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屢屢折桂“諾獎”,爲何大學排名卻不高

2019年度THE世界大學排名發表現場

本月初,2018年度世界諾貝爾獎評選結果公佈。日本科學家本庶佑憑藉在“發現新癌症治療方法”方面的貢獻獲得諾貝爾生理學.醫學獎。這讓日本諾貝爾獎的獲得者人數(含外籍日本人)增至27位。日本再次成爲世界關注的焦點。

而據此不到一個月前,作爲世界三大大學排名之一的英國泰晤士高等教育 THE(Times Higher Education)剛剛公佈了《2019年度世界大學排名》。共有來自86個國家的1250所大學獲得排名,在世界23000餘所大學中,能夠獲得排名的僅佔到5%。

日本屢屢折桂“諾獎”,爲何大學排名卻不高

2018年度諾獎獲得者(右)本庶佑 先生

那麼此番日本大學的表現如何呢?

2019年度,日本共有103所大學(去年爲89所)獲得排名(國立55所,公立10所,私立38所),在大學總數上超過英國,位列世界第二 。儘管如此,具體大學的名次卻並不高。東京大學,位列42名,較上一年度(46位)略有提升;另一所著名大學京都大學,憑藉“產業界收入”一項的突出表現,名次從去年的74名升至65名。而其它大學,相較於之前的排名,多數表現平平,其名次或下降或維持原狀。

於是乎便有不少國人心存疑惑:日本獲得了那麼多的諾獎,教育科研水平自然不俗 ,爲何大學排名卻不高?

關於第三方機構的大學排名,歷來頗具爭議。儘管如此,全球化的日趨加劇,大學對生源的競爭變得日益激烈。縱然大學不會被所謂排名牽着鼻子走,但又不能全然無視。在大學早已從精英教育走向大衆化的今天,名校依舊是稀缺資源,學生和他們的父母對名校的追逐熱情有增無減,甚至愈演愈烈。

既然擇校,就要有量化的參照指標,於是大學排名便成爲學生擇校的重要依據;既然排名,就要有一套評估的標準,不同的標準會產生不同的排名結果。問題時,除了相關專業人士,作爲教育消費者的普羅大衆,多半隻看排名的最終結果。

THE排名標準主要分5大項13個指標,即教育(Teaching)30%、研究(Research)30%、被引用的論文數(Citations)30%、來自產業界收入(Industry Income)2.5%、國際化(International Outlook)7.5%。從評估分值中我們清楚地看到,排名更側重研究性,這亦是那些綜合研究型大學排名普遍高於單科大學的主要原因。

按照經營者不同,日本大學分爲國立、公立和私立三大類,總數逾七百所。與歐美諸國不同,日本大學發端於國立,在以研究爲主要評價標準的排名中,國立大學排名普遍較高。特別是幾所舊帝國大學更是獨領風騷。

日本私立大學,佔到大學總數約三分之二。作爲國公立大學的重要補充,遵從不同的建校理念,以滿足不同羣體的個性需求。在THE2019排名中,藤田保健衛生大學、帝京大學及順天堂大學位列私立前三。可以看出,私立獲得排名高的多爲醫科大學,這類大學憑藉雄厚資金及研究成果通常能夠獲得一個不錯的排名。

被引用的論文數(Citations),是考察大學研究影響力的重要指標,而日本大學卻在此項整體失分嚴重。

日本“論文產出”低增長問題由來已久。全美科學財團(National Science Foundation, NSF)報告顯示,日本的論文數世界排名已從2003-2005年的世界第二位下滑至第六位。研究費用投入不足、年輕學者僱用和研究環境欠佳、研發基地發展不良被認爲是問題所在。而“論文產出”數量不足直接影響到大學的世界排名成績。

世界主要國家論文排名

日本屢屢折桂“諾獎”,爲何大學排名卻不高

值得注意的是,在2019(THE)大學排名中,“被引用論文”單項評估,帝京大學以93.1分位列日本第一,遠超綜合排名第一的東京大學(位列第九)。帝京大學也正是憑藉“被引用論文”方面的的突出表現,首度進入500強榜單(之前未曾進入排名榜)。中國學生和家長對帝京大學相對陌生,其實,學校的醫科首屈一指,更與包括哈佛、北大在內的世界知名院校有着密切的合作。

