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本细读的目的大多数是为了做一些文学上的分析和借鉴,从而提高自己的在写作方面的语言的组织和驾驭能力,在之前的文章,我对张爱玲小说里的意象和意境描写做了一个简单的解读,从而可以学习作者在这方面的独特构思,这就像从一幅画里单独的拿出精彩的一部分做欣赏一样,通过各个局部的分析和鉴赏,从而最终获得一个完整的张爱玲写作语言风格的方式。

今天我们通过她的叙事语言方面,做一个局部的解读赏析,从而了解张爱玲作品中叙事语言的魅力所在,以我个人之见,现代作家的语言美感要高于当代作家,而在当代的作家中,语言文笔优美的,年轻的要好于年长的,因此对于语言的学习鉴赏,我大多会选择现代作家或者是当代年轻作家。

一、张爱玲的语言风格受到了古典文学的熏陶。因此在遣词造句方面,有着浓厚古典美的特质,这种美主要体现在严谨规范的书面体与白话、口语的完美融合,这也是迎合了她的作品具有的一种雅俗共赏、传统与现代协调统一的优点,而在当代的年长作家,可能对于作品更注重结构和内涵,因此对于文字美的关注度上,相比现代作家和当代年轻作家是有欠缺的,对于现在我们要学习写作的读者来说,语言的美是我们必须越过的一道坎,这是我们这个时代写作的首要必备条件。

里屋没点灯,影影绰绰的只看见珠罗纱帐子里,她母亲躺在红木大床上,缓缓挥动白团扇。流苏走到床跟前,双膝一软,就跪了下来,伏在床沿上,哽咽道:“妈。”白老太太耳朵还好,外间屋里说的话,她全听见了。她咳嗽了一声,伸手在枕边摸索到了小痰罐子,吐了一口痰,方才说道:“你四嫂就是这么(碎嘴子)!你可不能跟她一样的见识。你知道,各人有各人的难处。你四嫂天生的要(强性儿),一向管著家,偏生你四哥不争气,(狂嫖滥赌)的,玩出一身病来不算,不该挪了公账上的钱,害得你四嫂面上(无光),只好让你三嫂当家,心里(咽不下这口气),著实(不舒坦)。

你三嫂精神又不济,支持这份家,可不容易!种种地方,你得体谅他们一点。”流苏听她母亲这话风,一味的避重就轻,自己觉得好没意思,只得一言不发。白老太太翻身朝里睡了,又道:“先两年,(东拼西凑)的,卖一次田,还够两年吃的。现在可不行了。我年纪大了,说声走,(一撒手)就走了,可顾不得你们。天下没有不散的筵席,你跟著我,总不是长久之计。倒是回去是正经。领个孩子(过活),熬个十几年,总有你(出头之日)。”

我们在这一段内容里可以看到她书面语与口语的排列,错落有致、有条不紊,影影绰绰、避重就轻….这些都是书面语,硬嘴子、过活….这些是白话口语,要保持一种文字词句的舒畅感,就需要对这些词语的用心排列,做出必要的耐心,整段内容包含了心理活动、环境描写、对话描写、动作描写等等,但张爱玲做到了疏密相间,始终保持着一种整体结构上的整齐、有序,这些我们在古典的散文和词曲里,很容易感受到这种结构所带来的阅读顺畅的体验快感。

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大家可以看看这段当代作家写的内容,仅仅是词句的长短结构,我们通过内心默默的诵读,就能感觉出明显差异来,更不用说对于一些词汇的运用上:“哥呀!”那女人娇滴滴的说,“当了司令就把妹妹给忘了。”她黏在爷爷身上撒娇。“老实点,当着 我儿子的面。”爷爷说。“今天没空跟你啰嗦!无兄弟那边的线还扯着吧?”那女人悻悻的出去,插上大门又从房檐下落下红灯笼。进屋来,撇着嘴说:“无兄弟被……”

二、张爱玲对红楼梦语言的模仿和借鉴。红楼梦一直是我们古典文学的一座高峰,张爱玲又写过一本叫《红楼梦魇》的书,因此我们可以稍加注意,就会在她的文字里看到红楼梦的影子,让我们看看这些段落的内容:

1、动脚的是浪蹄子!……你这蹄子,真踢起人来了(沉香屑第一炉香)。这句话我们很容易想起红楼梦里,晴雯经常骂人说的:没见过世面的小蹄子。

2、我这里不是你走动的地方,别玷污了你的好名好姓的(沉香屑第一炉香)。参考红楼梦里:不必是什么惠香、兰气的….玷污了好名好姓的。

3、姑妈是水晶心玻璃肝儿,我在你眼前扯谎也是白扯(沉香屑第一炉香)。参考红楼梦,李纨对王熙凤说的:真真你是水晶心玻璃人儿。

4、娇子经过一段新筑的平摊大道,一路上凤尾森森,香尘细细(连环套)。参考红楼梦潇湘馆描述:只见凤尾森森,龙吟细细。

5、你别枉担了这个虚名(倾城之恋)。参考红楼梦晴雯被逐之后宝玉起探访晴雯,晴雯说:今日即已担了虚名。

6、大毒日头底下站着,仔细起雀斑。一阵风把梁太太撮哄到屋里来了(沉香屑第一炉香)。参考红楼梦二十四回:一阵风把他撮哄了去。

还有好多,在这里就不罗列,我们在这里看到古典文学对于张爱玲的影响,从而感到我们独有的文字,它是完全区别于西方的语言,因此我们阅读西方经典的时候,是很难受到这样的语言熏陶,由于受到翻译有别的影响,对于这样语言的美感体验就会差了很多,因此对于文学语言的美感提升,更多的还是要倾向于我们的传统文学,尤其是对诗词和红楼梦这样的经典作品的阅读,我们写作其实不一定要读很多书,但一定要读对书。

三、张爱玲语言的色彩特征。除了意象,我感觉张爱玲的文字最有代表性的特征,就是具有明显色彩的特征,她自己也曾在散文中提起自己对选择词句的偏好,那就是选择色彩浓厚,音韵铿锵的字眼。我们在阅读她的作品时,几乎能在她写的每一段内容里找到关于色彩的描写,甚至达到了迷狂偏爱的程度:

就像漆盘上淡淡的工笔彩绘……野杜鹃,那灼灼的红色……浓蓝的海.….白色的大船……(沉香屑第一炉香)这都是在一段的内容里。

那是一个火辣辣的下午……广告牌,红的、橘红的、粉红的倒映在绿油油的海水里……刺激的犯冲的色素,窜上落下….(倾城之恋)

这一段是写白流苏刚到香港,作者通过色彩的这种错综反差,写出了她眼中的香港,同时也写出了一种心境,这种描写我之前在意象描写里有过解读。因为作者对这种色彩的偏爱,我们在阅读张爱玲作品的同时,通过她的色彩铺写,给我们营造了一种文学作品的立体感。这对于当今,“意义”“经验”写作已经几乎是资源匮乏,面临无路可走的境地时,参考张爱玲的作品,可以有一种柳暗花明又一村的豁然开朗的感受。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