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重慶2019年“3·19”城市管理服務主題周暨“垃圾分類·你我參與”志願服務活動在觀音橋步行街舉行。

重慶開始

雖然對垃圾分類這件事兒,重慶老百姓大多還沒有切實的氛圍感受,但其實,早在前年(2017年),《 重慶市生活垃圾分類制度實施方案》就已實施。

直至今年年初(2019年1月1日),實施方案的升級版《重慶市生活垃圾分類管理辦法》又正式開始施行。

重慶開始

據悉,至2019年3月18日,重慶市具備垃圾分類投放設施的小區已達約560個,“重慶市垃圾分類”微信公衆號也於該日正式上線,並一口氣發佈五篇內容。

重慶開始

今年(2019),重慶主城區開展垃圾分類試點工作的街鎮比例,目標是覆蓋43個街鎮,達到35%。

明年(2020年)的目標是將該比例提至50%,也就是說到約兩年後,重慶主城一半以上的街道、集鎮將實現垃圾分類。

但關於垃圾分類這件事兒,筆者卻有不同的觀感。垃圾分類真的有用嗎?

此話一出,肯定會引起很多人的“反撲”,有人可能會說:

垃圾分類當然有用了,你看日本的環境那麼幹淨,就是因爲他們的垃圾分類做的好。

還有人會說:

分類不是一定有用,但不分類肯定會污染環境,比如電池,你不就得分出來嗎?

筆者想說的是,這些說法都有道理,我都贊成,我以下所述,只是給大家多提供一個角度來看待垃圾分類這件事兒。

日本的垃圾分類真相

日本人不但做垃圾分類,而且比任何的國家、地區都做的細,做的到位。

在日本,垃圾分爲七八類乃至十幾類,同一件垃圾,它的不同部件隸屬於不同的分類,老百姓得把它拆分開來,扔到不同的垃圾桶。

在日本,據說很多社區的規定是:一三五扔這些種類的垃圾,二四六、週末扔另一些種類的垃圾。

在日本,垃圾分類分錯了,還會受到處罰,就像亂停車會被抄罰單一樣。

在日本,如何分垃圾、如何倒垃圾、哪天等着哪種垃圾車來、倒錯了如何交罰款...成了一部分日本人夢魘一般的陰影。

在日本,垃圾在老百姓手裏分類完成並不算完,就憑日本人那股子較真的勁兒,垃圾處理廠還是會再次檢查、重新分類。

......

重慶開始

據說已有不少垃圾處理廠呼籲政府減少、弱化甚至取消老百姓的垃圾分類。

但與大家猜的相反,反對的不是政府也不是其他垃圾處理廠,而是已經養成分類習慣的普羅大衆。

用薛兆豐教授的話說就是:

他們分垃圾分出樂趣來了,分出癮來了,不分不行了。

寧願浪費時間,寧願浪費垃圾袋,寧願浪費垃圾箱,寧願浪費運送的汽油,都要滿足這種分垃圾的癮了。

(我當時聽到這裏時也差點笑噴[捂臉])

從經濟學角度看垃圾分類

以上種種,其實從經濟學成本上看都是不划算的。

把垃圾分爲十幾類,還要把同一垃圾的不同部件拆開,這要花費大量的時間成本、教育成本和老百姓分類的精力成本。

一三五扔這些垃圾,二四六扔那些垃圾...要記住規則並完美執行,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分開運送的運輸成本也高企。

仍錯了還要面臨被處罰的風險,也降低了大衆的心裏效用。

垃圾處理廠再次檢查、重新分類更是做了重複的工作。老百姓在上一個環節的“精益求精”又有什麼意義呢?

......

重慶開始

所以垃圾分類本身到底能不能夠促進環保,你看是不是有待商榷?

不是說讓大衆來做垃圾分類這一工作完全沒有好處,而是好處甚微,或者說相比於讓垃圾處理廠來做這一工作,社會總成本會更小,效益會更大。

綜上,垃圾要分類嗎?要,但筆者認爲垃圾分類的主要承擔者,應是垃圾中轉站或最終的處理廠。

重慶開始

而老百姓要做的至少粗粗分一下,比如將電池分出來,將可明顯回收的分出來即可。

相關文章