而中國學生和家長耳熟能詳的一些私立名門,多爲“國際牽引型”大學,這類大學在世界綜合大學排名中,名次並沒有想象中的高。原因是“研究力”得分較低。

政府對大學資金投入不足,是造成日本大學排名上升緩慢的主要原因。

日本固然有重教育的傳統,但伴隨着政府公共支出的不斷上升,政府對高等教育的投入較低(其實,這也是世界大學普遍面臨的一個問題)。近年來,政府大學資金援助已越來越多地偏向競爭型項目。這對私立大學更爲不利。相較於政府,日本家庭對高等教育投入巨大。戰後形成的傳統,讓日本家庭變得“通情達理”:認爲戰後國家資金有限,家庭理所當然應爲教育多投入。OECD的統計數據顯示,日本高等教育機構總支出中,公共資金投入比爲34%,是成員國平均值的一半;而家庭負擔極大,教育支出佔到家庭收入的51%(OECD平均值爲22%)。

世界主要國家政府科學技術投入(GDP)佔比

日本屢屢折桂“諾獎”,爲何大學排名卻不高

日本沒有美國私立大學那種校友捐款的傳統,大學獲取資金渠道相對單一。除去政府有限的私學援助金,私立大學運營經費更多會依靠學生繳納的學費。這讓私立大學難免將更多的精力放到教育經營方面,“服務”意味加重。在資金有限的條件下,對研發投入相對欠缺,導致日本私立大學在世界綜合排名中名次難以提高。私立排靠前的多是那些帶有醫科專業或附屬醫院的大學,這類大學因爲能夠獲取雄厚資金,也能夠更多地投入到研發中,研究力多半表現優異。

國際化程度偏低,是日本大學的另一塊短板。

日本大學在“國際化”項的得分普遍不高,特別是那些綜合性研究型大學。根據OECD的統計,日本高等教育機構中,外國留學生的人數比例約爲3.4%,低於OECD成員國5.6%的平均值。 東京首都職能過於集中,使超過一半的外國留學生集中在東京,致使地方大學國際化程度偏低。而隨着全球化的深入發展,大學“國際化”所佔比逐年提高。日本如何解決這一悖論:既保住傳統,又推進國際化,值得關注 。

THE主編Phil Baty先生對日本大學排名做出如下的評價:日本大學確確實實有所“改善”,今後在資金投入及國際化方面仍需繼續努力…… 日本已然意識到自己的弱項,併爲尋求改善方法開始付諸行動。

現在,以SGU爲代表 一批“國際化牽引型”大學正在加快步伐,以提高自身國際化。具體做法包括增加英文授課比重、留學生接收、與國外大學機構合作聯和授予學位、學分交換、採用國際評估、建立世界頂級研究據點、與世界大學(機構)合作......

2016年日本修改國立大學法,新增“指定國立大學法人”,旨在建立一批世界頂級科研基地,以提高日本的研究能力。東北大學、東京大學、京都大學、東京工業大學和名古屋大學成爲首批指定國立大學法人。此外,國際共同研究加速基金、WPI(世界頂級研究基地項目計劃)等項目也在緊鑼密鼓實施中。除此之外,加強科研經費投入、扶植年輕學者、加強國際間合作,建立完善的人才培養系統、組建科研基地等業已成爲今後日本大學努力改進的方向。

對此,筆者主張應樂觀看待日本大學的發展:今後大學整體排名應逐步呈上升趨勢。

<附>

日本屢屢折桂“諾獎”,爲何大學排名卻不高

日本屢屢折桂“諾獎”,爲何大學排名卻不高

日本屢屢折桂“諾獎”,爲何大學排名卻不高

日本屢屢折桂“諾獎”,爲何大學排名卻不高

日本屢屢折桂“諾獎”,爲何大學排名卻不高

陳小牧新書推薦日本屢屢折桂“諾獎”,爲何大學排名卻不高

購書請聯繫陳小牧工作室

日本教育及留學諮詢請添加

陳小牧工作室微信小號:cxmjp001

qq諮詢:371437039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