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真非真画非画,经纬既见分纵横。”

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福建的永春纸织画因有“隔帘观月、雾里看花”的美感,而备受青睐。方碧双是永春纸织画省级传承人,守艺30余年,用一张宣纸、一把尺子、一台特制织机、数根细纸条就能制作出绝美的画卷。今天让我们一起跟随直播,看方碧双巧手编经纬。

“守艺人”方碧双传承纸织画30余年,绽放巾帼风采。陈龙山 摄

永春,古称“桃源”,地处泉州市东南部,晋江东溪上游。地方特产有,中国四大名醋之一的永春老醋,永春佛手茶、永春芦柑和永春白鹤拳等。同时,永春县还荣膺全国文明县城国家园林县城、全国生态保护与建设示范区、全国绿色食品原料(茶叶、永春柑桔)标准化生产基地县。

永春县旅游集散中心位于永春县南大门岵山镇,项目总投资3亿元,规划用地面积48亩,成为展示永春旅游资源文化和特色产品的重要平台和旅游景点。因此,也吸引了不少非遗传承人落地这里,展示和推广他们的技艺。

造纸术是中国四大发明之一,纸是中国古代劳动人民长期经验的积累和智慧的结晶,它是人类文明史上的一项杰出的发明创造。而在永春,聪明的人们把纸进行演变出又一种艺术。现在,就让我们一起了解永春纸织画 。

纸织画《花开富贵》——作者:方碧双。图转自AM585东南广播

永春纸织画的历史

永春纸织画始于盛唐,至今已有1300多年的历史,2011年5月国务院公布确定其为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永春纸织画融绘画和编织为一体,与杭州丝织画、苏州缂丝画、四川竹帘画并称,被誉为“中国四大家织”,得到多个国家首脑和上百个博物馆、大学等收藏。

纸织画《春晓图》——作者:方碧双。图转自AM585东南广播

永春纸织画号称“千年手上绝技”,是一种融编织工艺和绘画于一体的民间传统工艺品。隔帘看月,雾里看花,纸织画给人的感觉像是裹着面纱的美丽姑娘,近看是点,远看成画。

永春纸织画是如何“编织”的呢?

“永春纸织画包含画、裁剪、编织、装裱四个制作过程,将绘好的图画裁成细纸条,经纬交织成纸痕纵横的纸织画。”方碧双介绍说,随着“传媳不传女,传内不传外”这一陈规被打破,她从18岁开始便学习永春纸织画,一晃就是30多年。

纸织画把一幅中国画用特制的利刀,切成宽仅二毫米、头尾不断、细长的纸丝作为经线,用与经线一样宽的纯白宣纸丝作纬线,再像织布一样放在特制的纸织机上穿梭交织,然后裱背成画。

除保持中国画特具的品格之外,还多了一种“雾里看花”的朦胧之美,这又是一绝。其画面近看纸痕交织,经纬明显。远观,整幅作品就像覆盖了一层薄纱。

永春纸织画的现状

据记载,早在盛唐时期,永春就有九家以专营纸织画为主的作坊。宋代时永春纸织画已远销南洋各埠,成为富贵人家的厅堂或柜中珍品。而今,永春从事纸织画的手工艺人,只有不到20人。

永春纸织画题材广泛,内容丰富,山水花鸟、飞禽走兽、历史人物、神话故事、民间传说应有尽有。纸织画一般采用熟宣作画,因生宣易吸水,纸条极易拉断,春日尤甚。古时艺人常避开春日制画,如今艺人则借助空调、电吹风降低湿度。借助科技的发展,在裁切编织一体机的研发上,也有所进步。

经过传承人不断探索,永春纸织画也在创新发展。陈龙山 摄

桃源美景入梦

千年古画朦胧

传世珍品纸织画该何去何从

方碧双广撒传承的“种子”,培养后继传承人。陈龙山 摄

中新网记者今日全程为您带来的

永春纸织画体验之旅

来源:中国新闻网

记者:陈龙山、柯宁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