歲月的積澱使得酒清香四溢,也使得歷史芳香醇厚.時間的長河在不停的流淌,歷史也在不停的發展.讓我們一起撥開那歷史的迷霧,回到那刀光劍影,戰鼓雷霆的年代,亦或是那“舉酒邀明月,對影成三人”的詩意時光,感受勝者爲王的喜悅、敗者爲寇的悲涼,亦或是那一將功成萬骨枯的慘烈、採菊東籬下的淡泊無爭,深思古人們睿智的哲思與遺留給後人的教訓.

1981年12月的一天,在遼寧錦州一個小鄉村裏有一場特殊的授予抗美援朝紀念章的儀式。

這天總政治部帶着爲蔣慶泉老人特製的一枚參戰紀念章。羅援將軍,以及蔣慶泉的老首長,當年志願軍23軍政委,年過半百的裴周玉老將軍,也參與了此次授章活動。

志願兵被美軍俘虜,美:去日本進修!他選了另一條路後消失三十年

蔣慶泉老人

蔣慶泉老人一身戎裝,精神抖擻,昂首闊步的走上主席臺。臉上是掩蓋不住的歡喜。只聽老人大聲報告:“裴政委,我是志願軍23軍戰士,我的團長×犧牲了;營長×犧牲了;連長×犧牲了;排長×犧牲了,現在你的戰士蔣慶泉來向你報道。”老人聲音洪亮,喊出了內心壓抑了很久的聲音。裴周玉老將軍由兩位戰士扶着地將參戰紀念章別到蔣慶泉的胸前,鄭重的給了彼此一個擁抱,臺上的兩人也都泣不成聲……

志願兵被美軍俘虜,美:去日本進修!他選了另一條路後消失三十年

蔣慶泉,中國人民志願軍老戰士,1949年參軍,小時候家裏窮沒上過學,但是入伍後的他熱愛學習,1年就當了步行機員,一個技術兵種。1953年4月18日,蔣慶泉所在的連隊接到上級命令,要求攻佔石峴洞北山,扼守陣地,組織炮火反擊美軍。

戰火持續了兩天,美軍不斷的逼近高地,我軍也損失慘重,連長陣亡、排長陣亡、班長陣亡,一個連隊只剩下十幾名戰士。倖存的戰士圍着擔任步話機員的蔣慶泉,掩護他幫炮兵找到準確的“開炮”的位置。通過步話機,蔣慶泉實時告訴戰友敵人的距離,40米,30米,20米… 敵人越來越近,這時候只聽見步話機裏傳來他的嘶吼“向我開炮!向我開炮”

志願兵被美軍俘虜,美:去日本進修!他選了另一條路後消失三十年

只是他沒等來戰友的炮火,先中了敵軍的子彈。所幸沒死,只是淪爲了美軍的戰俘!或許是被他的行動所打動,美軍沒有殺他,反而帶到醫院救了過來,企圖引爲己用,美方給了他三條路,第一條:去日本進修,回來後當間諜,他拒絕了!第二條:去臺灣當間諜,他拒絕了!在他心中,戰俘不等於叛徒。他有國家,有信仰,有血性,那之後的遭遇自是苦不堪言。

抗美援朝勝利後,6000多名志願軍歸國戰俘被送到遼寧昌圖的歸來人員管理處。我軍優待他國俘虜,對自己被俘的戰士卻太過苛責。老人回國後經歷了一段時間的“處理”,最終返回遼寧老家,過起了50多年隱姓埋名的生活。

1981年,中央專門下發文件,爲當年志願軍被俘戰士落實政策,這才找到老人。鄉親們才知道這個賣鞋墊、樸素平凡的老人原來是個大英雄。政府給他的補償和特殊待遇,老人都一一謝絕了,只提出一個要求希望得到一枚抗美援朝紀念章。這纔有了授章儀式。

志願兵被美軍俘虜,美:去日本進修!他選了另一條路後消失三十年

方誌敏曾在獄中寫到:未來的中國,你們一定能坐在寬敞明亮的教室裏唸書,裏面還有電燈……

是的,這些現在都做到了,可是建立一個強大的國家總是要付諸英雄的鮮血,我們要做的,能做的,不過是尊敬英雄、牢記英雄、弘揚英雄事蹟,不要讓他們流了血,還要流淚。

歷史是一條長河,它奔流向前,無止無息。每件事都是一滴水,無論事件大小,都是這條巨河的一部分,都彙總在這裏。水,是生命之源;歷史的長河,則是人文之本。我們能在它那兒獲取無盡的智慧。那麼,我們又從它那兒獲知了什麼呢?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