是,孩子对于时间的估计,以及对于时间的珍惜。爸爸妈妈们可以通过这几个方式来帮助孩子。

将时间的距离具体化

如果爸爸妈妈们只是嘴上面说,几分钟几分钟的样子,孩子也只能是大脑里面自己脑补,肯定是没什么效果的。如果是把这个几分钟具体化了,对于孩子来说,就好接受多了。

比如拿出闹钟,告诉孩子1分钟,就是秒针走一圈,或者分钟走一小格的时间。而这段时间是可以通过秒针走一圈来感受到的。时间长了次数多了,孩子对于小段时间的估计能力就会强不少,如果爸爸妈妈再说几分钟的话,孩子自己心中就能够脑补出来那个秒针走的画面了。对于这段时间有多长,自己也会有一个基本的概念了。

将时间的距离用事情来类比

另外一种方式是用做某件事情来类比时间的距离。开心爸爸在这里说的时间,可能是刷一次牙的时间,可能是吃一次饭的时间......等等,只要是具体的,孩子能够自我觉察的事情都可以拿来帮助孩子们类比时间。

比如孩子很喜欢看动画片,而现在的动画片每一集都是固定时间的,比如是10分钟吧,这时候一集动画片就可以作为一个类比的对象,来帮助孩子理解10分钟到底有多长。而下次,爸爸妈妈再想说10分钟的话,就可以直接用一集动画片来代替了。

在孩子心中,这些具体的事情,远比说几分钟要形象的多。

这些都是需要平时爸爸妈妈多给孩子普及的,只有不断的重复,才能给孩子形成深刻的反射,从而对时间的顺序以及时间的距离有最基本的了解。

当孩子有了基本的时间概念,爸爸妈妈们就可以从这3个方面来培养他们的时间观念了。

把作息用表格固化下来

培养孩子好的时间观念,用表格做好作息表是很有效的一种方式。

有了表格的说明,孩子就会知道,每天自己醒过来之后,分别需要干一些什么事情,比如起床、洗漱、吃早饭、上学等。时间长了,孩子就会形成一个身体的惯性,这时候,养成的好习惯,也就是培养了孩子的时间观念。

另外,既然制定了作息表格,就要严格执行,不光是孩子,爸爸妈妈也应该严格按照这个表格来做。对于孩子的进步多表扬,对于孩子的耍赖也应该坚持原则。

做事情要有顺序

平时我们做的事情,都是遵循一定顺序的。

比如起床后,首先要做的就是洗脸刷牙,然后才是吃早饭。而这些做事情的顺序,在一定程度上也正是时间观念的体现。孩子每天都能坚持着按照顺序来做事情的话,自然而然的就有时间观念了。

一开始这样要求孩子的时候,肯定会遭遇很多阻力,爸爸妈妈们更应该坚持原则,该让孩子做到的事情绝对不妥协,这才是真的对孩子好。

爸爸妈妈做好榜样

对于孩子习惯的养成,爸爸妈妈的榜样力量是很重要的。

很多时候,孩子怎么做做什么,都是看爸爸妈妈是怎么做的。如果爸爸妈妈本身是一个急性子的话,他们也会有样学样的有什么事情都着着急急的去做;如果爸爸妈妈是不紧不慢的话,孩子也会学着放心不少,做什么事情都很慢了。

最后

所以,那些性急的孩子,以及那些磨蹭的孩子,爸爸妈妈在生气的时候,更应该静下心来看看,他们是不是还小,对于时间观念并不是很理解。

找到原因才能更好的帮助孩子改正,才不会误解孩子。

最后,关于孩子时间观念方面,您有什么想说的吗?留言一起来聊聊吧!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