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金十數據

  上週美聯儲決議宣佈近十年來的首次降息,股市卻應聲大跌。

  外匯天眼指出,由於降息幅度不及預期,市場押注9月降息的呼聲更響了。儘管美聯儲決議上強調本次降息並不意味着降息週期的開啓,7月決議的降息和停止量化緊縮計劃的決定是“寬鬆政策”迴歸的重要標誌,會引起市場“巴甫洛夫”的反應。

  數據也證明了其合理性。根據Strategas的數據,回溯到1982年,標普指數在首次降息和下次加息之間的平均年化回報率爲20%,而中位數增幅爲13%。該分析指出:“‘不與美聯儲作鬥爭’這句投資界的行話是經得起時間考驗的。如果投資者順着美聯儲的政策方向,那麼他們將會賺得盆滿鉢滿。”

  該分析還發現,即使加息,股市也能大漲。比如美聯儲在2015年底開始加息時,美股也表現極好。福布斯評論稱:“在加息週期的早期,較高的利率實際上對股市有利。這是因爲早期加息的宏觀背景往往是經濟好轉、增長快。”

  這是不是就說明了,在低利率的環境下,短期內無論美聯儲降息還是加息,股市都會大漲?

  恐怕沒那麼簡單。事實上,近十年股市的出色表現和國會輸血密切相關。自2010年以來,爲了將經濟增長保持在近十年前的水平,聯邦支出不斷增加,這增加了市場流動性,也幫助了經濟恢復。

  問題是,10年以來的低利率水平和流動性過剩已經令貨幣傳導系統變得薄弱,“刺激”的能力已經相當有限,這也是爲什麼減稅政策始終無法如預期發揮作用。

  外匯天眼指出,當美聯儲開始降息時,市場就陷入看漲狂歡了。而事實上,股市並沒有真正開始走牛,只是被看漲勢頭進一步抬高。其結果是,美聯儲降息週期結束時股市都會表現得不如人意。

  有人可能又會反駁,80年代和1995年降息後,股市的強勁表現確實持續了一段時間,這又怎麼解釋呢?

  當年和現在情況大不相同。80年代初期,美國經濟剛剛走出經濟衰退,通貨膨脹和利率雙高。爲刺激經濟,里根總統大刀闊斧,通過了稅制改革。當時股市估值又極低,在流動性增加的情況下,逐利的資本紛紛流向股市,於是推高了股價。

  而1990年代末的降息緊隨着奧蘭治縣破產案,美聯儲“保險性降息”是用以應對墨西哥和俄羅斯違約的。此外,當時對沖基金長期資本管理公司的崩潰也支撐了股市。更重要的是,當時互聯網的“非理性繁榮”佔了上風。一時間,外國資金流入華爾街,助長了狂飆的牛市。

  目前,由於對美聯儲降息的押注,投資者信心回暖,然而於此同漲的是市場風險。當前通脹疲軟,企業的盈利增長開始減弱,企業利潤正在下滑,而槓桿卻達到歷史高位。

  毫不奇怪,自美聯儲宣佈降息以來,金融媒體和華爾街一直渲染着股市看漲的情緒,正如在1999年和2007年所做的一樣,聲稱“經濟衰退尚未到來”。主流的財務建議會告訴你,此時不買更待何時。

  問題是,這些分析師從不告訴你什麼時候應該賣出。雖然股票有可能在短期內走高,但沒有人會在頂部響鈴,提醒你是時候賣出了。

  美聯儲的降息決定可不是股市上漲的包票,也不能替虧錢背鍋。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