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7月15日,[谁是美国?]播出。此前,该剧一直被Showtime宣称为“史上最危险的节目”

  就在媒体几乎盖章这句slogan不过一场炒作时,[谁是美国?]第二集的播出,令一位共和党州议会代表引咎辞职

  另一方面,这部[谁是美国?]在媒体界遭受的非议也不小,目前它在烂番茄新鲜度仅为59%。与媒体褒贬不一的态度相反,影迷们显然更加喜爱这部剧集。

  △媒体与观众的分歧显而易见

  [谁是美国?]是一部仿纪录片(Mockumentary)式的政治讽刺喜剧。本片编导兼主演萨莎·拜伦·科恩(Sacha Baron Cohen)2007年就曾凭借同类型题材影片[波拉特]获得奥斯卡最佳改编剧本提名。

  △通过[波拉特]不难想象[谁是美国?]的重口味;[波拉特]豆瓣7.4,IMDb7.3

  

  仿纪录片,或称讥录片,是一种将虚构事件包装成纪录片形式以作戏仿放映的电影或电视节目。这类影片常用虚构的背景故事来剖析或评价当时社会上发生的事,甚有讽刺时弊的作用,有时甚至有嘲讽纪录片本身的作用。

  

  此次在[谁是美国?]中,科恩伪装成几个不同身份的人物:民科反智代表,白左圣母博士,刑满出狱艺术家,以色列反恐人士,还有意大利摄影师。

  △伪装的科恩(右)与美国前总统候选人伯纳德·桑德斯在一起

  凭借着出神入化的cosplay技术,科恩在不暴露身份的前提下,采访到了真实的政界名流和电视明星。并引导他们一个个毫无防备地跟着科恩在镜头前自然流露出愚蠢言行

  

  自从特朗普上台之后,嘲讽他就成为一种政治正确,[谁是美国?]中自然不会缺少。民科反智代表就是对特朗普支持者的辛辣描绘,而其他共和党、保守派人士也没什么好形象。

  美国前副总统切尼谈起了自己最爱的战争,还乐呵呵地给水刑工具签名。

  △难道不应该虚伪地批判下战争吗

  前文提到的辞职议会代表不仅大喊“nigger”,秀一秀对亚洲人的刻板印象,还认真练习光腚退恐——他相信这样能有效打击ISIS。

  科恩伪装的以色列反恐专家告诉代表,用赤裸的屁股触碰ISIS可以使他们惧怕变成同性恋,从而起到震慑作用。对此,代表深信不疑。

  政客们为儿童合法持有枪支背书,对着镜头大念特念漏洞百出的宣言。

  △一个个所谓专业名词不过是流行歌手(乐队)名称

  特朗普的上台让很多美国人意识到,这个国家被分裂了——竟然会有人蠢到支持特朗普?

  不过,[谁是美国?]可不是一部单纯的“反特朗普”讽刺喜剧,它无差别攻击了美国各个阶层。

  看上去,众生皆蠢

  自诩好品味的艺术品商人,为科恩的牢狱经历跟作画材料折服,还为他的行为艺术当场贡献出自己的毛发,不见天日的那种(你们自己意会吧)。

  △不得不提的是,科恩扮成的艺术家声称这幅画是用粪便跟他的子孙们画成的

  科恩伪装的白左圣母言论惊人,但也的确像是过分追求政治正确的精英们可能做出的举动。

  △共和党夫妇可能心里暗想mmp但是并未出口质疑,而这才是这段最荒谬的真实所在

  

  科恩在[谁是美国?]中火力全开的全方位嘲讽让媒体分成两派,甚至同一家媒体上也出现两种声音公开对打的盛况。

  这部[谁是美国?]到底哪儿惹怒了媒体?

  批评声说:“这是一个聪明的草图,不会说服任何人,也不会改变任何事情。这就是蔑视的问题。拜伦·科恩的行为,即使是最聪明的一点,也让人觉得不愉快,那是因为它只是现代陷阱中的一个碎片。”

  赞扬的一方认为:“[什么是美国?]透过屏幕向观众说,科恩不仅看到了我们在美国政治中所看到的东西,他还看到我们对旋转木马政治有多恼火。”

  [谁是美国?]又是如何赢得IMDb影迷们的喜爱?

  除了搞笑,它让分裂双方都说出了一些荒谬的话,一本正经又发自肺腑

  媒体与观众的分歧也正是一个国家价值观分裂中的小小侧面。

  这分裂感我们在国内社交网络都亲身体验过。每一次热点事件讨论总能演变成三观讨伐,阶级对立

  少生缴费单身征税,你说为国奉献,我说生育自由,我们究竟是服从集体利益还是个体利益;

  奥运冠军身着代言服装领奖,一方讲英雄意志,一方谈契约精神,我们究竟要儒家道德标准还是圣经信用价值;

  房租突然暴涨,政府批评黑手操控,资本哭诉市场行为,我们究竟是在消费升级还是降级?

  谁是中国?我们又该相信哪一方?

  △这也是真相

  [谁是美国?]充斥着下三路屎尿屁的段子,哦,可不只是段子,剧中屎尿屁描写可谓赤裸裸。

  不过,众所周知,观看萨莎·拜伦·科恩作品的一贯原则就是:千万别在公共场合打开视频。

  △试图通过色诱赶走非法移民的“红脖子”大叔

  这种毫无掩饰的嘲讽势必会令一些人迷惑而不适:这是不是娱乐至死时代中堕落的一环?

  其实,它也可以看作是以过度娱乐的方式来反娱乐。

  于美国人而言,他们固然很少需要担忧“老大哥”的监控,可也同样面临着周而复始的娱乐,严肃公众对话的低龄化。

  人们感到痛苦的不是他们用笑声取代了思考,而是他们不知道自己为什么笑以及为什么不再思考。

  真人秀明星的做作令人反胃,不过更可怕的是她竟然能受到追捧。如同卡戴珊一家的走红一样莫名其妙。

  [谁是美国?]多少可以撕破和谐的粉饰,它没有令一个国家面目全非的能力,只是点出了一些部分大众刻意忽视的实情。

  △每次美国枪击案过后,国内论坛上的讨论也是不绝于耳;p.s.这是真实新闻截图

  剧中对美国政治的辛辣讽刺即使中国观众看起来也不会觉得陌生——毕竟我国网民可是成功预言过特朗普当选的。

  让人笑到胃抽搐绝对是[谁是美国?]的一大特色。然而狂笑过后,也有种荒诞滋生。

  你见过太监嘲笑别人纵欲过度有害身体的吗?

  

  天天见。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