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經網上流傳一句話,“我們都長成了自己討厭的樣子。”這讓我想到前段時間熱映的電影《千與千尋》。這部影片被認爲是千尋的自我成長之路,但我同樣也想說,是千尋在自我成長的時候,沒有丟掉的那些最重要的東西才讓千尋得以圓滿。

那些最重要的東西是什麼呢?接下來,我想從意象對話中“信、愛、知、行”中選取“知”這個角度中的“自知”進行分析。

不自知”有什麼表現?

千尋在湯婆婆那裏面對着很多貪婪自私的成年人,當無臉男出現的時候,千尋對他是尊重的,是關心的。看他被淋雨,會問他會不會感到冷,會不會感到害怕;而成年人對無臉男是嫌棄的,是貶低的;當無臉男扔出金子的時候,千尋是拒絕的,並告訴對方:”我不需要。“而那些成年人則會撲過去,一把摟住那些金子,並不斷地去撿拾,去爭搶更多的金子,也從最初討厭排斥無臉男的狀態,立刻變成畢恭畢敬,您有什麼需要儘管說的姿態,接着,就被無臉男喫掉了。

尊重,善良,真誠是千尋看重的東西。她知道自己想要的是找到方法救出父母,那麼多的金錢對他來說不是必要的,而那羣成年人似乎已經陷入慾望的熔爐,一切都是爲了利益至上。這個爭搶金子的片段事實上是一個象徵,即如果一個人陷入無止境的慾望,而不自知自己真正的需要,那麼最終他會走向毀滅。就像意象對話裏面涉及的,象徵死本能的魔鬼原型一樣,魔鬼不斷地追求下去,永遠不知道滿足。當心永遠被魔鬼控制,而難以自拔,漸漸地,你會迷失,不認識自己,最終被自己毀掉。

實際上,他們最初需要的可能不是這些,只是漸漸地,忘記了,迷失了,而不得不以這樣一種方式去填充內心的空虛。可能是想要被尊重,可能是希望被認可,可能是想要逃避孤獨……但有時候,承認這些並不容易,堅持這些也很難。於是很多成年人會選擇走這樣一條“普通又安全”的路,看似走了捷徑,實則更加艱辛。

人們的確很擅長自我欺騙,但往往失敗告終。人們會一遍一遍用認知告訴自己,我要怎麼樣我應該怎麼樣,人們會以爲這樣就可以了,事實上卻發現,我們會開始焦慮、抑鬱、失眠,會莫名其妙的不開心,會覺得隱隱地不安。一個人在認知上的確是可以自我欺騙的,但我們的潛意識是很聰明的,是知道的,當你一次一次地壓抑,不去看見,它就會以軀體問題的形式爆發。

不喜歡現在這個樣子,我要怎麼辦?

意識到,自己如果想要做出改變是需要做出很多努力的,這個過程並不容易。就像千尋在這樣的環境下堅守自己的本心是很困難的,總會有人誘惑你,總會有人貶低你,諷刺你,利用你。

理解、接納自己。意識到自己之所以變成這樣自己不喜歡的樣子是有一些原因。

看看自己真正的需要是什麼。當一個事情得以發生或者得以維持,是因爲這裏面有我們自己需要的東西,那麼,我們可以試着問問自己,自己想要的是什麼?是通過這種方式來滿足自己的哪些情感呢?或者你可以試着看看,如果是一個小孩子想要改變,那麼這個小孩子多大呢,樣貌如何,他想要什麼,發生了什麼呢?

不斷地練習。如果一個人長期背離自己的本心,想要重新獲得自知的能力是困難的,是需要付出相應的努力的。你可以試着從小的地方做起,例如爲什麼我今天選擇了咖啡而不是茶?爲什麼我今天穿了這件衣服?漸漸地,當你對這種方式熟悉起來,就可以較爲容易地知道自己在一些事情上的需求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