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点快点,楼下有个小朋友喉咙里卡了东西!”

10月7日中午,湖南省第二人民医院神经外科护士罗菁菁参加闺蜜的婚礼,在与朋友聊天中,突然新娘拉着她的手穿越人群,往楼下跑去。

罗菁菁回忆,当时看到一群人围在大厅里,她赶紧跑过去查看情况。

此刻,有好心人正抱着小女孩在抠喉咙,孩子瘫软不能站立,嘴边还有泡沫样的液体。

罗菁菁说,小女孩大约3岁左右,当时已经窒息状态,凭借着职业敏感,她判断是异物阻塞气道。

她立即站在小孩背后,用海姆立克急救法熟练的进行抢救。

用两手臂环绕女孩腰部,一手握拳,将拳头的拇指一侧放在肚脐和胸骨间的腹部,另一手包住拳头,快速向上重击压迫小孩的腹部。

幸运的是,经过一分多钟的抢救,终于从小女孩口里排出两颗硬币大小的水果硬糖。

事后询问后才知道,小朋友在下楼梯的同时,往嘴里塞了两颗喜糖,忽然喊着喉咙痛,便开始作呕吐状,随即面色苍白,全身无力瘫软下来。

经过罗菁菁的抢救,小朋友转危为安,小女孩在母亲的安抚下用微弱的声音说:“妈妈,我喉咙不痛了。”

罗菁菁是湖南省第二人民医院神经外科二病区一名普通护士,为人亲切,总是笑脸迎人,事后她也未向同事说及此事。

10月10日中午,一对年轻夫妇经过几番打听,来到神经外科二病区护士站,送了一面感谢锦旗,直到这个时候,大家才知道罗菁菁救人的事迹。

“作为一名医护人员,这是我应该做的。”

现在回想起来,罗菁菁显得有些激动,她说能将自己在理论中学到的知识用到实际生活中来,并且在最短时间内成功救治孩子,她感到很自豪。

据了解,湖南省第二人民医院神经外科是湖南省重点学科,有吞咽功能障碍的危重患者很多,病房每周都有相关专业知识和操作的培训。

“一旦发生噎食,一般很难自然咳出,如果不幸遇到这种情况,一定要保持冷静,运用海姆立克急救法急救, 切勿盲目地用手指去除婴儿和儿童喉中的异物,因为这样可能将异物推入气道,从而造成进一步的梗阻或损伤。”

该院神经外科二病区刘少波主任提醒,“海姆立克急救法非常简单,效果也很好,是一项人人可以学习的急救技能。”

什么是海姆立克急救法?

海姆立克急救法是利用冲击腹部——膈肌下软组织,被突然的冲击,从而产生向上的压力,压迫两肺下部,驱使肺部残留空气形成一股气流。

这股带有冲击性、方向性的的气流在气管内长驱直入,就能将堵住气管、喉部的食物硬块等异物驱除,使人获救。

如果是成人,抢救者站在患者背后,用两手臂环绕患者的腰部,一手握拳,将拳头的拇指一侧放在患者胸廓上和脐上的腹部,用另一手抓住拳头,快速向上重击压迫患者的腹部,重复以上手法直到异物排出。

如果是婴儿,救护者跪下或者坐下,并将婴儿放在膝盖上。

如果方便,将婴儿衣物脱去,脸朝下,其头部略低于胸部,用手托住宝宝的头部和下颌,注意避免压迫喉部的软组织。

救护者的前臂靠在膝盖或大腿上,支撑婴儿,用手掌根部,在婴儿的肩胛之间用力拍背5次,每次都用足够的力量拍打。

进行5次拍背后,将救护者的空手放在婴儿背部,并用手掌托住婴儿后脑将婴儿翻正,面部朝上。

保持婴儿的头部低于其躯干,用食指及中指在胸部中央的胸骨下半部快速按压5次,以每秒钟1次的速度进行胸部快速按压,每次都以产生足够的力量来清除异物为目的。

重复上述动作,以压力帮助宝宝咳出堵在气管的异物,解除呼吸道堵塞。

如果是2岁以上儿童,抢救者站在孩子背后,双手放于孩子肚脐和胸骨间,一手握拳,另一手包住拳头,双臂用力收紧,瞬间按压孩子胸部,持续几次按压,直到气管阻塞解除。

(编辑Anne。图片来源网络,仅供参考)

湖南医聊特约作者:湖南省第二人民医院 单华 朱颗粒 徐珊

关注@湖南医聊,获取更多健康科普资讯!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